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丙鑫
摘 要: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同為會計領域中的兩個重要概念,兩者在實際應用中既有交叉,又有重疊,既有沖突,又有協作,共同組成了市場環境下企業經濟活動不可或缺的必要工具。全面了解并掌握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在實際應用中的內在聯系和相互區別,對于督促企業合法履行納稅義務,保證企業經營活動的穩健有序運行等,都能夠產生積極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關鍵詞:稅務會計? 財務會計? 內涵辨析? 關聯性? 區別? 原則
一、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內涵辨析
在我國現行會計領域中,有兩個我們比較熟悉的常用會計類型,它們就是稅務會計和財務會計。其中稅務會計是基于稅務業務與會計業務相結合后才形成的,因此,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就其業務內涵而言,具有一定的交叉性和重疊性。目前理論界在稅務會計內涵方面給出的大致描述是,“稅務會計”,應以稅法為準繩,以貨幣為計量單位,應用會計學理論方法準確計算出企業在當前應繳納的各項稅款,并做到按時繳納和不拖延、不重漏。而關于“財務會計”內涵的描述則是,對企業已完成的資金運動進行核算與監督,以此為企業管理層及其相關利益集團和政府有關部門提供財務報告會計信息,并保證財務報告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客觀性。據此不難看出,在我國現行會計體系中,稅務會計業務的開展需以稅法作為主要考量標準,稅務會計業務原則需依據稅法來制定,或者簡言之就是,稅務會計是稅法規制在會計業務中的應用體現;而財務會計業務的開展則主要是以會計所固有的原則作為主要考量標準,相較于稅務會計而言,財務會計業務原則更加具體、明確,適用范圍也更加寬泛。財務會計由來已久,稅務會計相對要晚一些,無論是稅務會計,還是財務會計,都是企業經營活動中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都在為企業經濟發展和社會經濟進步發揮著重要作用。
二、 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關聯性
前文介紹過,在我國現行會計領域中,有兩個我們比較熟悉和常用的會計類型——稅務會計和財務會計,且二者還具有一定的交叉性和重疊性,因此,二者之間必然要形成某些密不可分的關聯。首先,稅務會計資料來源需依賴財務會計,稅務會計處理的是財務會計業務中的涉稅部分,稅務會計將該部分涉稅內容計算、調整完畢后,仍需將其融于財務會計帳簿或報告之中;其次,稅務會計信息來源需依賴財務會計,現代企業在經營發展進程中都已構建了先進的財務會計信息系統,以為企業各部門提供一個可供交互的信息平臺,以向企業管理層及時反饋財務會計信息,而對于稅務會計業務而言,它所需要的信息則是從財務會計信息系統中分享而來的,換句話說就是,財務會計信息系統同時在為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兩項業務提供著信息服務;第三,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之間具有相互協調性,這是因為,無論是稅務會計還是財務會計,都能直接對企業的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等進行反映,都把會計工作原則和國家稅法規制納入到了企業日常的財務管理工作之中,對確認、計量、記錄、報告等進行嚴格規范,即使期間出現有紕漏或瑕疵,也還可以通過年終納稅調整法加以完善。
三、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區別
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之間,既有密切的關聯,也有截然的區別。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了以下這些方面:
首先,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核算基礎不同。財務會計的核算基礎是權責發生制,財務會計將應收、應付作為確認標準,以此確定企業當期的經營成果,保證財務報告會計信息的真實、客觀、有用;而稅務會計的核算基礎則是收付實現制,收付實現制相較于應收應付制,在實際應用中不僅更加簡便和更加準確,而且還可以對稅務繳納中的漏繳行為起到防范作用。
其次,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核算要素不同。財務會計的核算要素主要是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等各項,財務會計通過對這些要素的分析來獲取企業經營活動的開展情況;而稅務會計的核算要素則主要是計稅依據、應稅收入、扣除費用、應稅所得、應納稅額等各項,稅務會計通過對這些要素的分析來獲取企業實際應交稅費的額度。
第三,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核算依據不同。財務會計的核算依據為會計準則,而稅務會計的核算依據則是稅收法規。
