張洪川 李俊楓 何仁強(通訊作者)
(重慶市墊江縣人民醫院中醫腫瘤科 重慶 408300)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是當前我國醫院內收治的最多人數的肺癌種類之一。其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中最常見的為腺癌。肺癌的治療難度很大,病情很難控制,患者通常有著較高的死亡率[1]。經過一系列研究證明,發現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其自身有著很強的酪氨酸激酶活性,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的基因突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腫瘤細胞的生成、侵襲以及繁殖等。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可阻斷三磷酸腺苷,進一步實現抑制受體自身磷酸化[2-3]。現列舉40 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進行分組探討。具體報告如下。
經過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在2018 年6 月—2020 年1月間,研究人員在本院收治的符合納入標準以及排除標準的患者中,隨機挑選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耐藥后T790M 突變陽性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共40 例,隨機將其分為兩組,每組20 例。研究組行單純奧希替尼治療,參照組行常規化療治療。參照組患者:男性11 例,女性9 例;年齡45.02 ~75.03歲,平均年齡(58.26±5.69)歲。病理類型:腺癌20 例;其中,腦轉移的患者有6 例,無腦轉移的患者有14 例。T790M 突變狀況:20 例均為陽性。研究組患者:男性11 例,女性9 例;年齡45.26 ~75.21 歲,平均年齡(58.45±5.55)歲。病理類型:腺癌20 例;其中,腦轉移的患者有7 例,無腦轉移的患者有13 例。T790M 突變狀況:20 例均為陽性。經過統計學研究分析,可以知道這兩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年齡、性別以及病理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兩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0.05)。
納入標準:(1)符合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臨床診斷標準;(2)自愿加入本研究并愿意配合醫護人員工作;(3)治療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 耐藥后 T790M 突變陽性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排除標準:(1)存在精神障礙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2)嚴重的肝腎功能障礙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3)知曉研究情況后拒絕簽署知情同意書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4)年齡在18 周歲以下或者80 周歲以上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5)在使用奧希替尼治療方案之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曾經使用過其他針對T790M 突變的靶向藥物。
1.2.1 常規化療治療 參照組行常規化療治療。腺癌化療方案采用PC 方案,具體的方案治療為:培美曲塞(國藥準字H20173302)500mg/m2,靜滴;聯合順鉑(國藥準字H20023461)75mg/m2,靜滴。
1.2.2 奧希替尼治療 研究組行單純奧希替尼治療。口服奧希替尼(批準文號:H20120167;藥品規格:80mg×30 片/盒)80mg,每天1 次,連續3 周為1 個療程。
指標判定主要根據WHO 推薦的實體瘤近期療效標準的具體要求,將患者的疾病治療情況分為: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穩定以及進展。總有效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例數/總例數×100%[4]。
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比兩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治療效果情況,研究組的治療效果評價顯著高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詳見下表1。

表1 兩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醫務人員在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進行常規化療治療的時候,可以明顯發現患者在常規化療方案中的有效治療率的結果不理想,患者在一段的治療時間內并不能夠真正的改善當前的疾病困擾,依舊有著很強烈的疾病困擾[5-6]。研究人員經過大量的研究分析以及文獻閱讀,將奧希替尼單純治療運用在T790M 突變晚期肺腺癌中,可以得到優秀的治療效果[7-8]。奧希替尼治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優化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治療效果,完全緩解以及部分緩解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數量明顯增加,且患者的治療效果的對比十分明顯[9-10]。
對比兩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治療效果,奧希替尼治療之后,研究組治療效果優于參照組,經過研究人員的討論分析,患者在接受奧希替尼治療之后,得到更好的治療效果,有效治療的患者數量明顯增加。根據統計學分析,可以知道其兩組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奧希替尼治療,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生存幾率,保證在同樣的一段治療時間內,患者可以有效的減輕自身的疾病發作嚴重程度,實現積極的治療影響,值得在臨床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