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宇,王建國,梁麗娟,白建榮
(渭南市林業工作站,陜西 渭南 714000)
當前,富平縣柿樹種植規模1.67萬hm2,在轄區內的莊里、淡村、劉集以及城關等多個鄉鎮中均有種植,全縣柿子產量達6000萬kg,相關產品遠銷日韓等國,在國內市場中具有較強競爭力。在柿子產業規模持續擴大之下,對應栽植方式也發生了明顯改變,但近年來普遍出現大面積的炭疽病,成為當前柿子產業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經實地調查得知,柿樹出現炭疽病后,對果實與樹梢造成直接危害,伴有一定程度葉片發病現象。
(1)炭疽病會直接對樹梢造成嚴重影響,發病時期主要集中在5月初,初期伴隨有適量黑色小斑點,持續蔓延并于6月末出現大范圍的長橢圓形病斑,受到所在區域潮濕天氣的影響,病斑衍生出分生孢子團,且伴隨有黑色小點[1]。此后進一步蔓延,病斑中間區域產生裂紋,部分區段木質發生明顯腐朽,阻礙了養分輸送,最終病梢折斷。
(2)果實發病明顯,集中在6月末至7月初,伴隨溫度的持續降低,抑制了炭疽病的侵染程度。在果實發病初期,主要在幼果上出現一定量的褐色斑點,并持續擴大,待該病斑直徑達到5 mm時將發生明顯凹陷,形成分生孢子盤,受到高溫高濕環境的影響,進一步出現粉紅色孢子團,此時病菌擴散范圍再次加大。病斑深入至果皮層中,柿樹所結果肉存在黑色硬塊,在干燥環境下病斑大范圍開裂,嚴重降低果實品質,極端情況下果實大量脫落。
(3)葉片發病常伴隨有黑色小斑點,持續蔓延后,于5月末逐步轉移至葉柄與葉脈絡,此時斑點以黑色為主,產生不同形狀的病斑[2]。夏季濕度較大,致使葉片出現膿積水,加重了病菌侵入,病菌孢子大量在嫩芽處萌發,隨之影響到葉柄,大量出現早期落葉問題。
2017~2018年,成立專項調查組展開藥劑防治試驗,重點針對A村、B村、C村的柿園展開,對具體內容與結果做進一步分析如下。
炭疽病易爆發于高溫高濕環境中,伴隨柿園濕度的提升,炭疽病形成規模隨之擴大,加大了炭疽病感染率。試驗人員針對園區內各農作物展開調查得到炭疽病病情,見表1。

表1 富平尖柿柿園不同間作物炭疽病感病情況調查
注:2017年9月上旬檢測所得數據
從表1得知,若柿區內不套種作物,將控制炭疽病的發生。針對各類作物展開對比分析,發現大蒜與豆類發病程度較輕,以玉米和紅薯發病狀況最為嚴重。通過套種玉米的方式將大幅提升炭疽病感病率,因此不宜套種。
(1)利用砧木嫁接柿苗,設定為五大嫁接高度,綜合比對各自的炭疽病發病率發現,嫁接高度在45 cm以下時伴隨有較高的炭疽病病感率,均達到72%及其以上水平;超出45 cm嫁接高度后的感病率隨之下降,可控制在23%以內。由此得知,可適當提升嫁接部位的高度,以控制炭疽病的發生。
(2)利用砧木嫁接柿苗,基于行業內較為典型的兩種嫁接方式展開,對各自的炭疽病感病率展開分析,見表2。

表2 不同嫁接方法柿炭疽病發病情況調查 %
注:2018年6月中旬檢測所得數據
基于上述內容得知,芽接的方式顯著提升了炭疽病感病率,因此在利用君遷子嫁接時更為可行的是枝接的方式。
(3)針對不同清園技術展開分析,總結各自對應的炭疽病感病率,見表3。

表3 人工徹底清園富平尖柿炭疽病感病情況調查
從表3得知,采取人工徹底清園措施后,控制了柿園病原菌基數,可起到降低炭疽病發病率的效果,是防治炭疽病的關鍵途徑。
(4)針對富平尖柿炭疽病,可通過病疤藥劑處理,并綜合橋接的方式,二者是實現炭疽病綜合防治的關鍵方式,將傷口愈合狀況作為評定標準,經由疤藥劑處理后愈合狀況更為良好,適用于主干與大枝,使用2.2%腐殖酸銅后提升了愈傷組織總量,且縮短了愈合時間,總體上愈合度超過90%;相較之下,利用25%的丙環唑10倍液處理后,所得愈傷組織總量較少,延長了愈合時間,最終愈合質量欠佳。針對病疤采取刮除處理但不涂藥,此時不利于傷口愈合,深度達2 cm的病疤甚至持續發展[3]。
在果苗供應混亂大環境中,需選定抗炭疽病的品種,其具備葉片光滑、長勢旺的基本特點。
引種環節需要挑選病苗,基于20%石灰持續浸泡1 min后才具備栽植條件。
注重肥料品種,部分果農長期使用氮素化肥以便節約成本,從長遠看,勢必會引發果品品質欠佳、柿樹抗病性偏弱的問題[4]。相較之下,以有機肥、磷鉀肥更為合適,盡管成本有所上升,但提升了成果品質,適合長遠發展。
冬季柿樹大量落葉,果農應將落葉、落果清理干凈,將其轉移至指定區域集中燒毀。
從生長姿態角度來看,柿樹以多層分散型居多,且在南方高溫多雨環境下,柿區不具備優良通透性,提升了樹冠內溫度與濕度,進而誘發病害?;诖?,需注重開心型整形方式,基于此途徑提升通透性,緩解樹冠內高溫高濕問題。修剪過程中,及時處理過密樹枝以及各類徒長枝。
灰霉病與根蚜是造成樹勢不良的重要原因,需及時采取防治措施?;?0%嘧霉胺500倍液通過噴灑的方式可有效治理灰霉病;關于根蚜的防治,需使用10%吡蟲琳1000倍液,處理時間以4月上中旬為宜,重點噴射于樹冠與莖桿處。
在做好冬季清園的基礎上,噴灑石硫合劑(實際處理中要求波美度達到5度)[5]。春季萌芽之前,再次采取相同處理方式。針對存在病害的柿區,防治時間以5月初為宜,要求溫度達到22 ℃,在滿足上述條件后噴灑25%咪鮮胺1000倍液,且具體操作時間以下午5點以后為宜,避免陽光的影響,或是在陰天操作。此后,經20 d后再次噴射相同藥劑?;谏鲜鎏峒暗亩嘀胤绞剑煞乐翁烤也6]。
經長達2年的防治試驗后,對柿樹的各類病癥分析,認為炭疽病是尤為高發的一種病癥,且常出現在幼樹之中。對此,需準確掌握柿樹炭疽病生長特性,充分考慮到柿區溫度、濕度以及傳播方式。經試驗得知,溫度介于25~28 ℃且濕度超過90%后極容易爆發炭疽病,且以高溫陰雨天氣最為常見。通過修剪柿樹等方式控制溫度與濕度,改善柿園的透光條件,盡可能破壞炭疽病生長環境。具體而言,柿園選取高枝位嫁接、做好冬季清園工作、及時處理傷疤等多種途徑,從而降低柿樹炭疽病病感率,提升柿區生產品質,為農民創收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