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穿
為了應對冠狀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目前多個省市對開學作出了最新部署,準備了更加穩妥的開學方案。湖北、北京、福建、重慶、新疆、西藏等省區市宣布暫時不開學,上海、安徽、江蘇、吉林、黑龍江等省區市宣布3月份線上上課。與此同時,教育主管部門發出“停課不停學”的倡導。據了解,目前全國各地的中小學校為了不耽誤教學進度,大都采用了網上授課的方式。
“孩子們雖然不去學校上學,但在家里都不得閑。”
小林該讀初二下學期了,酷愛打籃球的他已經在家里憋了一個多月了。從極不情愿到平靜接受,現在他每天都會按照老師發的課表完成當天的線上課程和課后作業。

教育部門發出“停課不停學”的倡導,中小學紛紛采用線上授課方式。
“上學期期末考試前我和兒子有個約定,只要考到班級前10名就可以在寒假每天打球。最終孩子的目標實現了,但沒想到剛放假就趕上了新冠肺炎疫情。武漢都‘封城了,北京雖然沒那么嚴重,但那么多孩子湊在一起打球肯定有感染風險。謹慎起見,我決定不讓兒子出去打球了。”小林的母親江女士說。
“從放寒假到現在已經這么久了,到底何時能夠正常到校上課目前還不得而知,在家學習的這兩個月將會是一個分水嶺,開學之后孩子們很有可能會在學業水平上出現兩極分化。”北京某中學班主任馮瀟如是說。
小林所在的學校從2月下旬開始線上授課,按照班主任的安排,每天要通過“班級優化大師”軟件學習,每科10—40分鐘時長不等,每天七八門課,但基本一個上午就能聽完,下午主要是寫作業。由于線上課程是各科老師事先錄好的,所以對上課時間并沒有統一要求。
“到校上課的話,孩子每天5:30起床,晚上一般10點以后才能寫完作業,對于正處于身體生長期的孩子來說,顯然睡眠不足。現在線上課程的好處就是可以保證孩子每天充足的睡眠時間,但是學習效果與在校相比肯定會打折扣。”江女士說。
線上學習對于中小學生來說很大程度上靠自覺,尤其是對小學生和部分初中生來說,他們這個年齡段尚未完全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貪玩、拖延是天性。平時如果沒有人監督,有可能難以保證學習效果。
隨著各行業陸續復工,很多單位都要求員工每天按時到崗。“白天家里沒有大人,孩子學習沒法監督。本來我很擔心孩子是否能保質保量完成每天的學習任務,但從老師對作業的批改和留言來看,效果應該還不錯,這讓我感到很意外也很欣慰。”江女士說。
其實小林每天的計劃遠遠不止這些,除了學校的課程和作業以外,他還要每天練習至少40分鐘的鋼琴,要完成家長額外布置的一篇600—800字作文,要完成1個小時的英文原版文章閱讀和1個小時的中文課外閱讀,另外還要在家里完成100下原地起跳摸高及壓腿等體能練習。這樣忙活一天,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也快10點了,早晨一般7點半起床。
“孩子們雖然不去學校上學,但在家里都不得閑,如果自己的孩子不努力,等開學后差距就會拉開,到時候后悔就來不及了,畢竟一年后就要迎接中考。”江女士說。
為了應對疫情,這段時間各地教育培訓機構都暫停了線下教學活動。與此同時,眾多在線教育機構、平臺相繼涌現,線下培訓機構紛紛轉移至線上開展教學,除了針對學校課程的輔導以外,各種線上樂器、手工制作等才藝班招生情況都很不錯。
“很多孩子在這場疫情中不得不學會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擔負起屬于自己的責任。”
此次疫情影響到每一個家庭。孩子們的父母親人有可能是醫務人員、警察、電力行業員工,也有可能是被感染的病人或被隔離的疑似患者。這些孩子從前也許在家里嬌生慣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現在卻需要更多的自覺和自律。
小玄今年9歲,上小學三年級。他的媽媽是北京某二甲醫院的急診科醫生,雖然沒有去湖北,但整個疫情期間都要出診。
“急診室患者多,醫生人數又有限,沒法像普通科室那樣實行人員輪班,事實上這段時間我們比往年更忙,因為三甲醫院的很多醫護人員都去馳援湖北了,一部分患者就自然被分流到二級醫院就診。”小玄媽媽說,累點倒還沒什么,關鍵是這個季節本來就是感冒發燒的高發季,門診既要篩查新冠肺炎,還要篩查甲流。她每天和患者面對面,感染風險較高,所以回到家也盡可能自己待在一個房間里和兒子隔開,孩子的學習根本都幫不上忙。
“孩子爸爸在國外做項目回不來,平時白天只有兒子一個人在家。我教會他使用微波爐,每天上班前,我會把早飯和午飯準備好,白天他自己照顧自己。我每天中午給他打電話,他總是說自己很好,讓我不用擔心。”小玄媽媽說,兒子以前做事情總愛磨蹭,現在白天能獨自完成網課、作業,并將作業按規定拍照發給老師,老師布置的英語聽力和口語作業也都能完成后上傳。小玄媽媽不能照顧孩子,因此不放心孩子學習,曾多次給老師打電話了解情況。令她十分驚訝的是,老師反饋的情況非常好,說孩子作業完成得很認真,書寫工整且錯誤很少。她實在沒有想到兒子進步這么大。
小學四年級班主任高慧每周五的時候,會讓同學們把這一周的作息情況和學習總結發到班級公共郵箱,她還會給學生家長打電話,了解他們在家里的表現。“每個家庭情況不一樣,班里還有好幾個單親家庭的孩子,很多孩子在這場疫情中不得不學會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擔負起屬于自己的責任,學會擔當和付出,不但要照顧好自己,有的還要照顧弟弟妹妹。”高慧說,班上有個單親家庭的學生,她媽媽在一個物業公司工作,每天負責給別人檢測體溫、做各種協調工作,從早忙到晚。家里的保姆也因疫情在山西老家遲遲不能返回。這個孩子每天除了要完成自己的學業、照顧好自己之外,還要負責照顧癱瘓在床的姥姥,給姥姥喂飯,而她以前從來沒有做過這些。
其實,疫情是一本生動的教科書,它不僅促使孩子們在困境中學會克制和自律,也為他們提供了一次思考、發現、學習和探索的契機。如果他們能在這場“戰役”中發現醫護人員的無私和擔當,發現平凡人的愛心和善良,發現疫區同齡人的艱難和堅強,感受到不同國家和地域的人民樂善好施、扶危濟困的慈悲心,感受到國人萬眾一心、共克時艱的力量,這些對于孩子們來說,又何嘗不是一次難得的精神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