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花
這是一場硬仗,我們都在疫情危機之中。按下暫停鍵的生活,讓人開始擔心疫情導致的另一場危機將要來臨。很多學者把此次疫情與“非典”危機相比較,大家普遍得出的結論是,此次危機較2003年的“非典”危機對經濟的影響可能更大。

相關政策對緩解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經營壓力肯定是有幫助的,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人們對市場的信心。但是我們非常清楚,要想真正應對危機,還必須依靠企業自身的能力,包括企業自身的免疫能力、企業自救的能力,以及企業應對危機挑戰快速應變的能力。
事實上,在每一個危機時代,都會涌現出一批成功的企業,如亨利?福特與福特汽車、盛田昭夫與索尼、魯伯特?默多克與美國新聞集團、約翰?D. 洛克菲勒與美孚石油、老托馬斯?沃森與IBM、羅伯特?伍德拉夫與可口可樂,我相信還有許多人和許多公司戰勝了經濟危機。從這些行業背景截然不同、個性迥異的公司中,我們很容易看出,這些公司都有一個共同的重要特征:堅信增長才是最重要的,增長不受環境的影響。這些領導者及其領導的公司可能處在良性的環境中,也可能處在充滿危機的環境中;可能處在一個高增長的領域,也可能處在增長已經陷入停滯的行業。但是,這些領導者及其領導的公司經過自身的艱苦努力,取得了同行無法企及的增長。年復一年,不管經濟是處在繁榮階段,還是處在衰退時期,保持增長都是他們堅定不移的信念。
危機中企業如何自救,危機中需要采取的思考和行動策略是什么?如何解決當下危機并立足于長遠發展、打造企業長久的組織免疫力,為企業持續應對變化奠定基礎?這需要倚重企業領導者,倚重他們的工作和成效,倚重他們的創造力,以及組織成員的高效執行力。
如何快速調整認知,對每個企業都是一種挑戰。需要在哪些地方做出努力,調整的速度如何,都將影響企業應對疫情危機的主動性和最終效果。
危機一旦爆發,給人們帶來的沖擊是巨大的。其實,環境總是復雜與多變的,人生際遇并不是由環境決定的,而是取決于思維的瞬間。所以,確定與不確定,在我看來是一個有機的組合。確定性在我們自己的手上,不確定性在環境中,如果我們把確定性與不確定性兩者組合起來,快速調整自己的認知,我相信,不確定性也會是我們的發展機遇,是我們真正成長的原動力。
因此,面對危機,快速調整認知是企業首先需要做出的選擇。當我們把認知調整好,就擁有認知危機的能力,知道如何了解危機中的各種知識,知道如何對危機中的信息進行加工,為應對危機打下心理基礎—既是管理者的心理基礎,也是組織的心理基礎。調整認知,需要在以下五個方面做出努力:學會與危機帶來的不確定性共處;堅定自我發展的信心;進化應對而非預測判斷;學會自我調適的心態;不確定的是環境,確定的是自己。
關于進化應對而非預測判斷,卡爾?馮?克勞塞維茨在其名著《戰爭論》中寫道:“戰爭中充滿不確定性,戰爭中四分之三的行動都或多或少處在不確定的迷霧當中。”在一個持續變化的環境里,沒有人能夠預測并借由預測做出判斷和選擇——如果按照預測去做選擇,無疑是一種賭的行為。這種情況下,正確的做法就是要朝著特定的方向,做好一次又一次調整自己的準備,并努力在前進過程中不斷驗證和改變,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現實。在太多的不確定性危機中,保持靈活的適應性,是你必須掌握的能力。
特銳德電氣公司是一家主要從事電力裝備制造、汽車充電生態網、新能源微網三大業務的公司。公司居家在線的“新開工模式”主要內容如下。
在家上班、在群上崗、在線培訓。
(1)補齊2019年未完善的總結分析。
(2)補充完善2020年戰略落地工作的思考。
(3)補足平時沒時間做的反思。
提前研究2020年戰略落地工作部署(上半年的工作方案)。
提升個人能力,研習專業課程。
在“一研究”中,我們要堅持如下原則。
(1)以問題為導向,靈活運用“336工作法”,找出難點問題、關鍵問題、最需提升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制定可執行、可量化的目標和閉環落地措施。
(2)以客戶為導向,以目標為導向,優化和梳理流程,確保高效實現目標。
在“一提升”中,我們要通過以下方式進行。
(1)在研發的項目和工藝改進上,成立虛擬研發小組,線上充分討論,并形成結論和執行文件,為開弓(工)就放箭做好準備。
(2)提升管理層和員工個人能力:從1月31日起,各業務中心對子公司員工開展各項培訓學習,按課程計劃每天打卡,用教學和考試給戰友們充電;針對管理層,提前進行“特銳德大學”培訓。
