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紅梅 高佩清
( 肇慶市廣寧縣人民醫院護理部 廣東 肇慶 526300)
嬰兒在發育過程中母乳具有重要意義,嬰兒成長最自然的食物即為母乳,可對營養需求滿足,進而將其免疫力提升,預防部分疾病的產生,然而通過統計可知,我國母乳喂養率近年來顯著降低,和產婦分娩早期乳汁不足以及自身心理原因存在關系[1]。產婦在進行母乳喂養時可對子宮收縮恢復起到促進作用,進而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有助于排出惡露。在實施母乳喂養時可改善產后乳房脹痛的表現,將嬰兒安全感提升,加強母嬰感情。然而在實際生活中由于產婦生產后乳房腫脹使得乳頭變小,同時乳暈位置較硬,嬰兒在吸吮過程中較為困難,使得喂養時出現疼痛感,為此大部分產婦終止喂養[2]。本次研究分析生物治療儀聯合乳房按摩對促進產后泌乳的臨床療效,內容如下。
選取我院2020 年2—7 月收治的120 例產婦,通過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組,即觀察和對照兩組各為60 例。對照組產婦年齡23 ~36 歲,平均年齡(29.3±2.6)歲,45 例為自然分娩,15 例為剖宮產;觀察組產婦年齡23 ~38 歲,平均年齡(30.8±3.1)歲,47 例為自然分娩,13 例為剖宮產。統計對比產婦之間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
納入標準[3]:入選產婦均為初產婦,無母乳喂養經驗;入選產婦均無母乳喂養禁忌證;入選產婦及其家屬對于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此次研究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排除標準[4]:排除患有精神類疾病者;排除患有乳腺組織疾病者;排除患有心肝腎等器官受損疾病者。
對照組:基礎護理,主要措施為:①產房干預。新生兒分娩30min 內護理人員需要托住嬰兒和母體進行接觸,并吸吮母乳達到30min,創建母嬰情感,有助于吸吮反射以及泌乳反射。②產后教育。產婦回到病房后,護理人員需要對產婦進行母乳喂養指導,指導產婦進食并予以夜間喂養。③飲食干預。護理人員需要指導產婦飲食情況,鼓勵其使用有助于分泌乳汁的食物,其中包含牛奶、豆類以及魚肉等,飲食遵循多樣化原則,攝入合理的脂肪,增加瓜果蔬菜的攝入量。④出院隨訪。產婦出院時護理人員需要對其有關信息進行登記,并予以指導,定期對其實施隨訪。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聯合應用生物治療儀以及乳房按摩,主要措施為:①乳房按摩。按摩前先進行乳房熱敷15min 左右,然后進行按摩,以打圈方式,以乳頭為中心點,用右手中指、食指以及無名指或手掌根部順時針予以旋轉按摩,自外向內進行按摩,力度適宜,在進行按摩的過程中可采用促乳精油,從而對乳汁分泌起到促進作用。②生物治療儀。產婦選擇仰臥位,解開衣服,清洗兩側乳房,用乳腺電極緊貼乳房兩側,避開乳頭和乳暈,開啟治療儀,以產婦耐受為適當強度,單次20min,1 次/d。
對比觀察組以及對照組產婦產后泌乳開始時間以及產后1~3d 乳汁分泌量。泌乳開始則是嬰兒出生至首次溢乳時間,護理人員擠壓乳房的乳汁量和乳汁分泌量總量乘嬰兒的喂食次數。
