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會芳 李惠玲 郭秦杰
(長治市人民醫院高壓氧科 山西 長治 046000)
高壓氧艙是一種常見供氧治療方法,純氧或凈化壓縮空氣主要通過管道及控制系統輸入,目的為提高患者血氧含量[1]。這種治療方式為封閉性治療,內部空氣流動較為緩慢,進而加大了并發癥發生風險[2]。可見,氣管切開患者高壓氧艙治療的同時還需進行有效的護理。本研究選取我院氣管切開高壓氧艙治療患者26例,觀察臨床護理干預效果。
選取我院2019 年1—11 月26 例氣管切開高壓氧艙治療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1 例。對照組男16 例,女15 例,年齡37 ~76 歲,平均(45.29±5.29)歲,初中及以下學歷12 例,高中學歷10 例,高中及以上學歷9 例;觀察組男17 例,女14 例,年齡38 ~75 歲,平均(44.78±5.11)歲,初中及以下學歷13 例,高中學歷11 例,高中及以上學歷7 例。一般資料對比差異不顯著(P >0.05)。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講解相關知識,做好入艙護理等。
觀察組給予綜合護理:①入艙前,進行艙內清潔,使用循環風空氣消毒,使用消毒液擦拭消毒。將急救物品、吸痰管、無菌手套等準備好?;颊呷肱撉靶枰獙ζ淝锌趽Q藥,并使用無菌紗布覆蓋,對患者身體情況進行評估?;颊咝柙谂撏膺M行靜脈注射治療,如果在艙內注射,可能會出現氣栓癥。叮囑其入艙不能攜帶手機、打火機等,并且要穿棉質衣服。注意徹底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②入艙后,協助患者做好準備工作,連接吸氧管道,進行吸氧等,并且吸痰。艙內外氣壓差是進行艙內吸痰的重點,由于壓差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因此要設置負壓調節閥,合理調整負壓值,負壓壓力成人0.03 ~0.04mPa,吸痰前與操作臺聯系,打開負壓開關,然后再打開艙內的負壓吸引裝置,調節合適的壓力。吸痰時,導管不能插入過深,并且注意無菌操作,吸引時注意邊吸邊退,避免引起劇烈咳嗽反射。吸痰管需在每次吸痰結束后進行更換。為防止患者體內進入引流液體,需要在加壓時夾閉引流管。吸痰過程中,如果同時進行口腔、鼻腔、氣道吸痰,需要遵循一定的順序,一般順序為氣道、口腔、鼻腔。在患者治療過程中,需要對患者神情、面色等進行觀察,并且查看患者是否存在甲床、口周等青紫的情況。病情許可時,鼻飼管進艙患者,頭部抬高30度,防止胃內容物反流入氣管,昏迷和球麻痹的患者高壓氧治療時,取臥位,頭偏向一側,讓唾液、嘔吐物、痰液自然流出,防止嗆咳。觀察患者痰液情況,主要為黏稠度、色、量以及氣味。注意患者是否存在肺水腫、呼吸困難等癥狀。一旦發現患者出現異常變化,需及時與艙外聯系。吸氧中途休息時,取下患者吸氧管,排出的氣體排在艙內,需同時打開加壓閥門和減壓閥門通風換氣,把患者呼出的氣體排在艙外,保持氧艙空氣新鮮,或者打開空調。③減壓時,盡量不要吸痰,以免引起劇烈刺激性咳嗽反射,導致肺氣壓傷的發生,必須吸痰時,暫停減壓,待吸痰完成后,再進行減壓。吸痰時不要在某一處停留時間過長,造成過度負壓,損傷氣管黏膜,導致出血。檢查患者鼻腔、管道情況。患者出艙后用循環風空氣消毒。對患者相關情況進行觀察,查看是否存在異常情況,無任何異常時將患者安全送回病房,做好交接工作。
(1)護理滿意度:問卷調查,有非常滿意(90 ~100 分)、滿意(60 ~89 分)、不滿意(0 ~59 分);(2)不良反應發生率。
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92.31%)高于對照組(53.85%)(P <0.05),見表1。
表1 護理滿意度對比[n(%)]
觀察組沒有出現不良反應,低于對照組19.35%(P <0.05),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
當前,高壓氧治療越來越廣泛,在腦出血、腦外傷、煤氣中毒等中應用較為廣泛,相比于普通吸氧,其力度更大,且效果更為顯著,能達到改善缺氧、抗菌的雙重效果[3]。對于氣管切開患者來講,高壓氧治療有利于其早日清醒,盡早恢復意識,該治療方法能使血氧含量增加,有利于血氧分壓的提高,進而使氧彌散距離延長[4]。在氣管切開患者高壓氧艙治療過程中,如何做好護理工作成為了當前人們關注的一個重點話題。氣管切開患者大多病情較為嚴重,甚至有些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5-6]。氣管切開患者吸氧時無法佩戴面罩,進而采用取下面罩用Y 型連接管直接接氣管切開處進行吸氧,必要時采用一級供氧,保證其吸入高濃度氧氣?;颊咴谥委熯^程中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氣管分泌物多等,都可能導致氧氣泄露艙內,這些情況均對護理工作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必須保證患者整個治療過程中的護理工作做到一絲不茍。
本研究結果中,護理滿意度方面,觀察組(96.77%)高于對照組(80.65%)(P <0.05);觀察組沒有出現不良反應,低于對照組19.35%(P <0.05)。高壓氧能進行對癥治療,具有消除水腫、收縮血管、止痛消炎等作用,并且有利于細胞生長,對組織功能的恢復也具有積極作用。高壓氧艙環境狹小,空氣不流通,如果護理工作不到位,由于壓差等因素的影響,會加大患者感染風險,甚至會加重病情[7-9]。因此,必須為患者選擇合理有效的護理措施,減少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出于安全考慮,高壓氧艙為獨立建筑,因此其的建立一般與普通病房存在一定的距離,對于氣管切開患者來講,在其運送途中,也要注意保證氣道通暢。綜合護理具有全面性等特點,將其應用于氣管切開患者高壓氧艙治療中,能提高護理人員責任性,嚴格遵守無菌操作,提高自身護理水平,嚴密觀察患者身體變化,通過正確的方式及時吸出患者氣管內痰液,維持呼吸道通暢,防止繼發感染,提高患者治療安全性[10-11]。為保證高壓氧艙治療順利進行,可以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相關知識,掌握禁忌證,在其入艙前檢查生命體征等,并且不能將禁止攜帶的物品帶入艙內。在患者整個護理過程中,注意到方方面面,使其從治療前至治療后能等得到高質量的護理服務。
綜上,給予氣管切開高壓氧艙治療患者呼吸道綜合護理,能減少不良反應發生,獲得較好的護理滿意度,具有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