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合強
(江蘇京海禽業集團有限公司,江蘇 海門226121)
2019 年注定是極不尋常的一年,得益于非洲豬瘟疫情帶來的紅利,國內生豬銳減,豬肉嚴重供應不足造成雞價飛天,養雞業的行情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高繁榮景象。從2011 年開始,白羽肉雞市場行情從沒有像2019 年這樣大起大落,產業創造了有史以來極其輝煌的一年,產業鏈各環節不斷刷新歷史,價格屢創新高,盈利頗豐。
肉毛雞價格震蕩運行(圖1),2019年1-2月受春節前屠宰場放假和春節后肉毛雞集中出欄,肉毛雞價格低點跌破8.0 元/千克;3 月開始需求驅動,肉毛雞供應逐步回升,價格高漲至10.0~11.0 元/千克;4 月疾病影響偏重和非洲豬瘟疫情炒作,高點達到11.0 元/千克,持續時間超預期;4-5月非洲豬瘟炒作過度,提醒5月底行情轉向,直至6月學校放假需求減弱,肉毛雞供應恢復至2 年來高點,增多效應顯現,價格快速下跌,低點跌破8.0 元/千克至7.4~8.0元/千克;7月肉毛雞供應繼續增加,而需求無好轉,價格持續低點在8.0 元/千克左右運行,但月底提前一周啟動,快速上漲超預期;8月供應減少,需求釋放,加上臺風利奇馬沖擊和豬價上漲過猛,市場心理預期轉變,情緒極好,雞肉價格漲勢超預期,肉毛雞價格高位運行時間長,高點至10.0~10.2 元/千克;9 月肉毛雞整體供應量較8 月增多,需求支撐,高位運行,9月第一周,肉毛雞價格從9.8~10.0元/千克開始跌到9.0元/千克后反彈回升至9.4元/千克,之后在10.0 元/千克左右高位震蕩。國慶假期過后,生豬價格大幅走高,利好肉雞產品市場,經銷商拿貨增加,雞產品價格走高,企業收購肉毛雞積極性高漲,供需雙重利好市場,雞價強勢上調。11 月肉毛雞價格先高后低,然后逐漸升高后震蕩;隨豬價波動,肉雞市場出現變化,從10月25日開始,肉毛雞價格下行如過山車,充滿了失重感。12月肉毛雞價格震蕩運行,在凍品、消費上下游關系漸次得以實質性改善的背景下,肉毛雞市場在“雞飛豬跳”互推給力狂熱強音下,供需利好景氣度刷新歷史高位沉淀曲終后,產業鏈上游供應端透支的暴利盛宴重置演繹分配,肉雞市場脫虛向實蛻變到多方平衡點至理性價位,12 月下旬行情受市場供需關系階段性比和提振抬頭后震蕩下跌調整,使用戶大跌眼鏡。肉雞行情大漲大跌是無奈的歷練。養殖業不是高科技產業,誰都可以進來,時間久了都會成長,淡定不淡定也是逼出來的。只要有競爭、有疫情、有供求,起起伏伏本正常,驚險在所難免。不要覺得養雞都能賺大錢,靠養雞發大財的很少很少。只有養好雞并長期堅持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圖1 2019年度肉毛雞價格走勢圖
商品代肉雛雞價格不斷上行破紀錄(圖2)。3月突破10.0元/羽并持續運行至5月底;6月風險積累,市場情緒崩潰,價格直線暴跌,由10.0元/羽落至1.5元/羽;7月起再次回升,漲勢較前期迅猛且快速突破前期高價;8-9 月逐漸上行;10 月延續高位,10 月9 日突破11.0 元/羽大關,較2018 年均價上漲162%,較2013-2018 年均價上漲358%,10月26日達到13.5元/羽的歷史極值并高位維穩至月底;從11 月初開始,隨豬價下跌,雞價跟隨下滑,肉雛雞價格逐漸下行,回歸理性;進入12月隨規避春節屠宰放假停孵期的到來,價格大幅下行至5~6 元/羽,下降幅度較大,但仍高于往年同期,20日逐漸恢復供雛后肉雛雞價格仍在5元/羽左右震蕩徘徊,之后大幅下探至成本線以下運行。

