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建華
【摘 要】? 對呼吸功能不全患者進行治療時,機械通氣屬于有效治療方法,主要是以呼吸機為基礎實現人工通氣,可以對呼吸衰竭患者進行搶救治療。在對機械通氣進行分析發現,其重要作用表現為加強肺泡通氣,減低患者呼吸做功,及時改善氧合,為搶救患者獲取更多時間。因此,加強機械通氣呼吸機維護,是充分發揮其價值的關鍵,本文主要圍繞機械通氣時呼吸機維護進行闡述。
【關鍵詞】? 機械通氣;呼吸機;維護
【中圖分類號】 ?R821.4+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5-235-01
借助呼吸機實現機械通氣,屬于目前肺通氣重要手段,通常應用在重癥監護與急救復蘇等方面,均呈現較為理想應用效果。對于呼吸科醫護人員來講,正確了解機械通氣應用方法,特別是對呼吸機維護掌握,不僅可以保證患者生命安全,而且還能提高患者搶救效果,盡可能降低醫療事故的發生。因此,結合機械通氣應用情況,總結呼吸機使用可能存在問題和維護方法,是當前醫護人員面臨的主要問題,以發揮其最大價值。
1 呼吸機常見問題原因和對策
結合呼吸機的使用情況發現,其存在問題具體表現為:人機對抗;呼吸機感染;氣胸等并發癥。針對常見問題總結其原因發現,其主要表現為以下方面:(1)患者臨床治療中,普遍存在隨意使用抗生素情況,或者長期用激素等,均會導致患者出現呼吸道菌群失調,致使致病菌不斷侵入,甚至促進致病菌滋生,使患者身體健康受到不利影響。(2)機械通氣患者病情嚴重,普遍呈現抵抗力低的特點,往往會引發院內感染等。對于氣管插管患者來講,在呼吸道吸入氣體時,其過濾和咳嗽排痰功能均明顯減弱,發生呼吸道感染幾率會隨之提升 [1] 。(3)在進行吸痰護理時,此項操作會增加污染幾率,不利于患者病情恢復。(4)呼吸機的管路系統未得到全面消毒,同樣會引發外源性感染,例如:螺旋和附件等,需要醫護人員予以重視。
針對上述問題,需要醫護人員嚴格按照操作標準進行相應維護處理,具體包括:(1)加大日常檢查和維修力度,堅持按照要求展開清潔和消毒處理。(2)在進行呼吸機使用前,應該全面檢查其整體狀況,例如:表面是否有污漬和灰塵等,同時還需要檢查呼吸機連接電源狀況,判斷其是否可以正常運轉,保證與外部管路連接的通暢性等,均屬于前期重點檢查內容,確保其各項功能滿足使用標準。(3)將各項參數調整到滿足患者需求標準,盡量做到人機同步,避免出現人機對抗情況 [2] 。(4)機械通氣中,因為呼吸機的使用可能存在不同故障,同時還會對患者帶來直接危害,所以,盡早發現和處理,是保證患者有效治療的關鍵。若是發生高壓報警,在未準確掌握報警原因前,應先將呼吸機調整至關閉狀態,將氣管插管和呼吸器進行連接,以實現人工呼吸。
2 高壓報警的維護
2.1 人機對抗
當出現人機對抗時,其主要表現于自主呼吸過強患者,即自主呼吸和機械通氣出現不協調情況,從而導致呼吸功耗持續增加,無法改善缺氧與CO2潴留情況,甚至由于缺氧窒息。常見處理措施為去除自主呼吸,按照呼吸機維持呼吸狀態,在改變其呼吸方式后,應該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預防發生人機對抗,如果病情出現變化需要及時進行相應處理。
2.2 咳嗽
首先需要觀察是否因為痰潴留所導致,然后及時展開吸痰處理,嚴禁敷衍了事,如果吸痰受到阻礙,需要向患者進行支氣管灌洗,即3%碳酸氫鈉(150毫升)與生理鹽水(100ml)混合,取5-10毫升稀釋痰液,以促進吸痰。如果吸痰未及時,還會直接影響患者氧合,無法解除報警 [3] 。
2.3 氣管插管
對氣管插管進行固定時,需要進行外露長度的測量,并做好交接班工作。引導患者翻身時,應該調整呼吸機機械臂,避免呼吸機的管路對氣管插管造成牽拉,從而預防咳嗽,防治出現高壓報警。
2.4 氣道濕化變化
當發生濕化不足時,會對患者呼吸道造成直接刺激,從而因為支氣管痙攣出現咳嗽癥狀,所以,強化濕化尤為重要,將濕化溫度控制在32℃-36℃標準,濕度調整為100%。通常情況下,24小時濕化液需要超過250ml,以保證其治療效果。
3 低壓報警的維護
3.1 氣囊漏氣
具體表現:呼吸急促,伴有咽部漏氣音,處理措施包括:每日定期檢查氣囊壓力。為了避免氣囊對氣管壁造成壓迫,需要每6小時進行一次放氣,時間為5分鐘,放氣前需要做好吸痰處理,并對氣囊滯留物進行清除,將充氣壓力調整到23-25cmH2O。如果出現氣囊漏氣情況,還應該及時更換氣管插管 [4] 。
3.2 呼吸機管道
當發生呼吸機的管道問題時,其主要表現為管道脫開與管路連接方面,屬于比較嚴重問題,如果管道脫開,會由于自主呼吸暫停窒息死亡。因此,保證呼吸機的管道連接緊密性,并根據情況進行管路更換等,均可以避免發生以上問題。就機械通氣患者而言,護理人員需要24小時密切關注,預防發生任何危險。
3.3 電源報警
電源報警原因包括:墻上電源與插座板出現故障,或者保險管出現燒毀情況等,均會導致機內電源故障,應該及時更換保險管,或按照問題原因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5] 。
4 討論
為了避免呼吸機維修問題引發不必要并發癥,要求醫護人員正確掌握呼吸機性能和特點,尤其是其使用方法。與此同時,醫護人員還需要定期展開儀器維修與檢修工作,在對呼吸機進行使用前,需要有效連接其管路,觀察呼吸機是否存在問題,確定無誤后應用于患者治療中,同時科學設置呼吸和條件等,如果發生報警信號,需要及時確定其報警原因,以便于根據情況進行相應處理,確保其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張鑫.ICU機械通氣患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危險因素與干預措施[J].中外醫療,2017,36(12):57-59.
[2] 胡榮耀.風險管理在呼吸機維護與維修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23):197-198.
[3] 白美麗.新生兒呼吸機的清潔消毒與維護保養研究[J].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2017,4(21):138-139.
[4] 焦瑞紅,孫丹.機械通氣患者撤離呼吸機的臨床護理[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4):213-215.
[5] 肖成欽,王晟,梁勇,等.呼吸機機械通氣患者肺部感染的影響因素[J].海南醫學,2017,28(15):2533-2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