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以南寧市鳳翔路小學為例,論述學校德育課程的建設與開發:豐富理論體系,制訂年段標準;落實校本課程,豐富教育內容;創新主題活動,融合家校資源;完善評價方法,促進自我成長。
【關鍵詞】德育課程 君子文化 課程建設與開發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01A-0063-03
“君子”是孔子的理想人格,“君子文化”是孔子思想的核心理念,它是一種價值觀、義利觀取向的體現,倡導人們正心、持善和謙謹,在完成自我修養的同時,走向社會去實現人生價值。南寧市鳳翔路小學以“君子文化”立校,將“仁愛自信、博藝儒雅”作為學校的校風去建設。為此,學校從校園環境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學風及教風建設、班級文化建設及校本文化建設上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在君子文化的指引下,學校進行了德育課程的建設與開發,緊緊圍繞“少年君子”的培養目標,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了探索:
一、豐富理論體系,制訂年段標準
(一)研究制訂《南寧市鳳翔路小學“君子風范”養成十二項》(以下簡稱《十二項》),使之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
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任何形式的道德教育都是從外在禮儀開始,經過不斷內化吸收,又表現在待人處事的禮儀之中。因此,學校“君子文化”德育課程的開發從學生外部的行為文化開始。在南寧市鳳翔路小學,《十二項》是學生行為文化的基礎,以下是這十二個習慣的具體內容:
今天我頭發整齊、衣著整潔了嗎?——規范著裝的習慣。
今天我向身邊的人主動微笑問好了嗎?——友善待人的習慣。
今天我雙手接物了嗎?——禮貌接物的習慣。
今天我用過的東西放歸原處了嗎?——物歸原處的習慣。
今天我飯前便后洗手、睡前餐后刷牙了嗎?——講究衛生的習慣。
今天我安靜吃飯、不挑食了嗎?——文明用餐的習慣。
今天我把廢棄物放進垃圾箱了嗎?——愛護環境的習慣。
今天我上下樓梯靠右行、輕聲慢步過走廊了嗎?——出行有序的習慣。
今天我公共場合輕聲細語、課堂發言高聲闊語了嗎?——溝通交流的習慣。
今天我認真聽課、按時交作業、課外閱讀了嗎?——認真學習的習慣。
今天我認真做課間操、眼操和武術操了嗎?——鍛煉身體的習慣。
今天我答應別人的事做到了嗎?——信守承諾的習慣。
(二)豐富《十二項》的內涵,確定總體目標
從表面上看,《十二項》是對學生行為方面的規范,實際上它是對健康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的倡導。例如,“今天我向身邊的人主動微笑問好了嗎”讓學生明白:和身邊的人友好相處,能讓自己心情愉快。學生需要了解:我為什么要友善待人,如何做到友善待人,如何在助人的過程中得到快樂、提升自我等等。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教師用短小的兒歌進行了《十二項》的目標解讀,讓每一項內容都充實、有趣。如:“禮貌待人”習慣的總目標是:見師長,微笑迎;先問好,要熱情。文明語,遞溫暖;與人善,傳真情。“物歸原處”習慣的總目標是:房室清,墻壁凈;幾案潔,筆硯正。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物分類,勤整理;待人事,條理晰。
(三)根據學生的年段特征,細化年段目標
《十二項》只是規定了學生在小學階段六年內需要做到的事情,并沒有太多的層次,對于剛入學的學生和即將畢業的學生,標準應該是不一樣的。因此,學校細化了年段目標,讓每個年段的學生能清楚地知道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去養成各個好習慣。以“物歸原處”習慣為例,其年段目標如下:
低年段:
1.用過的玩具、文具等物品能放歸原處,不隨手亂扔亂放。
2.初步學會收拾自己的書包、桌面和抽屜。
3.學習疊被子,并整理自己的床鋪。
4.學會保管自己的個人物品,不隨處遺落。
中年段:
1.學會分類整理自己的物品并整齊放置。