圖2 2019年度商品代肉雛雞價格走勢圖
父母代肉種雞價格全年高位運行,最低70元/套,最高達到95元/套,種雞場維持高盈利,收獲滿滿。
豬肉價格飛漲之下,雞肉價格也開啟上漲步伐。數據顯示,10月16日全國肉雞分割品綜合售價達到1 3700元/噸,創歷史新高。11 月更是整個肉雞行業的“高光時刻”,雞肉價格從1.9萬元/噸一路飆升至2.9萬元/噸,再創歷史新高。高價抑制消費,消費終端抗拒心理濃重,隨豬價下跌,雞價理性回歸。
四季度白羽肉雞市場行情起伏運行。肉毛雞價格漸次走高后逐漸下行,10 月肉毛雞價格逐漸走高后高位回落,從1 日的10.4 元/千克逐漸上漲至22 日的12.8 元/千克,23 日漲至13.6 元/千克,25 日再創歷史最高達到14.0元/千克,之后隨豬價回落逐漸下行,至31 日跌至11.6 元/千克,11月1日跌至11.2元/千克,11月2日跌至10.4元/千克。11月1日遼寧雞價更是大跌1.6元/千克;前期雞價漲勢過猛,當日跌勢同樣兇猛,大幅波動呈常態。11月肉毛雞價格先高后低,然后逐漸升高后震蕩。由10月30日的11.6 元/千克跌至11月18日的8.6元/千克,28 日再次反彈至10.6 元/千克,之后起伏運行;從高價時每只雞能賺12元,到當期每只雞虧損3~4 元。12 月肉毛雞價格先高后低,下旬低位徘徊,慘淡收尾。上中旬在10.2元/千克左右震蕩運行,從20日開始下行,21日大幅下探至8.4元/千克震蕩運行幾天后,30 日跌破8 元/千克大關,31 日跌至7.6元/千克,使養殖戶始料所不及;隨元旦、春節到來,節前肉雛雞集中出欄現象逐步顯現;但需求增長依舊緩慢,疊加豬價被強勢調控影響,肉毛雞價格止跌企穩,受節前備貨的提振有望階段性偏強運行的預期可能會有所利空;隨備貨季的逐步下降,工廠、學校放假,需求逐步下降,肉毛雞下跌的趨勢會逐步提高的預期依舊存在,整體呈偏弱運行態勢。10-12月肉毛雞價格比9月分別上升16.27%、-0.79%和-4.56%。
商品代肉雛雞價格上行后逐漸下滑。10月肉雛雞價格延續高位,9 日突破11.0 元/羽大關,22 日達到12.1 元/羽,25 日漲至13.1 元/羽,26 日達到13.5 元/羽的歷史極值并高位維穩至月底。新建規模養殖場投產增多、公司按計劃放養或自養,肉雛雞需求極好;當期養殖高成本、高利潤但同時也存在高風險,市場改養817肉雜雞現象增多。11月肉雛雞價格在高位基礎上理性回歸,逐漸下行,由10月31 日的13.5 元/羽,逐漸下行至11 月20 日的9.8 元/羽,下降24.71%。當期肉雛雞供應量高位,不過因質量等多重因素影響,價格差異較大;同時也是年前最后補欄時機,中小廠肉雛雞銷售好轉,價格逐漸下行。12 月肉雛雞價格先高后低,逐漸下行。進入12 月全國孵化種禽廠為規避春節期間屠宰加工廠放假停殺開始停止市場供應肉雛雞,價格大幅下探至5~6元/羽,下降幅度較大,但仍高于往年同期,20 日開始逐漸恢復供苗后肉雛雞價格仍在5 元/羽左右震蕩徘徊,之后受多重不利因素的影響及肉毛雞價格的拖累,22 日更是大幅下探2~3.5 元/羽,創全年單日最大跌幅,23日再跌1~2.5元/羽,28日跌破2元/羽至1.7元/羽,有的甚至跌至1元/羽以下,慘淡收尾。目前離春節越來越近,為規避屠宰場春節期間放假,養殖戶補欄需求明顯下降,短期內肉雛雞價格總體依舊繼續偏弱運行為主,以尋找新的平衡點。10-12 月肉雛雞價格分別比9 月上升20.45%、12.10%和-53.43%。雞肉產品綜合售價升高后逐漸理性回歸震蕩運行。