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艷 金娟 吳前芝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南京醫院醫學影像科 江蘇 南京 210006)
CT 增強掃描是整體CT 檢查工作中的重要環節,相對比于普通平掃檢查來說,增強CT 掃描能夠獲取到更全面更準確地診斷效果,就常規門診工作來說,CT 增強掃描工作通常情況下更為繁瑣,患者排隊和候診的時間要更長,臨床護理工作困難,為了進一步提升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度,給予患者更和諧化更人文化的護理體驗,采取更高效更優質的臨床護理策略具有積極意義[1]。本次研究主要以門診CT 增強掃描患者為對象,分析多科協作優化護理的應用效果。
選取2018 年6 月—2019 年6 月本院診治的16800 例接受門診CT 增強掃描患者開展本次試驗研究,其中普通增強9600 例,雙源冠脈CTA7200 例,選取隨機數字表法將所有患者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各8400 例。對照組男4400 例,女4000 例,平均年齡(41.35±5.78)歲;觀察組男4300 例,女4100 例,平均年齡(41.68±5.13)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 該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患者需到醫生處進行就診,醫生在全面了解患者的實際情況以后為患者開具檢查單,開具處方單和相關治療單;患者需到檢查處根據醫生開具的檢查單進行繳費;預約好CT 檢查室;由注射室為患者打印好治療單,注射室醫生需同時做好劃價工作;患者需要再次進行繳費,前往醫院藥房進行取藥;由注射室相關醫護人員為患者展開靜脈碘過敏試驗,在實驗結束以后為患者拔針;對于皮試檢查結果為陰性的患者來說,需要在CT 檢查室等候檢查;在CT 檢查室由檢查操作者采取靜脈留置針對患者展開靜脈穿刺;將造影劑經由留置針推注進去,待檢查完畢以后,需及時進行拔針,確保患者穿刺處無出血現象。
1.2.2 觀察組 該組患者給予多科協作優化護理:患者需到醫生處進行就診,醫生在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后開具檢查單;患者根據醫生開具的檢查單進行繳費;到CT 檢查室預約,CT 室醫護人員開具的對比劑,令患者前往繳費,同時為患者展開與CT增強掃描檢查有關的健康宣教工作,告知患者CT 增強掃描的流程及注意事項等;注射室相關醫護人員需要為患者展開靜脈留置針穿刺工作,令患者在CT 檢查室等候檢查;檢查過程中由高壓注射器經外周靜脈留置針推注對比劑,待檢查完畢以后需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情況為患者進行拔針處理[2]。
通過SF-36 量表評估兩組生活質量,內容包括軀體功能、心理功能和社會功能,三者滿分均為100 分,分數與生活質量呈現出正相關;評估兩組護理效果,觀察記錄兩組的造影劑外滲例數和檢查用時,造影劑外滲發生率和檢查用時均與護理效果呈現出負相關;采取問卷調查法評估兩組護理滿意度,問卷采取百分制,高于90 分:滿意;70 ~90 分:基本滿意;低于70 分:不滿意,護理滿意度為滿意度與基本滿意度之和。
數據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軀體功能評分、心理功能評分和社會功能評分相比,觀察組均較高,組間差異顯著(P <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對比(±s,分)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對比(±s,分)
組別 例數 軀體功能 心理功能 社會功能觀察組 8400 82.35±4.12 84.12±4.12 83.41±3.64對照組 8400 70.36±3.65 72.35±3.66 71.41±4.15 t 199.646 195.746 199.237 P 0.000 0.000 0.000
與對照組造影劑外滲發生率和檢查用時相比,觀察組均較低,組間差異顯著(P <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對比
對照組護理滿意度低于觀察組,組間差異顯著(P <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n(%)]
近年來,在臨床醫學事業不斷進步,在各項技術水平不斷發展等因素推動之下,影像學技術在門診臨檢查工作中有了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且取得了非常顯著的臨床療效。采取影像學檢查技術,患者能夠直接在門診獲取到檢查結果,在以往的門診CT增強掃描過程中采取的是常規護理流程,門診坐診醫生缺乏對門診診療具體流程的了解,不能夠熟練掌握各項電腦操作,臨床醫生為患者開具的醫囑不規范或者是不齊全,使得患者不能夠順利的及時地進入到下一個環節之中,通常需要反復性的來反于門診和CT 室,患者排隊的時間長,通常需要等候較長的時間,檢查效率低下,同時患者還需要到藥房進行取藥,整體花費的時間比較長[3]。
多科協作優化護理的應用,在門診CT 增強掃描檢查過程中,CT 室相關醫護人員會到醫院藥房進行集中取藥,會將取好的藥物放置檢查恒溫箱備用,會對患者進行在造影劑推注過程中所涉及到的穿刺工作及時間過程,患者整個過程所花費的時間顯著減少,門診檢查效果顯著提升[4]。在多科協作優化護理展開情況下,會在專門的注射室由影像科專業的醫護人員為患者展開靜脈穿刺工作,在為患者進行穿刺過程中,置入了穿刺針,會顯著提升患者的靜脈穿刺成功率,會顯著降低滲漏等不良現象發生的概率,有助于縮短患者的整體檢查時間,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檢查安全性,有助于促使患者的門診CT 增強掃描工作更高效更順利完成[5]。在門診CT 增強掃描患者的常規臨床護理中,受門診流程復雜性影響,患者和患者家屬通常情況下缺乏對整體流程的了解程度;另外再加上醫生開具的相關醫囑單具有不規范、不清晰等特征,患者常常需要在各個就診點之間進行多次往返,候診環節繁多,患者取藥排隊時間長,在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下,患者及家屬常常會形成不滿等情緒,易引發醫護之間的矛盾,降低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度,而在應用多科協作優化護理以后,整體流程變得清晰明了,患者來回往返的次數、取藥排隊和就診的時間明顯縮短,掃描1 次性成功率明顯提升,造影劑滲漏率顯著降低,患者只需要接受1 次臨床穿刺工作,能夠對患者的血管進行更好的保護,有助于減輕患者的痛苦感,有助于為患者的后續治療工作打下良好基礎,從而提升患者滿意度和生活質量[6]。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與對照組軀體功能評分、心理功能評分和社會功能評分相比,觀察組均較高(P <0.05);與對照組造影劑外滲率和檢查用時相比,觀察組均較低(P <0.05);與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相比,觀察組較高(P <0.05)。說明多科協作優化護理的應用有利于優化門診CT 增強掃描患者的臨床護理工作,有利于提升整體護理質量。
綜上所述,在門診CT 增強掃描患者護理中應用多科協作優化護理能夠有效減少檢查用時,降低造影劑外滲率,能夠顯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患者臨床護理滿意度高,具有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