特銳德董事長于德翔還發來了公司“在線動員,工作部署”的文件,內容是從1月31日到2月9日每一天每一個時間段所安排的各項工作計劃、所要達成的目標和項目負責人。這些在線安排,與員工平時的工作習慣一致,按照這個詳盡的在線工作計劃安排,我相信特銳德電氣公司的員工會以最快的速度恢復到正常工作狀態,甚至會如公司所要求的那樣,進入“戰備”狀態。
對企業領導者的檢驗,在危機時會更加凸顯。越是在危機時刻,越需要領導者發揮作用。那些可以在危機中崛起的企業,都因有卓越的領導者,克服一切困難,指引方向,鼓舞人心,重振希望,決定組織的高效運轉,帶領大家擺脫危機,并獲得新的發展。一個企業能否在疫情危機中勝出,取決于企業管理者的領導力。迎接危機和挑戰,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企業家的信心和企業家的經營意志力。
無論面對什么樣的環境變化,企業最大的問題不是環境的變化,而是自我成長的問題,是從一種規模轉變到另外一種規模的問題,是從一種發展模式轉變到另外一種發展模式的問題。需要我們理解的是,企業成長問題的實質就是管理態度的問題。企業如果要持續成功,先決條件是管理者必須具有經營意志力,必須能夠不受環境的影響去為保持增長而采取行動。
金佰利公司(Kimberly-Clark)的CEO達爾文?史密斯(Drawin E.Smith)在執掌金佰利的日子里,表現出鋼鐵般的意志,令人感嘆。接任CEO不過兩個月,史密斯就被診斷出患有鼻咽癌,醫生說他時日無多。他及時向董事會通報了自己的病情,但同時表示,他并不準備這么快就死。之后,他依舊嚴格按照緊湊的日程表工作,每周還從威斯康星州飛到波士頓去接受放療。結果他又活了25年,其中20年都在擔任公司的CEO一職。
在重整金佰利公司的過程中,特別是在決定賣掉所有造紙廠時(這是公司有史以來最激進的決策),史密斯的超強意志力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史密斯上任后不久,他和團隊成員得出結論,公司的傳統核心業務銅版紙競爭力很弱,但如果金佰利打進競爭激烈的消費紙品市場,必定面臨諸如寶潔這樣實力強大的世界級競爭對手的擠壓。也就是說,公司的道路只有兩條:要么躋身卓越者之列,要么走向消亡。
在這種情況下,史密斯以破釜沉舟的大將氣魄,毅然宣布變賣公司名下所有造紙廠。全部所得都將投入到公司的消費紙品業務中,如好奇(Huggies)紙尿褲和舒潔(Kleenex)紙巾等品牌。當時各路媒體都評論說史密斯的舉動太愚蠢,華爾街的分析師也調低了金佰利公司的股票評級。然而,史密斯絲毫不動搖。25年后,金佰利收購了斯科特紙業,其八大產品門類中有六個擊敗了寶潔。
具有經營意志力的領導者,在創造一個增長型公司的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我特別關注的主題。具有經營意志力的領導者,能夠帶領企業與環境進行互動,能夠在洞察變化中做出選擇。無數的企業實踐證明,面對危機,經營意志力是領導者引領企業戰勝危機、獲得生機所必備的內在要素。
應對危機是一個與時間賽跑的選擇,那些關鍵的時間窗口不僅僅是危機,也是生機。當危機帶來資源失衡、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時候,企業怎樣快速行動是極為關鍵的,因為有效的行動對化解危機起著決定性作用。這些關鍵、有效的行動包括效率制勝、模式創新、以“我”為主、貼近顧客。
危機中,每個企業在各自領域里,所面對的情形是一樣的,誰能突圍?誰的效率高,誰的行動快,誰的協同力強,誰的團隊行動快,誰就能在危機中率先突圍。所以,面對危機的第一個關鍵行動是效率制勝。在與疫情競速中,東軟集團推出了東軟智能信息采集系統、測溫防控/智能巡檢機器人、東軟醫護助理機器人、東軟消毒安全衛士機器人、東軟配送騎士機器人等一系列可有效防控疫情的智能終端產品,以軟件、硬件和人工智能技術,為醫院抗疫、企業復工、人員返程提供安全保障。
其中,東軟測溫防控/智能巡檢機器人面向全行業服務。該產品主要應用于服務場所的一線崗位,可身份證實名認證并精準測量來訪者體溫,在無人值守的情況下,時刻為服務場所把好第一道防線!用紅外準確測體溫、識別是否戴口罩、代替人工做登記,還能定時定點地設置巡邏路線,更大限度地避免人員接觸,保證每一個人的安全。
東軟配送騎士是一款應用于醫療場景的配送類機器人,讓醫生將藥物或餐食通過機器人精準無誤地送進特殊病房,減少人工接觸傳染源的危險。這款機器人配送物品承重范圍大,身份證掃碼開鎖,箱體封閉狀態杜絕污染,采用溫度鎖定保護特殊物品的存放。配送騎士效率是人工配送的10倍以上,保證疫情暴發期間配送工作的精準、高效。
