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摘 要:目前我國的經濟已經出現新常態。在這一經濟體系之下鄉鎮經濟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本篇論文對經濟新常態下鄉鎮經濟的發展情況以及所存在的問題進行詳細探討,并且及時給出合理化的建議。希望這些建議對鄉鎮經濟的發展有一個借鑒性的作用。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 鄉鎮經濟
鄉鎮經濟對于我國整個經濟體系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并且與我國人民切身利益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鄉鎮經濟得到發展有利于讓我國農民的生活水平得到非常大的提高,同時也有利于推動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僅如此,隨著中國經濟正在逐步發展鄉鎮經濟也能夠帶動城鄉一體化進程的不斷發展,從而讓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條件也逐漸完善起來。
一、我國經濟新常態下鄉鎮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鄉鎮產業結構不合理
由于我國經濟新常態局面的出現讓鄉鎮經濟也面臨著多種挑戰,現如今鄉鎮經濟大部分都是由低端制造業組成的,所以并沒有非常強的競爭優勢。而這些低端產業的產業結構也會對其經濟發展具有制約的作用。在鄉鎮經濟發展中可以發現第一產業的比重過高,在該產業進行發展的時候雖然工作效率提高但是并沒有非常明顯的增長狀況發生,當地的政府和農民都沒有對經濟發展模式提出相關合理化的建議。第二點就是鄉鎮經濟中所存在的第二產業都是由低端制造業所組成的,對于非常污染環境并且會消耗大量的資源,如果不對其產業結構進行升級那么將會面臨淘汰的局面。第三產業由于發展的速度太慢,并且結構非常單一所以并不能及時滿足人們的物質文化需求。由于人們的環保意識正在逐漸增強,所以現代化的企業觀點逐漸轉向綠色生產方面。
(二)三農問題
正確處理好農業、農村和農民三者之間的關系對于我國今后的經濟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農業問題主要反映在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土地問題,第二個方面就是基層政權問題。當地村委會在相關建設方面認識也存在不足并且相關措施的實施力度也不大,僅僅用比較單一的方法進行實施;具體的宣傳工作也沒有做到位;并且沒有一個正確的觀念去建設新型的農村;相關人員在工作中態度并不積極,并且工作方法也比較單一。上述這些現象都對農村經濟建設產生了非常嚴重的影響,并且不利于經濟建設進一步進行。
農業方面的問題其實重要的責任是在政府。由于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大,所以就造成農民生產積極性不高的情況發生。同時國家制定的相關優惠政策也沒有讓農民所享受到,并沒有真正解決農民所面臨的生產問題。并且由于我國相關方面的科學技術比較落后,所以讓農業生產一直處于緩慢發展的階段。直至如今,農民的種植方法依舊是傳統種植產量也比較低并且由于缺乏資金,所以并沒有讓自己的區域優勢得到發揮,這就造成并沒有為該地區吸引到過多投資從而讓農業一體化生產體系沒有建成。而沒有一個完整的體系,就導致種出來的農產品價格比較低。
農民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勞動力素質的問題。同時農民的勞動生產率也沒有得到相應提高,在現如今農村還存在著文盲和半文盲,所以思想觀念對比城市來說還是比較落后的。除此之外就是農民的收入普遍比較低,并且產業化的水平也沒有相應提升,產銷渠道也比較狹隘,可以增收的項目比較少導致增收比較困難。
(三)鄉鎮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鄉鎮企業的適應能力比較弱,并且無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優勢。由于經濟新常態局面的產生讓鄉鎮企業所面臨的競爭愈發激烈起來。不僅如此鄉鎮的經濟市場沒有集中,所以并沒有形成一個科學化的競爭體制,這些都不利于鄉鎮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二、我國適應經濟新常態促進鄉鎮經濟發展的對策
(一)鼓勵鄉鎮企業發展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鄉鎮政府也意識到了經濟在不斷變化,從而讓鄉鎮企業有了比較科學化的定位,其抵御風險能力也大大增強。在鄉鎮經濟中大多數企業都是中小企業,所以這些企業想要進一步發展就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第一就需要政府制造一個比較健全的市場競爭機制,維護市場環境的公平合理性,防止出現有不公平競爭的現象出現,從而建立一個相對穩定的市場。第二就是當地政府應該鼓勵企業建立自己的特色形成品牌效應,同時讓企業的技術進行改革創新。第三是鄉鎮政府需要加大宣傳力度,設立專門的機構為相關企業提供更加專業化的咨詢。面對中小型企業可以設置專門的工業園區,讓這些功能相似的企業聚集到一起形成一個特殊區域,有利于加強各個企業之間的交流合作。不僅如此,還可以讓這些聚集到一起的企業知名度更高,從而讓企業更加科學快速的發展。
(二)大力發展現代農業
農業是國家的立國之本,對于民生問題是至關重要的。由于鄉鎮經濟逐漸進入了一個新常態,所以農業也產生了非常大的改變。農業如果想要科學的發展下去,就必須要轉變為現代化的農業。第一就是政府大力鼓勵農民發展農業,給予農民相應的補貼從而讓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得到提高。讓相關人員對農村土地進行一個合理化的規劃,從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僅如此,政府還可以讓專家專門為農民講解有關農業方面的具體知識,從而讓農民的知識水平得到非常高的提升。對于農村的土地來說可以對其進行科學化的檢驗,根據檢驗結果可以找出一個適合農業發展的模式讓土地的價值得到更好的發揮。其次,政府也要對農民發展生態農業進行相應的鼓勵。生態化農業的發展可以讓農民的收入逐漸提高,對于就業崗位來說也會得到相應的增加。最重要的是政府要努力為農民創造一個積極的創業環境,讓農民可以實現自主創業從而通過自己的勞動力讓自己發家致富。
參考文獻:
[1]張文花.經濟新常態下我國鄉鎮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與對策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18(04):102-103.
[2]孟延濤.經濟新常態下我國鄉鎮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鄉村科技,2017(23):34-35.
[3]方曉青.經濟新常態下的鄉鎮治理研究[D].浙江財經大學,2015.
[4]侯為民,李林鵬.新常態下我國城鎮化的發展動力與路徑選擇[J].經濟縱橫,2015(04):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