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仁英
摘??要:少先隊工作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環節。開展少先隊工作,對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培養高素質的社會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少先隊員的創新精神、服務社會的實踐能力,提升自我的意識和能力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作為少先隊輔導員,要做好從內容到形式的認真探索,保證少先隊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學校教育;少先隊;工作策略
未來的全球化社會將面臨更加復雜的發展形勢,人們需要承擔更高難度的競爭和困難。少先隊員需要培養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學習知識水平和技術能力,并且廣泛參與各種實踐活動,才能為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做好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
一、關注學校活動細節,落實隊員素質培養
環境對人們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細節更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少先隊員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的,學校日常活動中體現的細節和反應的教育理念都是一種隱形的教育資源,輔導員需要做好相關的管理工作和引導工作,提高少先隊員的參加熱情,指導他們高效的實踐行為,在認真落實的過程中實現理念和行為的高度統一,進而實現隊員素養的有效培養。
比如在每次的升國旗活動中,少先隊員要起到行為表率的作用,態度嚴肅、秩序井然,選取優秀隊員進行國旗下的演講活動,激發每一個隊員爭先創優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進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的深化。還有就是在日常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守則》《規范》都有行為準則的規范要求和標準,輔導員可以組織多種形式提高少先隊員對資料的掌握程度。輔導員還要做好對少先隊員的監督和指導工作,強化文明禮儀,落實日常行為規范。同時少先隊員需要具有一定的自省能力,嚴格要求給個人的言行舉止,不斷向優秀的模范代表看齊。其中校園安全問題是需要重點突出強調的內容,以人為本的安全教育是時代的主旋律,校園安全涉及全體師生的共同利益,也應該由全體師生共同監督和維護,身為少先隊員更要發揮以身作則的帶頭作用,不做有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能夠對校園環境中的水、電、圍欄、臺階等發揮主人翁的態度進行自覺維護和及時報告,使師生處在安全、穩定、舒適的校園環境。總之,校園就是社會的縮小版,從方方面面影響著少先隊員的發展和進步。輔導員要充分利用學校條件,規范隊員行為,提高他們的思想覺悟水平,實現素養能力的有效培養和提高。
二、做好科技強國教育,提升隊員學習意識
少先隊員需要具備足夠的科學知識水平,才能承擔起未來社會建設的重擔。科技是強國富國的第一生產力,專業的知識和過硬的技能是現代人才必備的素養。學科學習是少先隊員重要并且首要的活動課程。這需要全體師生共同努力,為少先隊員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其中學生本身的主觀意愿是影響學習效果最重要的因素。因此,輔導員要做好相關的思想文化建設工作,提高其努力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比如,輔導員可以展示中國進來的科技成就和飛速發展的社會變遷,激發隊員的愛國心和自豪感,進而樹立努力學習的奮斗目標。正確的人生價值是學生有效學習的精神動力和思想保障。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時常進行深化和再學習。因此,輔導員要做好這方面的工作規劃,并認真貫徹落實。同時,每個學科都有它的文化歷史,體現著一定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內涵,是學科學習的重要內容,也是促進學生深入學習的重要動力。因此,輔導員可以和各科教師一起,對學生進行這方面內容的浸潤教育,使他們投入到學科內容的高效學習當中。
三、組織多樣實踐活動,提升隊員實踐能力
少先隊活動是隊員學習、交往的主要課堂。組織各種主題的實踐活動是其主要的活動形式。它能使少先隊員在實踐參與的過程中感受和培養愛人愛己的優秀品質,擴大認知視野和知識范圍,實現身心全面健康發展,是進行德育的重要載體,也是提高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落實育人的目標。
實踐活動的主題多樣,形式多樣。為發揮最佳的育人效果,輔導員在制定規劃的時候要考慮因時因地因素進行規劃和執行。比如“環境日教育”可以安排在節日當天或者臨近時期,充分借助整體的社會環境導向氛圍,并且提前做好預定安排。少先隊員進行資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組織相關的知識競賽或者演講表演活動,也可以深入社區,進行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工作。為活動有序進行做好規劃,同時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化社會公民的責任和意識。同時面對一些突發的災難性事件,少先隊員也要做好應時的活動。例如由于地震的影響,災區學生學習生活受到影響。這時候就可以組織相關的捐款捐物活動,同時以此作為契機,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的演練活動,使他們能夠保護自己的同時關愛他人。
總之,少先隊組織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個人學習、生活方面實現全面發展和進步,成為未來的優秀人才,也是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保障措施。所以,輔導員必須做好相關的管理和引導工作,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
參考文獻:
[1]初中團隊一體化建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范仕菊.華中師范大學.2018
[2]課程政策執行力:內涵、構成及評價[J].?王天平,金玉梅.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