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元強
摘 要: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十分強調文化自信的重要地位,而大學生既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者,也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引領。研究大學生優秀傳統文化自信培養的現實路徑,對推動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字:大學生;優秀傳統文化;文化自信;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說:“無論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丟掉了思想文化這個靈魂,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是立不起來的。”[1]本國的傳統文化只有與大學生群體緊密結合,才能得到更好地繼承和發揚。當代大學生不僅是我們國家文化建設的主力軍,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流砥柱。因此,研究大學生優秀傳統文化自信培養的現實路徑是十分必要的。
一、大學生優秀傳統文化自信培養的意義
(一)推動文化傳承和創新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內容涵蓋了馬克思主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現代西方文化的內容,是三者的和諧統一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歷經幾千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它影響著中華民族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是各族人民對中華文化認同感與歸屬感的情感紐帶。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2]。因此,我們應該重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現當代的社會價值,促進中國文化與時俱進。同時,我們也要處理好繼承和發展的關系,努力使傳統文化得到創新性發展。大學生是祖國的棟梁、是民族的希望,加強大學生優秀傳統文化自信,對推動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以及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二)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隨著世界各國文化交流的不斷加強,人們的價值觀隨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對于大學生群體來說,他們的思想活躍,個性鮮明,這樣就更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響。這些不良思想的侵蝕,給大學生的成長帶來很多消極影響。在這樣的情況下,培養大學生優秀傳統文化自信,對大學生優良道德品行的養成以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根源,通過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以使大學生深刻地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精神實質,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感與自豪感,從而使大學生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要求融入到實踐之中。
二、大學生優秀傳統文化自信培養的現實路徑
(一)增強社會的文化感染力
要增強社會的文化自信的感染力,需要充分發揮公共文化場所的作用。要充分發揮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等公共文化場所的教育作用,開展一系列優秀傳統文化宣傳教育活動,使大學生精神世界更加豐富,文化素養更高,從而增強大學生優秀傳統文化自信。
增強社會的文化感染力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政府應該加強對傳統文化的宣傳,向社會宣傳傳統文化書籍、傳統節日的重要性。在傳統節日到來之時,舉辦各種各樣的宣傳活動,在社會營造優良的文化環境,通過學生能夠接受的方式來增強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使他們更加深入地了解傳統文化的魅力,自覺地成為傳統文化的傳播者,以此來感染更多的人來關注傳統文化。其次,現在社會中出現一股“國學熱”,這表明人們對國學的興趣正在不斷加強,因此政府應該出臺相關政策支持、引導社會中的這種崇尚國學的風氣,并且應支持開辦國學講堂、國學私塾等弘揚國學的場所,在社會中形成愛國學、學國學的良好風氣,從而增強傳統文化的感染力。最后,廣電、文化宣傳、新聞出版和網絡媒體應該發揮媒介作用,創作一些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品力作,使學生能夠更加方便快捷地了解到關于傳統文化的知識,增強社會文化的影響力。
(二)高校培養大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
培養大學生優秀傳統文化自信,首先要激發學生對本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增強學生對本國優秀文化的理解。高校可以通過開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類的必修課、發揮思政課的教導作用來激發大學生學習本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
1.鼓勵高校開設與中國優秀文化相關的課程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支柱,也是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通過加強對大學生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可以增強大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形成復興中華文明的責任意識。因此,高校應開設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必修課,使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了解本民族的優秀文化,更好地繼承和發揚本民族的文化。同時,高校也應該多舉辦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拓展課,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親身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通過這些方法,使大學生可以主動地、更好地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而使中國傳統文化在新的時代發揮更大的作用。
2.發揮思政課的指導作用
高校思政課擔負著提升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的作用,在思政課中向學生講授本國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對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因此,充分發揮高校思政課的教導作用,對培養大學生優秀傳統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充分發揮高校思政課的教導作用
首先,高校教師要在具備深厚的專業知識基礎上,加強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的學習,并在教學過程中把專業知識和本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結合起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本國優秀傳統文化。其次,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探索使用多種方法和途徑,使大學生能夠更加主動地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最后,要充分激發大學生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極性。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優秀傳統文化價值;在生活中,應鼓勵大學生實踐優秀傳統文化,體驗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三)個人自覺踐行優秀傳統文化
當代大學生作為社會發展的主力軍,文化傳承和創新的主要力量,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當代大學生要自覺樹立踐行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使其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者。此外,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活動可以進一步增強大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
1.樹立自覺踐行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
當代大學生只有樹立自覺踐行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才能更加積極地投入到踐行優秀傳統文化的行動之中。因此,當代大學生應從以下兩方面加強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從而樹立踐行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首先,我們要努力學習,通過學校課程、實踐活動和日常生活學習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其次,要善于思考,將所學的文化知識內化為自身的行動指導。孔子曾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因此,我們在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還要勤于思考,形成自己的看法,從而承擔起踐行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
2.積極融入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中
在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當代大學生也應該致力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真正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這樣才能真正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積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須融入到學校、社會踐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動平臺之中。
首先,在學校應該積極參加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活動。在中國傳統節日來臨之時,參加學校、社團舉辦的傳統節日宣傳,通過這些途徑了解傳統節日的來源、豐富的內涵及其當代價值,從而加深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其次,要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詩詞大會、經典誦讀等宣傳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動,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去踐行優秀傳統文化,并且帶動身邊的同學、朋友積極參加此類活動,讓更多的人認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現當代的社會價值。最后,不僅要在學校中宣傳、踐行優秀傳統文化,也應該積極投身于社會的文化宣傳活動中去。因此,我們應該積極參加社會中的各類文化宣傳活動,并向家人、親戚宣傳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價值,以身作則,去宣傳踐行優秀傳統文化。我們還要在社會中積極宣傳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思想,使更多的人了解到優秀傳統文化豐富內涵及其在當代社會的重要作用。通過這些方式讓社會中的更多人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價值,在社會中形成宣傳優秀傳統文化的良好氛圍,從而潛移默化地影響每個人的思想和行動,使更多的人投身于宣傳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動中去。
三、結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步入新時代,這就對我國的文化發展提出更高的標準,而大學生作為實現文化強國的重要力量,更需要培養其高度的文化自信。對大學生優秀傳統文化自信培養的路徑進行分析,有利于大學生群體文化自信的培育,這為實現文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交出版社,2018.
[3]陳健,郭淑新.文化自信視閾下高校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研究[J].廣西社會科學,2017(9):253-256..
[4]曾云.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培育[J].甘肅教育,2017(6):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