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2019年以來,受供應短缺影響,豬肉價格開啟了一輪超級豬周期行情,特別是8-9 月開始豬肉價格創歷史新高。豬肉價格的上漲,并未解決豬肉短缺的現實難題,使得雞肉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可選替代品,市場對雞肉需求明顯提升。當期肉雞市場呈現供不應求,雞肉價格高位,肉毛雞價格高漲,肉雛雞銷售極為順利,價格不斷創新高。在此背景下,不少消費者以雞肉替代豬肉,使得雞肉出現了量價齊漲的局面。
疾病問題影響較上半年有所增加,種雞生產性能偏弱,限制肉雛雞增幅。2019年10月后肉雛雞產量增加,達到2017 年時期高位,但受疾病影響,增幅有所減少,不及市場需求。
一般祖代肉種雞引種到商品代肉雛雞至少需經歷54周以上的時間,2018年我國共引進或更新祖代肉種雞74.5萬套,比2017年增長7.66%,引種量繼續維持低位;但月度引種量仍不均衡,10月引種量激增至14.8萬套,顯著拉高全年總體引種量;受月度引種量不均衡影響,2019年肉雛雞供給呈現階段性供給不足的局面;從總引種量來看,2015-2018年祖代肉種雞引種量維持低位,導致上游產能收縮逐漸傳導至下游商品代。2018年10月祖代肉種雞高引種在54 周后傳遞至商品代供應,加上持續高位的換羽種雞開產,肉雛雞供給在11月和12月出現明顯增加,價格在11月后出現大幅下行。
2019 年祖代肉種雞引種或更新量偏多,2020 年在產祖代肉種雞存欄充足。據中國畜牧業協會禽業分會的數據,截至11 月底,全國祖代肉種雞存欄155.46 萬套,同比增加27.39%;后備存欄57.55萬套,同比增加31.80%;在產存欄97.90萬套,同比增加24.93%。能夠滿足市場供應。
2019年11月14日,中國海關總署和農業農村部聯合發布了2019年第177號《關于解除美國禽肉進口限制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正式解除了自2015年以來中國對美國禽肉的進口限令。《公告》顯示,根據風險評估結果,自本公告發布之日起,解除原質檢總局、原農業部聯合發布的2013年第19號、2013年第103號、2014年第58號、2014年第100號、2015年第8號公告對美國禽肉進口的限制,允許符合我國法律法規要求的美國禽肉進口。此次解禁美國禽肉進口對國內肉雞行情情緒上有影響,有助于緩解國內雞肉價格上漲的趨勢,補充國內市場的肉類蛋白供給。
進入11月,隨保豬肉供給信息密集發布、從美國進口禽肉信息發酵,市場情緒轉向特別是終端消費被抑制,國家開始調控豬肉價格,多國豬肉也紛紛準備入華,10月15日國家發改委召開11 月份新聞發布會,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孟瑋在會上介紹豬肉價格運行情況時稱,1-10月我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平均上漲2.6%,豬肉等部分食品價格明顯上漲的結構性特征明顯。豬肉價格關系民生,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積極開展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工作,已出臺實施了一系列政策舉措。下一步將進一步抓好政策措施落實,多措并舉保障市場基本穩定和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不受影響:一是繼續加力促進生豬生產,二是多渠道增加肉類供給,三是妥善實施凍豬肉儲備投放,四是兜底基本民生,五是密切監測預測價格變化。