數據采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產婦泌乳開始時間為(16.7±2.7)h,對照組產婦泌乳開始時間為(21.8±3.1)h,對比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產婦和對照組產婦產后第1 天乳汁分泌量進行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 >0.05),而前者第2d 和第3d 分泌量均多于后者,對比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產婦產后1 ~3d 乳汁分泌量(±s,ml)
表1 對比兩組產婦產后1 ~3d 乳汁分泌量(±s,ml)
組別 例數 第1 天 第2 天 第3 天觀察組 60 17.1±1.6 50.9±7.0 170.8±10.6對照組 60 17.3±1.8 40.2±6.0 130.1±8.2 t 0.643 8.989 23.524 P 0.521 0.000 0.000
嬰幼兒成長主要時期為嬰兒出生后,環境好壞可對嬰兒的正常發育產生影響,其重要內容則是營養環境可否予以嬰兒有效供給[7]。新生兒在分娩后母乳喂養被醫學倡導,這是因為母乳中具有相應的豐富物質。有學者經過研究后認為,對于6 個月以下的嬰兒而言母乳喂養屬于天然且安全食物。母乳中包含的物質為牛磺酸,牛磺酸有助于大腦發育,對于鐵吸收具有促進作用,從而實現傳遞蛋白的效果。此外臨床研究證實,產婦分娩嬰兒后對其實施母乳喂養可有效減少疾病的發生比例,對神經系統發育可起到有效作用,可將其視力改善[8]。此外嬰幼兒時期具有較大的需求量,如果不能予以嬰兒母乳會降低其抵抗力以及智力。為此怎樣教育產婦實施正確母乳喂養為臨床主要研究課題。
母乳喂養則是產婦采用乳汁對嬰兒進行喂養,有文獻報道指出母乳喂養有助于嬰兒發育,可加強嬰兒的免疫力。母乳中具有豐富的鈣以及磷,免疫球蛋白對于嬰兒,會產生保護效果,避免嬰兒產生感染或者慢性病[9]。寡糖對于嬰兒而言,可抑制腸道病菌的出現,有助于消化。哺乳屬于一種親密行為,有助于加強親子關系,對嬰兒腦部發育以及嬰兒產生刺激。正因為母乳喂養的重要意義,使得兒科專家建議產婦在關鍵階段實施母乳喂養。當時因為缺少正確的認識,少數產婦害怕嬰兒吃不飽,害怕母乳不能滿足營養需要,擔心體力不足和缺少奶水不能滿足嬰兒的需要,此外嬰兒在吮吸過程中產婦產生疼痛等,從而降低了母乳喂養比例[10]。
產后護理有助于乳汁分泌,然而選擇何種護理模式有待討論。基礎護理主要內容為產房護理、產后教育以及飲食干預等,而產房護理的目的是母嬰早接觸,從而加強吸吮反射等,對乳汁分泌起到促進作用。產后教育則是對產婦實施教育,告知產婦正確母乳喂養方法,而飲食干預則是采用飲食方式促進泌乳,出院指導則是對產婦實施延續服務。本次研究中在護理的同時聯合應用生物治療儀以及乳房按摩,乳房按摩則是對于乳房脹痛以及乳汁不足者適用,按摩產婦乳房可對局部血運產生刺激,丘腦可以接收到反射信號,垂體前葉將催乳素充分釋放,適度按摩其乳腺管以及乳頭感覺神經末梢以及觸角受體,可展開乳腺導管,乳頭以及乳房逐漸變軟,有助于嬰兒吸吮,此外對局部血運進行促進后有助于子宮復舊[11]。生物治療儀則是通過電流脈沖震蕩刺激乳房,乳房出現和吸吮相似效果,對嬰兒的吸吮進行模擬,以此刺激泌乳,并且可對盆底肌肉收縮產生刺激,加強肌肉筋膜張力[12]。與此同時能夠對子宮收縮產生刺激,將盆腔中的淤血清除。文中研究數據結果顯示,觀察組應用生物治療儀聯合乳房按摩后可更早進行產后泌乳,并且增加分泌量,表示生物治療儀以及乳房按摩有助于分泌乳汁。
綜上所述,對產婦實施常規護理的同時聯合應用生物治療儀和乳房按摩有助于產后分泌乳汁,說明此方式在臨床中具有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