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 青 陳 松
(1.海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工商管理學院;2.海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管理學院)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知識的獲取方式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在線教育市場規模持續擴大。近年來,各高職院校高度重視信息化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線上+線下”教學模式已形成共識,教育行業也進入了一場全新的迭代升級。2020年,線上教學的大規模開展有力地抵御了疫情的沖擊,取得了明顯的成效,這歸功于我國教育信息化多年的積累,但也暴露出很多問題,對現行的在線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戰。
OMO即Online-Merge-Offline,是一種行業平臺型商業模式,是對線上線下的全面整合,從而消除線上線下的邊界。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復博士在2017年“經濟學人”雜志的The World in 2018特輯發表專欄文章指出:“未來世界即將迎來OMO時代,而中國的發展速度相當驚人,將有望在全球范圍內率先實現OMO。”互聯網發展的下一波紅利就是線上線下融合發展,隨著教育技術的發展,OMO模式已經在教育行業鋪展開來,并且已經成為業內公認的實現轉型升級的必經之路。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教育行業的各方主體都在積極探索OMO這一全新的發展模式。物流管理專業作為我校“雙高”專業群建設專業,研究物流管理專業教育OMO模式的發展路徑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發展“互聯網+教育”,促進優質資源共享。“互聯網+教育”是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行業和教育領域相結合的一種新的教育形式,這種形式可以打破時空限制,擴寬教育資源傳播渠道,推動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有助于打造學習型社會,為教育行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據艾瑞咨詢預測,2020年中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將達到3.51億人,市場規模將達到4858億元。“互聯網+教育”模式的快速發展暴露出在線教育存在的一些問題。目前,在線教育發展迅速,但是線上和線下教學往往割裂開來,沒有融合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傳統的線上課程大多是簡單的知識搬家,仍然以知識傳授為主;相比線下教學,線上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狀態難以監控,教學效果難以評估。2020年7月15日,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3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首次明確提出了15個新業態新模式,列在首位的就是在線教育,強調大力發展融合化在線教育,構建線上線下教育常態化融合發展機制,形成良性互動格局,這實際上就是“互聯網+教育”模式的升級。國家政策的扶持和剛性的需求使得教育行業開始聚焦于線上線下有機融合新業態的發展,而教育OMO則是這一新業態的代名詞。教育OMO模式實際上是“互聯網+教育”模式的優化升級,不是簡單的“線上+線下”教育,而是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的深度融合,形成全場景的OMO教育生態鏈。
傳統的O2O模式即Online To Offline,是指將線下商務和互聯網相結合的模式,互聯網充當線下交易的前臺,單向的從線上交易到線下體驗。而OMO模式實際上是O2O的演進,是雙向的交易,是“線上線下完整的融合,所有線上線下的數據和一切都融為一個生態體系。”在這個生態體系中,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移動支付、傳感器等技術的應用,現實世界的行為能夠實現即時的數據化,線上和線下能夠隨時隨地進行數據連接,使得線上和線下能夠相互交互、相互滲透,最終實現無邊界融合。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教育OMO是以提升教學效果與體驗為核心,將線上課堂和線下教學相融合,將線上和線下各環節的數據全部打通,并將線上多元化選擇優勢和線下優質化體驗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形成多場景深入融合的線上線下聯動模式,提供高品質、全場景、個性化的學習體驗。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新技術的應用和用戶的多樣化需求,高職院校一方面要保證教學和服務的標準化,另一方面還要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給消費者帶來更優的課程體驗,如圖1所示。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教育OMO 模式就是根據學生的需求,將線上與線下的教學和服務深度融合,向學生提供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這就要求高職院校一方面重構包括教學流程、管理流程等在內的標準化流程,提高高職院校的運行效率,另一方面使得學生在標準化流程下獲得高品質、全場景和個性化的學習體驗,提升教學效果。
圖1 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教育OMO模式的結構和特點
教育信息化的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支持,以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技術是實現教育OMO的重要基礎。相比3G和4G,5G的傳輸速度和穩定性大幅提升,能夠提高畫面清晰度,解決直播卡頓等問題,并賦予了數據能夠隨時隨地連接的能力。人工智能能夠借助于各種傳感器,通過語音識別、人臉識別等技術快速獲取學生行為的數據,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態,并通過大數據進行學情分析,幫助教師和家長監測學習效果,從而提供個性化、智能化的服務。
今年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提出:“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新基建”成為助力中國經濟的重要抓手。區別于傳統基建,“新基建”重在建設以現代科技為支撐的數字化、智能化的基礎設施,具有鮮明的科技特征和科技導向。
疫情期間,教育部號召“停課不停學”,使得傳統院校和教培機構紛紛開展在線教學,僅僅用了20天,就讓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數億學子能夠同上一堂課,這得益于多年來我國在教育信息化領域的投入。但在高職院校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大量涌入,使得網絡平臺承擔著前所未有的峰值流量壓力,教師在直播中經常出現掉線、卡頓、延遲等現象,偏遠地區存在信號不穩定等問題,這都對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基建”為以新技術為特點的教育OMO模式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新基建”作為一項系統性工程,具有投資強度大、回報周期長等特點,因此應在政府部門加大投入的基礎上,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匯聚政、校、企等各方智慧和力量持續推進,從而為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教育OMO模式的發展提供關鍵支撐,推動教育資源跨地跨校互聯互通和有效配置,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加速教育行業的迭代升級,保障教育公平發展。
在高職院校的傳統教學模式中,往往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強調學科的知識體系和教師的主導地位。而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教育OMO模式則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圍繞學生的需求形成學習網絡。隨著OMO模式深入教育行業,教師的思維模式、教學能力、課程服務水平等都需要相應的轉變。
在思維模式方面,應引導教師準確認識自身在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促使教師從傳統的以自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在教學能力方面,應培養教師同時具備線上和線下的教學能力,能夠靈活應對線上和線下之間的轉換;在課程服務水平方面,構建標準化的教學資源庫,同時又能夠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提供多樣化的授課服務。
線上和線下的深入融合正在促進教育系統各要素的重組,包括教育理念的重塑、治理體系的優化、教學流程的再造等,逐步形成以學生為主體、標準化教學資源為保障、個性化教學方式為依托的線上教學和線下課堂無縫連接的全場景教學模式。
目前高職院校的在線課程普遍是簡單的知識搬家,仍然以知識傳授為主,且線上課程與線下課程有著較大的重合度,除疫情這種特殊時期外,高職院校的教學仍然以線下為主,線上資源的使用率偏低。在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教育OMO模式中,線上教學和線下課堂應有各自的側重點,實現優勢互補,充分將線上和線下結合起來。例如:課程的課前導學可以線上進行,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工具對學生完成情況進行分析,教師根據分析結果可將學生分組并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課后則可根據測試結果個性化安排學生的非正式學習任務,在學生在線學習的過程中,還可借助于語音識別、視頻識別等技術監測學生的學習狀態,保證教學效果,如圖2所示。
圖2 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教育OMO模式下的教學流程再造
同時,為了保證線上教學和線下課堂深入融合,高職院校還要做好頂層設計,重塑教育理念,優化治理體系,確保OMO模式下的教學流程再造順利實施。在物流管理專業教育中,以OMO模式為發展方向,不斷提高管理的專業性和服務的精準性,以“雙高校”建設為契機,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緊緊圍繞海南物流產業的發展,全面實施“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助力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符合海南自由貿易港發展所需要的物流管理專業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