國家最近連續投放了幾次儲備肉,據華儲網消息,12月19日中央儲備凍豬肉投放競價交易4萬t,這是2019年投放的第五批儲備肉,2019年9月華商儲備商品管理中心曾分三次投放共計3萬t中央儲備凍豬肉;12月10日又發布通知,將出庫投放競價交易4萬t儲備凍豬肉,截至當期已累計投放12 萬t 儲備肉;元旦、春節還將適時投放。據農業農村部公布的數據,生豬減產40%,而每年中國豬肉消費量大約為5 500萬t,每個月豬肉缺口在250萬t,但累計投放12 萬t 豬肉,連零頭都不夠,依然對肉類市場造成很大沖擊,市場恐慌情緒加劇,走貨速度慢,豬肉價格高位回落,但總體依然是高價運行。同時,毛豬、肉毛雞(白羽肉雞、817 肉雞、麻雞、南方三黃雞)、白羽肉鴨價格都在落,對應的雞肉和鴨肉價格也回落。
在火爆的市場行情下,制約肉雞產業發展的關鍵是白羽肉雞種源依賴進口,受國際疫情、貿易爭端影響大,雞肉口感欠佳;黃羽肉雞因環保政策、活禽交易受限影響發展;肉雜雞存在品種不規范、凈化不徹底等難點。2016 年峪口禽業自主研發了肉雞WOD168,2018 年9 月12 日“肉雞WOD168”新品種證書通過國家資源委員會認定并予以頒布,實現了中國肉雜雞從無標準品種到標準品種的升級。在WOD168快速發展的同時,峪口禽業也研發了既滿足消費者和生產者,又能快速供給優質安全、美味、高效的白羽肉雞產品新品種WOD178及WOD188,它將使肉雞行業進入新時代,豐富我國自主選育的肉雞品種,增強肉雞種業的整體競爭力,滿足新時代生產者和消費者對白羽肉雞的需求。當前WOD178、WOD188 尚未通過品種審定,我們共同期待白羽肉雞自主育種之路越走越遠,順應生產、迎合消費,為生產者和消費者提供安全、美味、高效的肉雞產品,創造美好生活。
據海關總署統計的數據顯示,2019 年11 月我國凍雞進口量為77 895 t,同比增長70.9%,出口量為7 187 t,同比下降15%。1-11 月進口量為693 443 t,累計增長51.4%;出口量為86 458 t,累計下降14%。凍雞進口數量的增加有利于豬肉的替補,進而平抑國內豬價。
高價肉雛雞遇到低迷行情影響市場情緒。最近出欄的養殖戶,前期進的肉雛雞價格都在10元以上,養殖成本最少在9.6~10.0 元/千克,而肉毛雞價格如果按9.2 元/千克,一只雞現在出欄要虧本1.5~2.5元;同時由于前期高價肉雛雞質量差,在冬季舍內外溫差大時疾病問題較多,很多養殖戶,根本連40 天都養不到,疾病種類繁多,不得不中途賣雞,這樣一只雞虧本5~6 元,虧損嚴重。后市如無雙節利好雞肉消費,肉雞行情低迷難見起色。從2018 年肉毛雞的價格走勢看,總體是進入陰歷臘月,肉毛雞價格行情一路走低,但2019 年的肉雞行情,出奇地變化無常,前期出現一段時間肉毛雞價格一天漲落0.6~1.0元/千克,那時缺雞是一方面原因,關鍵是缺豬肉,高價豬肉價格到了80元/千克,雞肉替代豬肉消費明顯,創造了肉雞多年來的高價行情。但目前主要是節前消費沒有起色,凍品經銷商補貨意愿差,造成凍品積壓,肉毛雞價格連續走低,如果后面凍品消費仍沒有變好,消費不給力,肉毛雞行情很難逆轉反彈。