東軟一下子推出了5款硬核產品,有人會覺得它簡直就是“速度狂魔”,但只不過是東軟憑借著20余年在醫療、衛生領域中豐富的行業經驗積累,并針對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緊急需求,與時間賽跑,通過軟硬件的優勢,快速構建基于物聯網、軟件、硬件終端為一體的移動信息化解決方案。
危機讓企業經營的外部環境完全改變,企業原來擅長的商業模式、業務模式在危機面前,大部分可能不適合。比如在此次危機中,人們大量需要在線模式。這正說明,面對危機,每個企業都有模式創新的需求,都需要企業有能力轉變,甚至放棄原有模式,去創造新模式。
餐飲業是這次危機中受沖擊最大的行業,但是眉州東坡想辦法保持開店,保留員工。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眉州東坡是旗下擁有“眉州東坡酒樓”“王家渡火鍋”“眉州小吃”“眉州私家廚房”“小渡火鍋”5大業態、60多家分店、近7000名員工的大型餐飲連鎖集團。1月21日,疫情暴發,隨后各個省市陸續拉響一級響應警報。越來越多的餐飲企業選擇了閉店,但眉州東坡的選擇是——全國100多家門店,能開的都開著。眉州東坡董事長王剛說,“寧愿戰死商場,也不坐等結果。”總裁梁棣表示,“疫情怎么發展我并不知道,不去對未知的方向下結論。但是,我們能夠選擇的是,去戰,一邊戰一邊看,一邊調整,如果真是不行了,我也拼盡全力,在我無能為力的時候,我只能說,我盡力了。”
從1月28日起,眉州東坡推出了眉州東坡便民平價超市,提供豌豆尖、牛心白等食材,還在現場安排大廚教授如何做菜。除了在門店售賣,眉州東坡也開始通過自家小程序、外賣平臺、電話訂購等方式銷售食材,覆蓋了門店3公里范圍內的居民,甚至提供免費的配送服務。消費者反饋,便民菜攤、配送到家不僅方便,而且比超市價格便宜,最重要的是減少了人群密度,降低了交叉感染的概率。
無論是在危機中,還是在面對對手的挑戰中,以“我”為主都是一個企業需要具備的關鍵能力。越是在挑戰和危機之中,企業越需要依靠自己的定力,依靠自己去面對挑戰和危機,找到自己的解決之道。
2月10日復工的第一天,新潮傳媒確定了自己的行動方案,創始人張繼學發來他的內部講話給我,從他的講話里,我了解到他們與團隊成員達成共識的八項行動:
一、高管帶頭降薪20%,危機期間不拿績效工資,且承諾每月領取不超過5萬元的生活費。
二、用績效管理,271末位淘汰10%的干部和員工,且2、3、4月全員不拿績效工資,不用公款招待客戶。
三、對公司崗位價值重新評估,做好人崗匹配和薪酬設計工作,做到內部公正性和外部競爭度相結合,不養閑人和懶人。
四、調整組織結構,縮小大區管理半徑,進一步實現扁平化管理,節省人力和物力。
五、主動和物業公司溝通,減免部分廣告位租金和辦公室租金。
六、嚴控行政辦公費、差旅費、銷售費用,多用在線溝通來解決問題。
七、重新討論使命、愿景、價值觀,將價值觀融入員工行為和企業行為中并進行考核,用長期主義的奮斗精神,堅持客戶第一,為客戶創造真正的價值。
八、領導們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沖到一線見客戶,實行全員營銷。只要我們團隊協力,蕭條中能活下去,蕭條后就會騰飛!
在我關心的裁員這件事上,繼學告訴我其實是績效優化,只是這個危機讓他更快地做出裁員的決定。我還在繼續和他探討裁員這件事,我們復盤如何可以做得更好,更能幫助到員工。不過,他帶領新潮快速自救的行動,是一種正確的選擇。
活下去是企業在危機中的基本選擇,也是最表征的判斷標準。需要提醒的是,除了上述生存之道,企業能夠活下去的核心關鍵是保有現金流,在危機中保有現金流是企業的共識與目標。
為什么在相同的危機中,有的企業被淘汰,而另一些企業會崛起?回歸到行動背后的驅動力上,究其根本是底層邏輯不同。危機會導致一些長久性的、根本性的變化,這些變化會重構價值與格局。在這里,我們不畏懼危機的挑戰,探索危機帶來的新機會,確信會因變革而獲得成長。因為企業發展史證明,唯有經歷過重大危機的檢驗,企業才能清晰地了解自身的局限性,才愿意做出徹底變革,也才因此擁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本文源于作者所著、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危機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