2.能整理自己的房間,做到自己小世界里的物品整齊擺放。
3.能妥善保管自己的物品,有一定的保管物品的能力。
4.練習有條理地處理較為復雜的事務。
高年段:
1.出門在外能妥善保管自己和家人的行李物品。
2.經常主動幫助父母做簡單的家務活,為自己和身邊的人創造干凈整潔、有序的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
3.有一定的統籌能力,能妥善安排好自己的學習生活。
4.能有條不紊地分析、處理學習和生活中較為復雜的問題。
年段目標對各年段學生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要求和可持續發展的追求。長期堅持不懈的訓練伴隨著學生思維的成長和能力的成熟,學生從整理自己的學習用品發展到能有條不紊地分析和處理較為復雜的問題,這將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落實校本課程,豐富教育內容
(一)自省時刻
“吾日三省吾身”是孔子提倡的君子修煉之道,而自省的力量也是古今中外許多成功人士所推崇的。魯迅曾說:“我的確時時解剖別人,而更多的是無情地解剖自己。”英國詩人丁尼生也說:“自重、自覺、自制,此三者可以引至生命的崇高境域。”為了引導學生自省,每周三的下午,要求全校學生用右手輕撫心口,輕聲誦讀《十二項》,誠心地問問自己,都做到了哪幾點,做到的在心里夸夸自己,沒做到的及時改正。教師每周讓學生議一議,互相鼓勵,獲得完善自我的力量。學校還鼓勵學生和家長一起自省,增強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自省時刻作為學生行為文化的具體表象,更多的是關注學生內心的感受,增強其剖析自我的勇氣,提高其剖析自我的能力,達到自我提升的良好狀態。
(二)經典文化微型課
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說:“有了審美的能力,一個人的心靈就能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各種美的觀念,并且最后接受同美的觀念相聯系的道德觀念。”學校每周利用10分鐘經典文化微型課,讓學生欣賞中外經典音樂和經典故事,激起他們對美的渴望,進而接受美的觀念,在文化和藝術的氛圍中欣賞、汲取和傳承,打開通往世界的窗口,從而打開新的人生格局。
(三)繪本、微視頻和君子體驗課
為了加深師生對“君子”的認知與理解,學校開展了《鳳翔君子養成繪本》的作品征集活動,學生用稚嫩的筆,或書或畫,表達自己對“君子”的理解,展示自己的人生追求。學校還創作了鳳翔禮儀系列微視頻,如《書吧里的禮儀》《鳳翔孩子的一天》《課堂禮儀1.2.3》等,都是由師生共同完成創意,學生親自扮演角色,演繹在校園里應如何保持君子風范。目前,繪本和禮儀微視頻已經成為君子體驗課的教材,學生在看一看、演一演的活動中舉一反三,潛移默化地學做謙謙君子。
(四)家長學校
為了家校協同提高教育效果,學校將《十二項》各項內容及目標分享給家長,在家長會上解讀。為了適應時代的要求,學校還根據《十二項》錄制了家長學校的微課,并將微課發送到家長群。家長利用碎片時間,通過自己的電腦和手機就可以隨時觀看和學習,這提高了家庭與學校教育的一致性。
三、創新主題活動,融合家校資源
(一)節慶活動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主張“生活即教育”。學校積極利用生活中的各種節日開展主題活動,讓學生每天都有儀式感,每天都受到教育,學校節慶活動體系如下圖所示:
老節日,新玩法。學校力圖構建君子文化背景下的節慶文化體系,讓學生不斷增強社會責任感,自覺傳承中華傳統美德,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到實處,樹立“仁愛自信,博藝儒雅”的校風。以“六一”義賣活動為例,兒童節是孩子們的節日,學校把這個節日變成一個愛的主題教育活動。學生將自己閑置的物品或者制作的商品拿到學校義賣。義賣所得的款項如數交到班級基金庫,由學生選擇捐贈的對象,進行幫扶。2016年,四年級學生將幾千元義賣款捐贈給四川大熊貓基金會,得到了熱烈回應。大熊貓基地當年9月回贈了學生一場“熊貓來作客”的公益講座。這樣的活動,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能力,培養了責任感,還讓他們的心更為柔軟、更為純凈、更為善良,也讓他們體驗到了“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美好。