豬肉價格高漲,帶動雞肉價格暴漲創新高,消費被抑制。10月中旬以來,雞肉市場由豬肉價格高漲帶動、產業外部資金配合,演繹了行業有史以來最恢宏的暴漲態勢,雞肉主產品琵琶腿、雞胸等價格上漲超10 000元/噸;隨短期雞肉價格漲勢過猛,食品加工廠和餐飲企業需求被明顯抑制,終端需求減弱,雞肉實際銷售放緩,10 月底市場價格開始高位回落。肉雛雞價格10 月下旬達到高點,價格高漲,當期肉雛雞產量達到3年來高點,產量并不少,但新建規模養殖場擴增更猛,硬性需求支撐,公司放養或自養、龍頭放養、大型規模養殖場搶苗激烈,面對高需求,肉雛雞仍供不應求。此外,終端市場雞肉需求提升和市場情緒亢奮支撐,雞肉各消費渠道均增加,肉毛雞、肉雛雞及雞肉價格互相助推高漲。
2019 年白羽肉雞雞肉產量預計為851 萬t,增加約90萬t,增幅約為12%;國雞產量也增加明顯,預計全年雞肉產量可達567 萬t,增幅超過12%。但2019 年再怎么增產能,雞肉現實產能也很難滿足豬肉缺口。
據農業農村部對全國500個縣集貿市場的定點監測,12 月第3 周(采集日為12 月18 日)玉米、肉雞配合飼料價格穩定。全國玉米均價為2.10元/千克,與上周價格持平,同比上漲1.0%。全國豆粕均價為3.29 元/千克,比前一周下降0.6%,同比下降4.9%。肉雞配合飼料均價為3.18元/千克,與上周價格持平,同比上漲0.6%。飼料價格穩定有利于養殖戶獲得較高利潤,促進其發展。
對于肉雞行情,目前仍受豬價影響較大,2019年肉毛雞出欄量同比增加12%,意味著肉毛雞有出欄過剩的風險。從業者仍需苦練管理內功,不然回歸到正常行情或肉毛雞過剩時,前期掙到的錢還要還回去。目前的肉毛雞價格漲跌不停,后面走貨也不會太順暢。進入1 月,元旦和春節來臨,消費形勢好轉,肉毛雞價格會轉好,但主要看消費形勢,國家投放的儲備肉及外國進口的豬肉、雞肉、牛羊肉的數量等多種因素。2020 年白羽肉雞供給或將增長20%~25%,在豬肉缺口持續擴大的背景下,雞肉需求將進一步提升但仍應理性對待。豬肉少價高,雞肉供應充足,價格基本平價,但消費者怎么吃還真猜不透,如果實現不了全面吃雞的局面,春節前出欄的肉毛雞價格能保本就不錯。預計2020 年肉雛雞和肉毛雞仍將處于供應寬松狀態,價格回歸理性,肉雛雞價格仍將在成本線上運行,持謹慎樂觀態度,但個別時間段或會跌破成本線,突破人們的心理預期。具體原因分析如下。
2019 年以來在產父母代肉種雞存欄快速回升,上半年換羽種雞較多。據中國畜牧業協會禽業分會的數據,截至11 月底,全國父母代肉種雞在產存欄同比增加5.88%;父母代銷售量同比增加14.59%。10月父母代肉種雞的存欄量已達高位直至2020 年上半年;2019 年下半年祖代肉種雞引進量比2018年同期增加了1倍左右,受祖代肉種雞在2019 年三季度引種大幅增加的影響,存欄量可能還會創新高。隨肉雛雞價格劇烈波動,父母代肉種雞存欄量回應市場做出調整。
2019年1季度后能繁母豬產能同比大幅下降,即使考慮到4季度到2020年1季度產能環比小幅回升,預計影響2020年生豬供給的能繁母豬存欄平均同比降幅可達30%左右,豬肉產量將進一步下降1 000萬t以上,供需矛盾加劇。2020年上半年,豬肉供給短缺的局面難以改變,作為彌補動物蛋白短缺的主力,雞肉消費需求仍將高位運行,相關養殖企業仍將面臨產銷兩旺、價格高位運行的市場行情。從世界范圍看,2016 年禽肉取代豬肉成為全球消費最多的肉類。主要是禽肉屬于白肉,豬肉屬于紅肉,吃禽肉更有利于健康,也更經濟。肉雞、肉鴨的飼料轉化率不到2:1,生豬的飼料轉化率是3.5:1,所以更有效。
2019 年我國祖代肉種雞引種或更新量上升,截至2019年11月底,我國共引進祖代雞103.71萬套,同比增長60.04%,上半年和4 季度引種或更新量增幅較大,全年祖代肉種雞引種或超過130萬套。整體上2020年雞肉供需缺口與2019 年相比會繼續擴大,雞肉價格有望全年維持高位。
