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儒紅
(解放軍第九六0 醫院<泰安院區> 山東 泰安 271000)
風濕病主要是因為受到溶血性鏈球菌感染而發生的一系列變態反應性疾病,會逐漸累及到全身關節,而類風濕性關節炎則大多是因為風濕病逐漸累及到關節后而引發,尤其是中壯年為高發群體,屬于臨床中較為常見的慢性全身性炎癥性疾病,由于疾病的影響,通常會累及到患者膝蓋與腳踝處,或者是上肢大關節等等,導致患者出現關節活動受限,并且關節周圍還會引發紅、腫與熱痛。除此之外,患者十分容易會伴隨骨質疏松存在,所以會促使疾病危險性大大增加,給患者日常生活與身心健康帶來極大影響[1-2]。當前臨床中針對類風濕性關節炎還未具有徹底根治的治療方法,所采取的治療措施進程相對較為緩慢,因此在治療期間給予患者合理有效的護理措施干預極為重要,以有利于患者快速恢復,提高生活質量。基于此,本文選取我院患者實施延續性護理對患者疼痛與生活質量的影響效果展開分析,以總結相關體會。
選取2015 年1 月—2020 年2 月我院接收的共138 例類風濕性關節炎伴骨質疏松患者當作此次研究對象。所有研究對象都已經排除嚴重精神疾病與關節嚴重畸形患者,且自愿簽署此次研究同意書。通過隨機數字分組法將患者分為參照組與研究組,各69 例,參照組男女比重38:31,年齡26 ~67 歲,平均(52.33±1.24)歲;研究組男女比重37:32,年齡27 ~68 歲,平均(52.41±1.33)歲。統計對比兩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參照組采取常規護理,主要給予患者知識健康指導、與并發癥護理與日常用藥護理等。研究組則在常規護理基礎下給予延續性護理,內容有:①給予出院指導,在患者出院前需要將相關疾病知識手冊發放給患者,該手冊主要由科室人員進行制定,內容主要涉及疾病知識、日常護理方法、家中生活指導與生活注意事項等,并且引導患者詳細閱讀手冊,并告訴患者隨訪重要作用,同時告知患者需要多加鍛煉休息,保持身心愉悅。②給予電話隨訪,當患者出院后1 個月需要給予電話隨訪調查,在電話中需要告知患者將家庭護理中發生的問題進行反饋,之后護理人員耐心進行解答,并安慰鼓勵患者,提高患者信心,構建護患關系。同時還要指導患者家屬,多給予患者心理與精神上的支持安慰,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緒,在生活中盡可能滿足患者要求[3-4]。③開展日常延續性護理,護理人員需要為患者設計針對性飲食與干預措施方案,告知患者飲食需要以清淡為主,盡可能多吃點新鮮水果蔬菜以及含有豐富維生素食物,少進食些高脂肪食物,減少海鮮與寒性水果進食,防止尿酸鹽結晶給形成。同時還需要指導指導患者正確用藥,主要包括藥物劑量、用藥方法與注意事項等,并且不可以中途私自停藥,預防腸胃受到過度刺激。④給予運動康復指導,護理人員需要告知患者定期開展規律運動,正確活動自我關節,減少關節磨損,適當開展康復聯系,每天進行3 次便可,每次盡可能活動不同的關節,結合實際情況調整訓練強度。并且還要做好保暖措施,防止關節受到不必要損傷,晚上盡可能拿熱水泡腳,將熱水浸沒過腳踝關節,時間大約控制在30min 以上。⑤給予社會支持,護理人員需要為患者構建社區健康檔案,并聯系相關人員進行上門隨訪,以詳細詢問患者居家護理情況,同時指導患者正確培養良好生活習慣,以開展康復訓練。除此之外,還需要給予患者疼痛延續性護理,告知患者與家屬需要確保充足休息,以有利于炎癥消退,減少關節損傷發生,還可以適當給予熱敷或者冷敷,也可以開展適當按摩,以減輕患者疼痛,若是患者疼痛比較嚴重,則可以適當給予阿司匹林藥物止痛。
借助疼痛數字評分法(NRS)給予患者疼痛與疲乏情況進行合理評估,分值范圍0 ~10 分,所評得分數越高則表示患者疼痛與疲乏情況越加嚴重;同時運用生活質量量表(SF-36)對患者各項生活質量指標進行評估,主要包括生理功能、社會功能、精神健康、軀體疼痛等,所評得分數越高則表示患者生活質量越好。同時對患者護理效果進行評判,若是患者疼痛基本消退,各項生活功能逐漸恢復,則可以評判為顯效;若是患者疼痛與日常生活功能都取得顯著改善,則可以評判為有效;若是患者上述情況都沒有得到任何好轉,則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數據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下表數據統計發現,護理后研究組生理功能、社會功能、軀體疼痛、精神健康等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參照組,數據有顯著差異(P <0.05)。見表1。
表1 評估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指標(±s,分)
表1 評估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指標(±s,分)
組別 例 生理功能 社會功能 精神健康 軀體疼痛研究組 69 91.47±9.16 86.11±9.84 78.64±9.62 70.33±9.32參照組 69 85.41±8.34 73.56±9.62 61.25±9.57 61.41±8.54 t 4.0634 7.5755 10.6454 5.8615 P 0.0001 0.0000 0.0000 0.0000
結果顯示,護理前兩組疼痛評分與疲乏評分不存在顯著差異(P >0.05),護理后,研究組疼痛與疲乏評分顯著低于參照組(P <0.05)。見表2。
表2 兩組疼痛與疲乏情況比較(±s,分)
表2 兩組疼痛與疲乏情況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疼痛評分 疲乏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研究組 69 8.35±1.25 3.26±0.76 8.39±1.45 5.02±1.06參照組 69 8.28±1.22 4.52±1.28 8.47±1.34 7.11±1.12 t 0.3328 7.0308 0.3365 11.2580 P 0.7397 0.0000 0.7370 0.0000
經評判統計后,顯然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更高,存在顯著差異(P <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效果比較(例)
延續性護理主要指在患者出院后給予相應的用藥指導、飲食與關節保護指導等全方面護理,所以在常規基礎下運用延續性護理能夠更加具有實用性與全程性,并且護理人員可以詳細了解患者出院后的情況,以及時采取有效措施[5]。根據相關研究表明[6],類風濕性關節炎常常治療進程較長,療效較為緩慢,通常需要長期服用藥物,當患者出院后常常會表現出依從性較低的特點,所以十分容易忽略一些重要注意事項,最終使得病情發生惡化。而通過延續性護理,可以給予患者與家屬出院后正確用藥指導,幫助患者正確認識到用藥治療的重要意義[7],并重視用藥注意事項,進而提高用藥依從性;同時在給予患者出院后飲食指導,確保患者可以保持健康飲食,以防止疾病發生惡化,之后在進行關節保護正確指導,幫助患者養成良好日常保護習慣,并定期開展訓練,以防止關節應用不當而引發嚴重后果[8]。從結果可見,經護理干預后,研究組疼痛與疲乏評分都比參照組低,各項生活質量評分與護理有效率都高于參照組(P <0.05),存在顯著差異。
綜上,延續性護理對類風濕關節炎伴骨質疏松患者疼痛與生活質量有著積極影響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