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時廣 林日揚 楊凱娜 周勇 劉斯 賴麗萍 趙蓉


【摘要】 目的 探討針對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分級診療對其血糖控制效果與并發癥預防效果的影響。方法 196例2型糖尿病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98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診療方式, 觀察組患者給予分級診療模式。將兩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與并發癥預防情況進行比較。結果 治療后, 觀察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分別為(6.2±0.5)mmol/L、(9.8±0.6)mmol/L、(6.1±0.4)%, 均低于對照組的(6.8±0.8)mmol/L、(10.9±0.9)mmol/L、(6.5±0.3)%,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腰圍、體質量指數(BMI)、舒張壓(DBP)、收縮壓(SBP)、甘油三酯(TG)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11.2%, 低于對照組的28.6%,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分級診療模式不僅能夠積極保障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也可有效預防相關并發癥的發生。
【關鍵詞】 2型糖尿病;分級診療;血糖控制;并發癥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grading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n blood gluco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Methods? ?A total of 196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98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grading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he blood glucose control effect and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FPG), 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 PG)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 were (6.2±0.5) mmol/L, (9.8±0.6) mmol/L and (6.1±0.4)%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hich were lower than (6.8±0.8) mmol/L, (10.9±0.9) mmol/L and (6.5±0.3)%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waist circumference, body mass index (BMI),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 triglyceride (TG)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11.2%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hich was lower than 28.6%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Grading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an not only ensure the blood glucose control effect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but also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related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Grading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Blood glucose control; Complications
伴隨全球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 2型糖尿病已上升為影響人們生命健康的常見慢性疾病[1], 在我國糖尿病發病人數也逐漸增多, 進而給予適合的醫療服務改革勢在必行[2, 3]。近年來, 國內臨床逐漸提出分級診療模式, 通過對患者的病情狀況進行先行預估, 以其治療難度作為指導開展適合的治療方式, 可保障醫療服務內容更具可行性[4, 5]。本研究針對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了分級診療方式, 獲得滿意臨床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196例2型糖尿病患者, 所有病例均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對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 并且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水平<7.0%, 排除長期注射胰島素、合并酮癥酸中毒或其他并發癥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98例。對照組男53例, 女45例;年齡37~72歲, 平均年齡(51.6±9.7)歲;病程1~19年, 平均病程(7.2±2.4)年。觀察組男51例, 女47例;年齡35~74歲, 平均年齡(52.2±9.2)歲;病程1~18年, 平均病程(7.4±2.2)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均由本院醫務人員給予常規治療措施, 醫師根據患者病情建立適合的治療方案, 制定合理的復診時間, 要求患者在既定復診時間準時歸院復查。觀察組患者采用分級診療模式, 由本院自行聯絡患者最近的基層醫療機構, 通過全面溝通促使基層醫療機構能夠良好掌握患者病情及其治療方案。兩組患者的治療方案基本一致, 均采用口服降糖藥物, 同時協助進行運動、飲食等干預措施, 治療期間嚴格避免高鹽、多油等食物, 定期開展血糖水平監測, 一旦出現低血糖并發癥需及時進行合理處置, 均持續治療12個月。