打開消費大門,大力拓展禽肉進口來源市場。據調研咨詢公司智研咨詢發布的《2019-2025年中國雞肉行業市場現狀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雞肉總消費量1 153 萬t,占全球雞肉總消費量的11%。此外,從我國雞肉進口數量及產品分類來看,雞爪和雞翅部位受到國內民眾的偏愛,在進口禽肉產品中的占比最高。而歐美國家偏愛雞胸肉,產品種類上的需求恰好構成互補。美國農業部發布的《世界畜禽市場和貿易報告:2020亞洲展望》預測,中國在2020 年對雞肉的生產量、消費量和進口量都將提升。據智研咨詢報告,中國是全球第三大雞肉生產國,雞肉產量僅次于美國和巴西。2018 年我國生產雞肉為1 160萬t,約占全球總產量的13%。《國際商報》顯示,自2004 年以來,中國也一直在尋求熟制禽肉對北美市場的出口,但十幾年來遲遲未有新突破,直到11月8日美國公布了中國自產原料禽肉輸送的最終規則,意味著繼加拿大、墨西哥、智利等國家之后,中國又打開了一個禽肉消費大市場的大門;北美養禽業較為發達,禽肉產量居世界前列;我國解除北美禽肉進口限制后,將進一步拓展禽肉進口來源市場,有效滿足市場需求。
享受非洲豬瘟紅利,肉雞產業逐步走上健康發展的快車道,并抓住了市場需求快速增加的機會。但同時也面臨種源壟斷、國際貿易戰、動物福利、抗生素禁用、國際貿易不公平競爭等挑戰。以產業協調和消費需求為根本,肉雞產業要加速育種研究和成果推廣,實現安全、美味、高效,將我國雞肉需求量提升至世界人均水平。2019年10月11日《中國肉雞產業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啟動,預示著肉雞產業地位明顯提升。2019 年白羽肉雞利潤水平創新高,是非洲豬瘟紅利,不可能長久持續,會逐步回歸到合理水平。同時,白羽肉雞產業需重視非洲豬瘟替代作用之后禽肉產能過剩問題,企業需考慮實力和資金鏈條,全方位發展。
我國肉雞供應主要有白羽、黃羽和817 肉雜雞。其中白羽雞占比大約六成,主要供應大型食品加工企業。目前,白羽雞育種環節主要被兩家歐美企業所掌握。2018 年以來,由于前幾年祖代肉種雞引種量持續大幅減少使得肉雞供應偏緊,加上受非洲豬瘟的影響,無論是我國的白羽還是黃羽肉雞在2019 年的產量都處于近些年來的最高位且禽肉是全球肉類生產增長最快的產品。因此,2020 年雞肉供應取決于2018 年以后的祖代肉種雞供給,2019 年開始,祖代肉種雞引種量大幅提升,預計2020年下半年開始,肉雛雞供應將大幅增長;在不考慮強制換羽的前提下,理論上2020 年全年可供45.74 億羽,尤其是到2020 年下半年開始,雞肉供應提升幅度將達到1 倍以上,雞肉價格走勢到2020 年下半年將出現明顯下降。雖然非洲豬瘟給肉雞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機遇,同時也加快了我國肉類消費結構的調整,但預計豬肉生產將在2020 年觸底反彈,豬肉價格也將有望回到正常水平。隨未來更大規模的凍豬肉和進口豬肉放量增加,雞肉消費可能趨于平緩,再加上供給增加的影響,雞肉價格有望回落。到2024 年豬肉產量將恢復到2018 年的水平。因此,禽肉生產不能盲目無序擴大生產,仍需以產品品質的提高為目標進行生產。