第四,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核算范圍不同。財務會計對企業的每一項經濟業務都要進行核算,財務會計旨在通過核算來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業績、現金流量以及未來發展前景等做出反映,而稅務會計則只是有選擇地核算一些與自己有關聯的經濟業務,稅務會計旨在通過核算來對企業應履行的納稅義務做出反映。
第五,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核算對象不同。財務會計的核算對象是可以以貨幣形式進行計量的經濟事項,比如企業資金的投入、使用、周轉等,而稅務會計的核算對象則僅限于與己有關的經濟事項,且稅務會計對這些經濟事項的活動情況還要實施監督職能。
第六,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核算目的和核算方式不同。財務會計的核算目的是以此來確定債權和產權的時點、金額,稅務會計的核算目的是以此來確定納稅實現的時點、金額;財務會計的實現方式是提供財務報表,而稅務會計的實現方式則是納稅申報。
四、稅務會計原則與財務會計原則的應用比較
稅務會計在應用中以稅法作為基礎準則,以符合稅法要求作為應用導向,而財務會計則是以會計準則作為應用導向,稅務會計原則不及財務會計原則準確、明確,卻比財務會計原則更具硬度和剛性。在實際應用中,二者在原則上既有相融也有沖突。
首先,在歷史成本原則方面,財務會計對于歷史成本原則的應用是比較靈活的,出于對提供真實、可靠會計信息的需要,財務會計往往要選取更符合實際價值的成本作為核算依據;而稅務會計對核算依據的要求則是必須要具有合理性,要能夠成為法律證據,因此,稅務會計對歷史成本的認定也是明確的。
其次,在權責發生制原則方面,財務會計核算必須要貫徹執行權責發生制原則,但是稅務會計卻不必受此拘泥,一方面,稅務會計在應用中需以稅法為導向,以完成納稅義務為己任,另一方面,稅務會計在應用中還需要兼顧到收入實現制,兼顧到企業的實際收入情況,但是鑒于對保全稅收的考慮,稅務會計通常是不會對收益、費用等進行估計處理的,所以當權責發生制與稅收保全兩相抵牾時,稅務會計只能遵循稅法要求而不是貫徹會計準則。
第三,在相關性原則方面,由于財務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是企業管理層和企業投資人,因此財務會計相關性更重視的是如何滿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而稅務會計信息的使用者則是政府有關稅務部門,所以稅務會計相關性更側重的則是與納稅有關的信息。
第四,在配比原則方面,財務會計是依據權責發生制原則,按照不同的地區、業務和產品來進行配比,而稅務會計則需要同時兼顧相關性原則和歷史成本原則,按照不同經濟活動的不同稅務待遇來進行配比。
第五,在實質重于形式原則方面,財務會計人員可以憑借專業知識和所積累的經驗進行判斷,而稅務會計對此進行判斷的依據則只能是稅法中有明確規定的,即:財務會計人員可以做出某種估計,而稅務會計人員則必須要依據堅實的事實和法條。
第六,在謹慎性原則方面,財務會計可以通過計提資產減值準備金,來增強企業在市場經營中對可能遇到風險的抵抗力,而稅務會計關于抵扣的要求則是企業經營中的費用、損失等必須是真實發生過的,計提不在稅務會計抵扣的范圍。所以,若是站在財務會計角度,采取謹慎性原則是非常必要的,但若是站在稅務會計角度,則這種做法就很有可能會招致偷漏稅款之嫌。
五、結束語
通過上述關于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對比分析可知,一方面,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在應用機理上存在著某些必然的內在關系,另一方面,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在實現方式、實現目的、應用原則等方面又存在著截然不同的區別。目前社會上對于財務會計的應用早已耳熟能詳,而對于稅務會計的應用則尚有一些需要完善和健全的地方。基于此,無論是學術界、企業界、還是政府有關部門,都應該在稅務會計的宣傳教育和普及應用等方面進一步加大力度,以促進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頡頏發展,使之共同成為支持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有力工具。
參考文獻:
[1]李麗英.基于稅務會計原則及財務會計原則的對比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9(10).
[2]張蔥蔥.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的關系及其協調性[J].管理觀察.2019(17).
[3]董鵬.稅務會計原則、財務會計原則的比較與思考[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8(03).
[4]陳優蓉.關于稅務會計原則和財務會計原則的比較與探討[J].中國市場.2019(19).
[5]施夏瓔.稅務會計原則和財務會計原則的比較與思考[J].中國總會計師.2017(07).
[6]顧仁祥.稅務會計原則、財務會計原則的比較與思考[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