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本報記者 李司坤 ●王會聰
“受新冠病毒大流行打擊,全球經濟活動甚至可能到2021年底都無法完全復蘇”。美國CNBC網站17日引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席經濟學家吉塔·戈皮納斯對世界經濟前景的預期。在多國的經濟數據亮出衰退信號后,媒體強調新冠疫情對新興經濟體的考驗更為嚴峻,而且全球面臨新的債務危機。
新興經濟體處境更難
CNBC報道稱,IMF上周下調其經濟預測,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將萎縮3%,而明年將增長5.8%,戈皮納斯將這一反彈稱為“部分復蘇”。她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即使到2021年底,全球經濟活動水平也將低于在新冠病毒暴發前的預測值。”戈皮納斯同時表示,經濟刺激的金額并沒有在各個經濟體中“平均分配”,大約有7萬億美元來自20國集團國家。“我們更擔心的是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的財政空間更小,它們必須應對外部賬戶問題,我認為它們的處境更加艱難。
“新興經濟體可能已經沒有經濟手段應對危機。”英國《金融時報》18日稱,在1月21日以后的兩個半月內,從全球21個主要新興經濟體流出的債券、股票等投資金額達950億美元,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流出總額的4倍。以巴西為例,該國尚未走出三年前的經濟衰退,新冠疫情前其財政已不堪重負。IMF將該國今年的經濟增長預計下調至-5.3%。在全球新興經濟體中,由于中國和印度的貢獻,只有東亞地區新興經濟體將增長1%。
歐美呈現萎縮信號
“3月份美國商品進口總額下降超過10%,家具、衣物、鋼鐵和電子元件等消費者產品進口下降15%。”《紐約時報》援引IMF最新經濟預測稱,美國經濟今年或遭遇6%的負增長。德國《經濟周刊》19日報道,德國聯邦經濟和能源部近日發布月度報告說,受新冠疫情影響,德國經濟今年3月開始陷入衰退并一直持續至年中,今年第一和第二季度經濟將分別萎縮1.9%和9.8%,全年將萎縮4.2%。德國經濟部長阿爾特邁爾表示目前為二戰以來最嚴峻的經濟形勢。
英國預算責任辦公室近日表示,在4-6月期間英國經濟或大幅萎縮35%,該國經濟今年或萎縮13%,為三個世紀以來最嚴重萎縮。法國央行近日發布的統計數據則顯示,法國2020年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下跌6%,大部分經濟部門已陷入停滯。法國財長勒梅爾表示,法國經濟今年預期會萎縮8%。意大利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該國第一季度經濟萎縮約5%,“初嘗”疫情破壞性影響之痛。彭博經濟研究預計,意大利第二季度將萎縮18%以上,全年萎縮超過13%。
“歐洲還需要另外5000億歐元的援助”,德國《法蘭克福匯報》19日稱,10天前歐洲財長們剛商定一項5000億歐元的救援方案。但歐洲救援基金負責人19日預計,對歐洲經濟的進一步財政援助至少還需要另一個5000億歐元。
債務窟窿愈發難補
CNBC網站17日報道,一些國家政府已實施創下歷史新高的一攬子財政支出計劃。經濟學人智庫(EIU)在上月底的一份報告中表示,日積月累的債務也將意味著債務危機可能正在到來。早在今年1月,世界銀行就發出有關一場全球新債務危機的風險警告,將當前始于2010年的債務累積浪潮描述為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最大規模、速度最快且基于最廣泛基礎的增長。”
EIU發布的上述報告警告稱,有關國家在疫情減緩后將自身“拖出債務窟窿”的希望正變得日益渺茫。EIU全球預測總監在報告中寫道,大部分南歐國家仍未從長達多年的緊縮政策中走出并正受困于債臺高筑、財政赤字和人口老齡化等問題,因此“這些國家中任何一個發生一場債務危機,都有可能迅速蔓延到其他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導致全球經濟陷入另一場甚至有可能更深重的經濟危機。”▲
環球時報2020-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