肉雞行情劇烈變動,肉雛雞價格和質量差異大,前期肉毛雞價格大漲,肉雛雞被瘋狂提前搶購時,價格也一路瘋漲,當時肉雛雞最高飆到13.5 元/羽,在此情況下,種蛋只要能孵化,不管大小都上,只要出來是活的肉雛雞,也一樣能賣出去;結果在養殖場能碰到早期死淘高、10~20 d疾病等問題全出來了,很多是用藥無法治愈的。養殖戶只能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除了嘆息、生氣,也無法找人說理去。因此,養殖戶應選擇優質的供種廠家,獲得優秀肉雛雞,養好雞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錢難掙,消費會受限,不能用2018年的標準去要求和預測2020 年,整個社會對肉、蛋、奶的需求和缺口沒有想象得那么大。國民對肉、蛋、奶的消費,趨向于更理性、更科學、更養生,健康消費成為新時尚,藥殘控制越來越嚴,鋌而走險將面臨坐牢和傾家蕩產的危險。
肉雞行情在目前缺肉的情況下,連續下滑,短時間內正常,畢竟有高價泡沫,長遠看,肉雞行情連續走低,不正常,對于肉雞行業也不是好現象,這很易被投機炒作者盯上,最后投機炒作者獲利逃走,剩下的“雞毛”和爛攤子,只能由肉雞行業內從業人士收拾和承受。11月由于消費低迷,肉毛雞價格主要看屠宰場收購計劃和庫存情況,利好不多,肉毛雞價格大漲大跌,主要是受部分屠宰場操控的,沒有所謂規律可言,只能說在亂市行情中,提前獲得可靠消息,減少虧損或保本。
肉雞產能過剩,不僅僅是指白羽肉雞包括相關禽肉產業如麻雞、817 肉雜雞、淘汰蛋雞和南方的三黃雞、鴨等產能大幅提升,市場雞肉消費沒有明顯增加,消費者吃雞鴨的熱情度相對于增加的產能還是跟不上節奏,中間貿易商和凍品批發商,由于前期進過高價雞肉和鴨肉,在雞鴨行情波動厲害時,被高價凍品肉賠怕了,所以目前就算沒什么庫存,也不敢大量補貨,需多少拿多少,空著庫存也補貨寥寥。產能過剩不只是屠宰量小那么簡單,相對于消費需求和能力是真的吃不了。肉雛雞或會在一定時期內低于成本價,有助于推動老雞、換羽雞群淘汰去產能。如果種雞場聯手主動去產能,效果更好。在屠宰量小的大背景下,肉雞保底合同、保值合同會越來越少,直至消失。一大批沒有技術力量和管理能力的養殖戶、規模化場會閑置,真正實現去產能。因此從業者不要頭腦發熱,而需更多理性。
一條新聞、一個推測、一個謠言足以讓并不成熟的供求關系濁浪滔天,傳媒且不可再借豬炒作雞、炒作鴨子、炒作鵝,正確引領市場才是硬道理。人人都有立場,但大都是利益選擇的結果,誰也不能說誰對誰錯,一切都需靠自己拿主意。成功就是掉坑里能爬出來,還會笑;失敗是還沒掉坑里就嚇壞了,還哇哇大哭、牢騷滿腹。非洲豬瘟疫情帶動肉雞行情上漲,肉雞養殖產能急速擴展,很多新人進來了,市場淘汰的是投機的人。
據農業農村部對全國500個縣集貿市場的定點監測,2019年12月第3周(采集日為12月18日)生豬價格下降,全國活豬均價33.29 元/千克,比前一周下降0.3%,同比上漲138.5%。全國豬肉均價50.99 元/千克,比前一周下降0.4%,同比上漲115.1%。豬價下跌帶動雞價下滑,全國活雞均價23.81 元/千克,比前一周下降1.4%,同比上漲19.8%;白條雞均價25.28元/千克,比前一周下降0.9%,同比上漲24.3%。豬價趨穩有利于雞價平穩運行。
種雞多元化時代來臨,種源供應不能得到保證,影響肉雞產業健康發展。多年來我國白羽肉雞種源依賴進口,特別是近幾年受國際禽流感疫情影響,我國白羽肉雞引種受限,種源端調節頻繁、質量下降,肉雞產業健康發展受到影響。在產業快速發展情況下也面臨各種挑戰,未來需關注國產白羽肉雞的培育,產業中品牌安全、環保問題、疾病防控及可持續發展等問題,控產能且理性面對如今火熱的行業。目前行情寒冬,從業者應苦練內功,想方設法降低成本來提高競爭力,降低成本需要對肉雞養殖管理更精通,細節把控更嚴格,不斷學習,提升飼養管理水平,以提高自己養雞的成功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