1. 3 觀察指標 在治療前后測量所有患者的BMI, 并檢測兩組患者的FPG、2 h PG、HbA1c、DBP、SBP與TG。所有患者均接受持續12個月的隨訪復查, 記錄患者并發癥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糖控制效果比較 治療前, 兩組患者FPG、2 h PG、HbA1c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觀察組的FPG、2 h PG、HbA1c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其他檢測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腰圍、BMI、DBP、SBP、TG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糖尿病一直是公共健康衛生事業重點關注問題, 其臨床發病率及其危害程度均相對較為嚴重, 為給予糖尿病患者更適合的診療方案, 各級醫療結構不斷進行轉變, 采用通力合作的模式以促使其患者健康狀態得以保證[6-8]。近年來, 分級診療制度逐漸受到社會關注, 部分地區將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該項改革制度的試驗對象取得了滿意成效[9-13]。根據近年臨床調查報告顯示我國罹患2型糖尿病患者已上升至1億以上, 其發病情況仍呈現逐年上升態勢, 并且患病群體年齡也不斷下降。目前, 2型糖尿病患者多以口服降糖藥物、注射胰島素以及多種生活干預作為主要治療方案, 通過定期檢查與按時服藥能夠保障患者的血糖趨于正常水平。但醫療機構的常規診治方案并不能滿足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治療, 特別在定期監測血糖水平方面具有一定的劣勢, 并且經常會發生治療依從性不足而不按既定方案用藥等情況[14-16]。為進一步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效果, 本次研究對部分患者應用了分級診療模式, 在該種模式下本院根據患者實際情況自行聯絡最便捷的基層醫療機構, 通過積極溝通共同建立診治方案, 不同醫療服務單位共同協助下完成治療與生活干預等內容。本研究中采用常規診治方案與分級診療模式患者治療后的腰圍、BMI、DBP、SBP與TG等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但分級診療模式下患者的FPG、2 h PG與HbA1c等血糖指標均明顯好于常規診治患者, 并且分級診療實施后患者的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與酮癥酸中毒等并發癥發生率均明顯降低,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分級診療模式有益于更好的控制其血糖水平, 并積極預防了相關并發癥問題。在楊曉園等[10]研究中針對123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了分級診療模式, 通過實施分級診療其患者的血糖、血壓與血脂水平均有所降低, 認為該種治療方案有利于改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 與本研究結論一致, 但其血壓與血脂的改善情況仍需要日后給予進一步證實。
綜上所述, 針對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分級診療模式不僅能夠積極保障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也可有效預防相關并發癥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黃天韜, 朱雙. 甘精胰島素與地特胰島素治療初診2型糖尿病病人效果觀察. 護理研究, 2014, 28(4):1371-1372.
[2] Statsenko S, Turkin SV, Fabritskaya SV, et al. Efficacy of Short-Term Therapy With Meldonium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of Ischemic Etiology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Kardiologiia, 2017, 57(4):58-63.
[3] 馬惠. 2型糖尿病幾種不同口服藥物治療方案的經濟-效果評價. 中國傷殘醫學, 2014, 22(8):147-148.
[4] 張曉毳. “院辦院管”模式下高血壓合并糖尿病分級診療的實施探討. 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6, 27(12):2267-2268.
[5] 賈偉平. 推進新型分級診療模式全力服務中國糖尿病患者. 中華糖尿病雜志, 2015, 18(1):6-9.
[6] 李明政, 陳淑娟, 李海燕. 持續皮下胰島素輸注強化治療糖尿病高血糖及并發癥的效果觀察. 中國醫藥指南, 2013, 11(21):528-529.
[7] 聶雨. 初診斷2型糖尿病短期胰島素強化治療療效分析. 吉林醫學, 2014, 35(3):532.
[8] Pols AD, van DSE, Bosmans JE, et al. Effectiveness of a stepped-care intervention to prevent major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subthreshold depression: A pragmatic clus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PLoS One, 2017, 12(8):e0181023.
[9] 袁加俊, 趙列賓, 陸璇, 等. 分級診療與慢性病優化管理實證研究. 中國醫院, 2015, 19(9):36-39.
[10] 楊曉園, 李會敏, 李靜, 等. 分級診療模式影響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臨床療效. 世界華人消化雜志, 2016, 31(19):3072-3076.
[11] 盛清, 李群. “1+1+1”組合簽約分級診療模式對2型糖尿病管理和費用的效果評價. 上海醫藥, 2017, 38(22):53-55.
[12] 段長妹, 劉先芬. 護理干預在2型糖尿病患者分級診療中的應用效果. 當代護士(中旬刊), 2017(10):23-24.
[13] 付望, 嚴琴琴. 我國2型糖尿病社區管理與綜合防治進展. 社區醫學雜志, 2016(13):71-74.
[14] 王亞坤, 方寧遠. 分級診療下社區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衛生服務使用研究. 中華老年醫學雜志, 2018, 37(2):220-224.
[15] 馬新雅, 關旭靜, 唐雪峰, 等. 分級診療制度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現代預防醫學, 2019, 46(3):89-93.
[16] 王平, 孟晶晶, 徐培, 等. 分級診療中應用醫院-社區護理模式對糖尿病患者的影響. 上海護理, 2017, 17(3):27-30.
[收稿日期:2019-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