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中萍
[摘 要] 高效的茶葉種植技術,既有利于提高茶葉品質,又有利于增加茶葉產量,還有利于擴展茶葉銷路。本文首先分析茶葉種植技術,其次深入探討茶葉種植技術的推廣策略,為實現茶農增產增收提供支持。
[關鍵詞] 茶葉;種植技術;推廣策略
[中圖分類號] S57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4-7909(2020)04--2
茶葉富含泛酸、葉酸、兒茶素等有益成分,能增強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早已成為世界三大飲品之一。茶葉的經濟價值較高,茶葉種植已成為廣大農村脫貧發展的必由之路。安徽黃山的氣候條件適宜茶葉生長,為茶葉高產提供了較佳條件。目前,安徽黃山已經有30多個新老名茶品種,其中祁紅工夫茶、黃山銀鉤等茶葉品種被國家有關部門列為國家外交名茶,太平猴魁、黃山毛峰2個茶葉品種位居全國十大極品名茶之列,祁紅等茶葉品種則多次在國際茶葉博覽會上榮膺金銀獎項。高效的茶葉種植技術,既有利于提高茶葉品質,又能增加茶葉產量,還有利于擴展茶葉銷路。而茶葉種植技術的推廣是整個茶葉生產體系中極為重要的環節,對推動茶葉生產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1 茶葉種植技術
1.1 選用優良品種
第一,目前茶葉品種較多,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來選擇適宜品種,以此來滿足茶葉高產種植的需要。所選用的品種要符合本地肥水條件、土壤條件和氣候條件,否則將會導致茶葉產量下降,而且會導致茶葉品質不佳。第二,要對茶葉種子的選用質量予以嚴格把關,選用抗病性佳、適用范圍廣、生命力強的優良品種[1]。
1.2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促進茶葉高產種植的關鍵,也是極為重要的影響因素。目前,有3個因素會對茶葉的種植密度造成影響。第一,茶葉品種特性,不同茶葉品種的種植密度往往不同。第二,地勢條件。由于茶樹喜陽光,如果種植于陽山,種植密度可大一些;如果種植于陰山,種植密度可小一些。第三,土壤水肥條件。如果土壤具有較佳的水肥條件,種植密度可大一些;如果土壤具有較差的水肥條件,種植密度可小一些。
1.3 灌溉管理
由于茶葉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分,那么就需要加強灌溉管理。通常,茶葉處于不同生長發育期會有不同的水分需求,如果不及時灌水,易導致茶葉出現生長遲緩的現象。與此同時,要注意在雨水期進行排水,否則易出現茶樹澇死等現象。
1.4 合理施肥
充足的肥料有利于茶樹茁壯生長。大量的實踐經驗表明,新植幼樹在肥沃的土壤中才能快速生長,待其定植后可適當施加長效基肥,待茶樹成活后再施加速效肥料,以滿足茶樹對肥料的需求。與此同時,茶農要結合茶葉的具體特性來有針對性地進行追肥,還可將適量的農家肥堆積到茶樹附近,最好選用已經腐熟的農家肥,此類農家肥具有較為明顯的環保性,盡量減少化肥使用量[2]。
1.5 合理修剪
在茶樹生長發育過程中,如果不及時進行修剪,那么幼樹的樹冠成型速度就會明顯減慢,尤其是到發育后期,還會降低樹冠的負載能力,進而出現樹體通透性較差等一系列問題,稍不注意就會出現病蟲害問題,對茶葉品質造成較大影響。鑒于此,務必要對茶樹進行合理修剪。基于修剪程度的差異,可將其分為深修剪、輕修剪、定型修剪三大類。其中,深修剪的主要目的是對茶樹樹冠進行再造,輕修剪的主要目的在于調整樹冠,定型修剪的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優質高效樹冠骨架[3]。為了讓樹冠結構更加趨向于豐產型,整形修剪可從幼樹階段開始,力爭讓茶樹的各個部位均能獲得均衡的營養、光照與水分,進而促進茶樹茁壯生長。
2 茶葉種植技術推廣策略
2.1 建立健全茶葉種植技術推廣體系
首先,要健全茶葉種植技術推廣工作機制,農業管理部門不再承擔單打獨斗的職責,而要變為指導單位。可將基層干部的績效考核與茶葉種植技術推廣工作切實結合在一起。其次,從人力、物力、財力等多個方面支持茶葉種植技術推廣工作的開展,政府財政預算中要有專門的經費用于茶葉種植技術推廣工作。
2.2 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做好茶葉種植技術推廣工作離不開政府的扶持。近年來,各地人民政府紛紛出臺了“三農”扶持政策,并且給茶農朋友發放茶葉種植津貼等,有效提升了茶農種植茶葉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鑒于此,各地人民政府務必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在資金、政策等多個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最大限度地提高茶葉種植技術推廣工作效率,讓廣大茶農朋友得到“實惠”。
參考文獻
[1]陳國權.構建茶葉技術推廣體系促進茶產業發展[J].農業經濟,2017(22):19.
[2]鄒蓉,胡登峰.我國農業產業化集群發展模式及對策分析[J].經濟問題探索,2008(6):45-48.
[3]崔國明.淺談山區茶葉的種植技術及有效管理[J].農家參謀,2018(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