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 傅改靜 左娜 姚慧俐 張愛霞(通訊作者)
(同濟大學附屬楊浦醫院 上海 200090)
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臨床上較常見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疾病,該病的發生約占到血液腫瘤疾病發病率10%左右[1]。且該病多見發生于老年群體,對患者健康造成嚴重影響。針對多發性骨髓瘤患者一般需要采取化療控制病情,通過化療可減輕患者臨床癥狀、延長其生存期并起到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作用[2]。但化療的過程中存在不良反應,且治療時可能對患者造成額外的痛苦。針對本病患者,在化療過程結合予以有效干預措施,可起到調動患者對化療的積極性、提高患者對化療不良反應的預防與應對能力,從而提高護理療效并改善患者化療后生活質量[3-4]。探討敘事護理指導下的健康教育對于改善多發性骨髓瘤化療患者知識知曉和行為的作用。
選取2019 年1 月—2020 年6 月本院收治多發性骨髓瘤且于本院接受化療患者60 例。依據信封法隨機將患者編入常規組與研究組各30 例。入組患者均符合Durie Salmon 對于多發性骨髓瘤診斷標準,且入組患者均精神正常、語言表達能力清晰,并自愿參與本次試驗。研究排除合并存在嚴重性組織感染者、臟器功能損害者,排除合并存在其他惡性腫瘤疾病者。常規組病例男女比例18 ∶12,年齡33 ~82 歲,平均(67.5±6.8)歲;研究組病例男女比例20 ∶10,年齡33 ~84 歲,平均(68.2±6.9)歲。研究內容符合倫理審核要求。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
常規組患者均接受常規護理教育。
研究組患者接受敘事護理指導下的健康教育:(1)人員培訓??剖覂冉M建敘事護理小組,由科室護士長擔任護理小組組長,由N2 能級以上護士擔任小組核心成員,全科護士共同參與。護士長組織科室內全體人員參與敘事護理知識培訓,包括護理理論、討論、護理案例模擬等,以此提高護士的敘事護理能力水平。(2)敘事護理健康教育流程。針對化療患者開展健康教育時,要求護士結合應用敘事護理技巧,包括應用問題外化、內容改寫、問題解構、外部見證人、以及治療文件等敘事護理技巧;以此吸收、解釋并及時回應患者的問題與困境。要求護士為化療患者提供以下幾種健康教育內容。①進入患者故事中。護士與化療患者建立起一對一交談,通過應用提前準備的敘事護理健康教育談話大綱,對患者依次進行提問,逐步打開患者的心扉,傾聽其對多發性骨髓瘤疾病認知水平,同時關注患者在化療過程的應對與態度。②正向反饋。護士在提問后,積極對患者進行反饋,針對性進行健康教育,以此強化患者化療過程的應對態度,改善其不良行為。③總結與反思。護士向患者陳列其對多發性骨髓瘤疾病化療的觀點與態度,總結在護理過程遇到的難題,通過集體反思與成套理論,確定健康護理側重點,護士改變健康教育方向,采用敘事形式提高患者對該病化療的目的方法以及可能出現的相關預后等知識的認知水平。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后健康教育效果、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及認知態度與行為良好率情況。其中,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應用本科室自行設計的多發性骨髓瘤化療知識調查問卷進行評估,該調查問卷總分100 分,以分值越高表示患者對于化療知識掌握程度相對越高,健康教育效果相對則越好。SAS 評估患者焦慮水平,該表評分項目20 條,單條評分通過Likert 4 級評分法評價,20 個條目評分結果<1.25 計算獲得最終得分,以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焦慮傾向相對越明顯;認知態度與行為良好率評價中,患者認知態度評價應用本院自設患者認知水平調查問卷,該問卷總評分100 分,以分值0 ~60 分表示患者認知不良、61 ~80 分表示具有基本認知能力,評分81 ~100分表示患者認知能力良好,認知態度與行為良好率=基本認知率+認知能力良好率。
研究數據應用SPSS22.0 軟件包進行數據分析與處理,其中,針對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焦慮量表評分數據以(±s)描述,數據對比進行t 檢驗;認知態度與行為良好率等數據采用百分率形式描述,數據對比進行χ2檢驗;以P <0.05 表示數據對比存在統計差異。
研究組患者護理后健康教育效果評分高于常規組患者,差異顯著(P <0.05);研究組患者護理后焦慮量表評分低于常規組患者,差異顯著(P <0.05),見表1。
表1 護理后兩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焦慮量表評分情況對比(±s,分)
表1 護理后兩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焦慮量表評分情況對比(±s,分)
分組 n 健康教育效果評分 焦慮量表評分研究組 30 94.1±2.0 28.8±1.5常規組 30 85.3±4.1 49.7±3.6 t 10.566 29.352 P<0.05 <0.05
研究組患者護理后認知態度與行為良好率高于常規組患者,差異顯著(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后認知態度與行為良好率對比(例)
過往針對多發性骨髓瘤且接受化療患者一般采用單純健康教育方式以提高患者對化療的認知與理解[5]。但單純健康教育不僅缺乏對化療患者的人文關懷,常規健康宣教僅僅只能側重于對患者化療中不良反應與預后的宣教,而相對忽略了對患者心理需求方面的干預?;谠撟o理現狀,臨床上針對此類患者采取針對性健康教育措施在調動患者對化療積極性、提高患者對化療與疾病的認知水平等多個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本院針對多發性骨髓瘤化療患者在化療護理中結合引入敘事護理這一種新型人文關懷護理模式,針對多發性骨髓瘤且接受化療患者的健康教育方式、內容進行改變,該護理措施在臨床應用中取得不錯的效果。研究所采用經敘事護理指導下的健康教育干預方式是一種新型人文關懷模式,在該護理過程中,護士可通過傾聽患者講述故事,吸收理解故事內容并進行重構,發現其中護理要點,繼而在后續護理中用于實際。敘事護理最初于由Mita Charon 教授所提出,指具備敘事能力醫護人員所開展的能用以提供人道主義的診療模式,在敘事護理實施過程中,要求醫護人員需要具備主動傾聽患者故事,共情并理解患者,并將上述內容用于護理實際的能力。敘事護理用于臨床至今,其護理療效與價值受廣大醫護人員的認同。在當前,敘事護理被當成是現代醫療中體現人文關懷的護理模式且備受醫護人員的推崇。敘事護理的臨床意義在于可促使患者快速、充分表達其內心情感,主動訴說其痛苦與護理需求,在敘事護理中,護士可為患者建立穩定且堅固的心理防御,從而提高患者對診治干預的依從性與配合度。
本研究針對常規組患者均接受常規護理教育;研究組患者接受經敘事護理指導下的健康教育,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護理后健康教育效果評分相比常規組患者顯著更高;研究組患者護理后焦慮量表評分相比常規組患者顯著更低;研究組患者護理后認知態度與行為良好率相比常規組患者顯著更高。研究認為,針對多發性骨髓瘤行化療患者采取經敘事護理指導下的健康教育有助于疏導患者心理,同時增強患者的自身能動力,患者在化療護理過程更能體會到醫護人員的關懷和重視,并提高對疾病與化療的認知水平,因此,患者經護理后的負性情緒更低。
綜上所述,針對多發性骨髓瘤行化療患者采取經敘事護理指導下的健康教育可提高對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降低焦慮水平并提高患者認知態度與行為良好率,該護理措施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