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林 黃景波 林禎祥 楊愛宏 呂東
(文山州人民醫院泌尿外科 云南 文山 663000)
急性上尿路梗阻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泌尿系統疾病,而如果無法及時進行有效治療會導致患者出現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對患者機體組織器官造成嚴重的損傷,嚴重時甚至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產生威脅[1]。因此,本文將針對急性上尿路梗阻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展開分析,現具體報道如下。
選取2018 年1 月—2020 年5 月我院收取的102 例急性上尿路梗阻患者。所有患者研究內容均經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所有患者中梗阻原因包括:陰性結石21 例、陽性結石52 例、晚期膀胱癌3 例、胃腸道轉移癌4 例、腎盂輸尿管連接部狹窄6 例、單側輸尿管息肉3 例、其他13 例。其中研究組患者為急性上尿路梗阻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患者,患者數量為52 例。對照組患者為單純急性上尿路梗阻患者,患者數量為50 例。研究組急性上尿路梗阻患者:男性27 例、女性25 例,平均年齡(44.1±13.7)歲;對照組急性上尿路梗阻患者:男性24 例、女性26 例,平均年齡(44.7±11.2)歲。采集兩組急性上尿路梗阻患者的一般資料數據。通過統計學分析后發現兩組急性上尿路梗阻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
納入標準:患者的各項診斷數據符合國家醫學會頒發的急性上尿路梗阻診斷標準;患者自愿參與到本次研究工作當中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患者依從性較高,完成各項相關隨訪[2]。
排除標準:患者具有妊娠情況;患者出現精神異常問題;患者合并有其他疾病;患者及家屬不同意參與本次研究工作;患者未完成各項隨訪[3]。
根據患者實際病情予以相應治療。其中開放性手術28 例、輸尿管鏡手術27 例、膀胱鏡下置入雙J 管內支架引流12 例、輸尿管皮膚造口14 例、其他治療方式21 例。
護理方法:首先,為患者進行早期的護理干預。通過體液復蘇的方式對患者進行治療和護理,并及時觀察患者各項生命體征,保證患者各項指標處于穩定狀態[4]。此外,為患者進行藥物指導干預,根據患者病情予以抗菌類藥物,在早期為患者予以廣譜抗菌類藥物,在為患者予以細菌培養檢測后,根據患者的具體結果進行調整。并在護理期間進行有效的口腔清理。其次,為患者予以心理干預。患者發病后會出現畏寒、發熱、疼痛等癥狀,導致患者不適感增加,進而產生焦慮、緊張等負面心理。這就需要為患者予以有效的心理輔導,為患者詳細講解自身病情以及相關的治療、護理方法,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鼓勵患者建立治療疾病的信心。再次,為患者進行不良反應護理。患者發病期間會出現畏寒、四肢顫動等不良反應,在護理時需要及時觀察患者情況,及時進行保溫干預,調整室內溫度、濕度。保證室內采光充足。此外,為患者予以疼痛護理干預,通過物理手段以及鎮痛藥物進行止痛。最后,為患者進行感染預防護理,在患者出現急性上尿路梗阻后,會導致各種毒素以及細菌以回流的方式進入患者血液進而導致全身感染,因此需要及時對患者的病情進行預防干預,降低患者出現感染的幾率。
通過檢測采集患者住院天數、血清降鈣素原、白細胞介素6、C 反應蛋白等數據。此外,采集所有患者干預前后負面情緒水平以及生活質量水平等數據。負面情緒評分使用(HAMD)量表、(HAMA)量表收集數據。評分越高表示患者負面情緒越嚴重。(HAMD)量表共計17 項。(HAMA)量表共計14 項。生活質量評分使用DMQLS 進行評判,包括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生理功能以及精神狀態。
通過采集SPSS20.0 計算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利用±標準差(±s)表示患者住院天數、血清降鈣素原、白細胞介素6、C 反應蛋白、干預前后負面情緒水平以及生活質量水平等計量資料進行表示,經t 檢驗。判定統計學差異的標準為P <0.05。
研究組患者在住院天數、血清降鈣素原、白細胞介素6、C反應蛋白等指標方面高于對照組,數據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患者干預前HAMD 評分為(36.51±5.64)分;HAMA 評分為(52.34±6.67)分。干預后患者HAMD 評分為(21.57±3.27)分HAMA 評分為(28.64±2.41)分。干預前患者有著較為明顯的負面情緒,在干預后不良情緒得到改善,數據與干預前相比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 <0.05)。
表1 兩組患者各項指標數據分析(±s)
表1 兩組患者各項指標數據分析(±s)
組別 n 住院天數(d) 血清降鈣素原(μg/L) 白細胞介素6(ng/L) C 反應蛋白(mg/L)研究組 52 24.25±11.35 0.98±0.67 59.64±41.28 83.64±46.65對照組 50 13.64±4.87 0.42±0.32 31.67±21.11 52.31±27.31 P<0.05 <0.05 <0.05 <0.05
患者干預前心理功能評分為:(78.64±12.57)分;社會功能評分為:(79.51±11.25)分;生理功能評分為:(82.64±10.72)分;精神狀態評分為:(81.62±10.47)分。干預后患者心理功能評分為:(35.67±5.67)分;社會功能評分為:(56.64±7.65)分;生理功能評分為:(45.68±8.64)分;精神狀態評分為:(41.37±4.68)分。可以發現,急性上尿路梗阻患者在經過有效的治療和護理干預后,生活質量能夠得到有效改善,數據與干預前相比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 <0.05)。
急性上尿路梗阻是一種較為嚴重的泌尿科疾病,患者發病后需要及時進行治療和干預。一旦病情嚴重會導致患者出現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當患者上尿路梗阻后,腎盂器官內壓力會持續增加,進而影響腎小管、腎小球等器官,導致腎小球無法正常發揮過濾功能,但腎臟器官內血液系統依然保持正常循環[5]。這種情況下會導致尿液從腎臟器官血管和淋巴管中滲入,對血液造成細菌感染,而急性上尿路梗阻引發感染后,其毒素會導致患者機體各項組織出現損傷。此外,在手術之后機體也會產生較多的炎性遞質,進而造成患者出現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因此,研究組患者在住院天數、血清降鈣素原、白細胞介素6、C 反應蛋白等指標方面高于對照組。如果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患者不能及時進行治療,會導致病情進一步惡化,造成患者出現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導致身體各個器官出現衰竭等損傷。而這種情況下需要及早對患者病情進行診斷和治療,降低患者出現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的幾率。此外,在患者治療期間需要為患者予以相應的護理干預,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通過全面、科學的護理方法降低患者引發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的幾率。此外,在患者治療期間需要為患者予以相應的護理干預,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患者干預后不良情緒、生活質量有明顯改善。由此可見,在為患者予以相應治療和護理后,患者病情能夠得到有效改善。因此,在患者出現急性上尿路梗阻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后應當立即予以治療。
綜上所述,急性上尿路梗阻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在發病后會導致患者出現各項指標增長的情況,應當在患者出現急性上尿路梗阻后應當及時進行治療和護理干預,降低患者引發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的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