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泉
(如東縣人民醫院 江蘇 南通 226400)
冠脈造影手術是當前臨床針對冠心病患者的一項重要治療手段,橈動脈穿刺是冠脈造影手術開展過程中一項非常重要的治療措施,是診斷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心病)的一種常用而且有效的方法[1],是一種較為安全可靠的有創診斷技術,現已廣泛應用于臨床。冠狀動脈造影術被認為是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在臨床基本可以代替病理檢查診斷,診斷準確率高,也降低了檢查過程中對患者造成的影響。在動脈穿刺進程中如何有效避免患者術后出血、緩解患者術后疼痛與腫脹,成為冠脈造影手術患者的術后護理重點內容。研究結果顯示[2-3]:使用壓迫止血器對冠脈造影術后患者穿刺動脈實施壓迫止血,對縮短患者止血時間與制動時間均有非常良好的效果。但即使在接受動脈壓迫止血后依然會有部分冠脈造影手術患者在術后出現出血、血腫、疼痛等并發癥。基于此,本次研究將結合多項研究結果,總結優化螺旋式壓迫器壓迫時間對冠脈造影術后的護理效果,具體如下。
選擇2020 年4—6 月在我院接受擇期冠脈造影手術治療的患者96 例,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48 例中男性30 例、女性18 例,平均年齡(55.8±7.1)歲;對照組48 例中男性32 例、女性16 例,平均年齡(55.6±7.2)歲。兩組患者上述臨床資料經統計學分析無顯著差異(P >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患者均經過明確的診斷和病情判斷,符合冠脈造影手術治療條件;(2)可以收集到患者完整的檢查和病史資料;(3)均手術出血,采用壓迫止血措施;(4)均為新發病例;(5)研究符合倫理,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合并發生嚴重的感染或者免疫系統疾病者;(2)合并其他重要器官衰竭性疾病者;(3)同時患有心血管系統其他疾病,并且對本文研究具有影響的疾病者;(4)精神系統疾病或意識障礙性疾病,無法有效配合研究者。
本次研究中兩組患者術后均接受相同動脈壓迫止血器完成術后止血操作。護理人員要向患者說明動脈壓迫止血器止血的優勢和缺點,告知患者注意事項并引導患者積極消除手術緊張心理。止血操作前護理人員應提前引導患者接受皮膚檢查,確保動脈壓迫止血器配件齊全并觀察患者橈動脈與尺動脈吻合通暢。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引導患者持平臥位,明確患者橈動脈穿刺點位置、鞘管走行方向,將患者當前動脈鞘管向外退出2cm 后使用無菌紗布覆蓋患者當前穿刺位置。拔出鞘管之后直接用壓迫器壓迫止血,護理人員此時應觀察患者動脈穿刺點是否存在出血癥狀。壓迫止血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及病情癥狀變化,記錄患者心電監測結果是否存在異常,叮囑患者一旦產生不適則立即告知醫護人員。同時患者術側腕關節給予制動,要求患者止血中及止血后均避免患肢劇烈活動、負重等。
止血護理過程中對照組患者壓迫2h 開始放松壓迫器一圈,以后每2h 放松1 次,至第4 次完全松解,總壓迫時長8h。
觀察組患者壓迫1.5h 開始放松壓迫器一圈,以后每1.5h放松1 次,至第4 次完全松解,總壓迫時長6h。
①使用世界衛生組織0 ~10 級數字評分法評估患者術后疼痛程度[4];②依照李福秀和孫新鑫[5]文獻標準評估患者術后腫脹程度,是將腫脹的程度用0 至10 共11 個數字表示,0 表示無腫脹,10 代表嚴重腫脹,病人根據自身腫脹程度在這11 個數字中挑選一個數字代表其腫脹程度。
②統計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結果差異。
數據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術后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相應評分,同時腫脹無和輕度比例(91.7%)高于對照組的66.7%,上述結果經分析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疼痛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疼痛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疼痛程度觀察組 48 3.1±0.4對照組 48 5.5±0.6 t 21.884 P 0.000
觀察組腫脹輕度無和輕度比例(91.7%)高于對照組的66.7%,兩組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腫脹程度比較[n(%)]
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4.2%),包括穿刺部位出血1例、穿刺部位血腫1例;對照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8.3%),包括穿刺部位出血1 例、穿刺部位血腫1 例、皮膚破損2 例。兩組無統計學意義(χ2=0.711,P=0.399)。
大量臨床研究結果顯示[6-7]:使用動脈壓迫器止血對提升冠脈造影術后患者止血的成功率、患者的舒適度、縮減患者術后止血時間與下肢制動時間等均有非常良好的效果。然而當前臨床針對動脈壓迫器止血的使用時間長短依然缺乏較多的研究[8]。亦有研究結果顯示[9-10]:冠脈造影術后穿刺并發癥的發生率與患者壓迫時間較長、壓迫強度較高等存在密切關系。因此本次研究中給予觀察組共6h 的動脈壓迫止血器使用時間,期望能夠通過縮短患者動脈止血器壓迫時間來達到緩解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目的。同時在實際壓迫過程中要求護理人員必須結合患者實際情況調整動脈壓迫器的使用強度。
最終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病例在疼痛程度結果與腫脹程度結果上均優于對照組(P <0.05),說明優化過的冠脈造影術后動脈壓迫止血器護理,對降低患者術后疼痛程度與腫脹程度均有良好效果,對患者安全性無影響,具有一定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