(二)安全法治及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學校每年組織學生參觀消防安全體驗館、自然災害體驗館、交通安全體驗館,學習相關安全知識。學校還與廣西海事局、南寧市中級人民法院等單位長期合作,組織學生開展校外實踐體驗活動。2017年,僅南寧市中級人民法院就接待了學校5個班近300名師生參觀,還開展了模擬法庭等活動。這樣的活動讓學生大開眼界,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還培養了學生的安全意識、自護自救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精神。在心理健康活動月中,學生通過沙盤游戲、繪制“成長樹”、鏡像式輔導等活動學會認識自己;學生通過“心有千千結”“找零錢”等團輔活動學會與人溝通合作;學生通過手語操、按摩椅進行心理調適,學習調適自我的方法;學校還邀請相關專家到校為學生解答青春期的困惑與小秘密……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逐漸學會認識自我,成為社會化的人。
(三)各個層級的親子活動
為了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將君子文化滲透到家庭之中,學校要求每個班每學期開展一次主題明確的親子活動。“我是鳳翔小君子”親子演出、“愛心助殘”活動、“我是護花使者”植樹活動及“小農夫”職業體驗活動等豐富的親子活動深化了君子文化的內涵,拓展了君子文化的外延,鼓勵學生做一個自立自強、博雅仁愛之人。學校成立校級家委會后,更是增加了家長的凝聚力,各年級開展手拉手公益活動,2007年赴大化的“愛是一本書的距離”親子公益活動、2018年為劉圩鎮那里小學的伙伴們送愛心活動等都極大地促進了親子交流,重視了言傳身教、身體力行的道德教育。
四、完善評價方法,促進自我成長
道德教育是潤物細無聲的,科學的評價往往很困難。除了常規的優秀班級的評比,學校還設置了“免檢班級”促進學生自我管理。對于學生個體的評價,我們則更加看重學生自我認識與成長,根據十二項的年段目標,讓學生通過自評、家長評、教師評,學會認識自己,明確努力的方向。結合學校的迎新活動,每年底前進行一次評價。評價量表是分年段的,以低年段為例:
南寧市鳳翔路小學學生“君子風范”養成十二項評價量表(低年段)
班級? ? ? 姓名? ? ? 評價
同學們,請參考十二項的具體要求如實給自己評價,各項要求如能做到請畫√,每一項各獲得10個√以上,總評為A,8個以上為B。 (時間:? 年? 月)
[規范著裝 自評 家長 老師 總評 愛護環境 自評 家長 老師 總評 自己洗臉梳頭 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 著裝整齊干凈,扣子齊全并按要求扣好 愛護花草樹木 學會佩戴紅領巾、系鞋帶 愛護公物,不亂涂畫 時常整理著裝,保持良好形象 節約用水用電,隨手關燈,關水龍頭 友善待人 自評 家長 老師 總評 出行有序 自評 家長 老師 總評 去微笑,去說禮貌用語 樓道內輕聲慢步靠右行,不追逐打鬧 學會熱情地與人打招呼 安靜集會,行進時不追趕,樓道內輕聲慢步靠右行,不追逐打鬧,遇到障礙要繞行 不說粗口話,不罵人,不動手打人 過馬路走斑馬線,紅燈停,綠燈行 外出或回家主動與家人打招呼 認識公共場所指示牌和交通標志 禮貌接物 自評 家長 老師 總評 溝通交流 自評 家長 老師 總評 遞接物時雙目互視 公共場所輕聲細語 雙手遞物、雙手接物 課堂發言大聲響亮 遞接有利刃的物品不對準對方 能說幾句完整的話 接物后能說一句禮貌用語 與人交流有禮貌,用上禮貌用語 物歸原處 自評 家長 老師 總評 認真學習 自評 家長 老師 總評 用過的東西能放歸原處 做好課前準備,擺放好用品,安靜等老師 學會收抬書包、桌面、抽屜 上課坐姿端正、安靜傾聽、積極思考 學會疊被子,并整理床鋪 按時作業,頁面整潔、書寫工整、及時訂正 能保管好個人物品,不遺落 愛護圖書、喜歡閱讀,每天閱讀20分鐘 講究衛生 自評 家長 老師 總評 鍛煉身體 自評 家長 老師 總評 雙手保持潔凈、不亂摸 喜歡運動,會玩幾項體育項目 飯前便后要洗手,會用正確的方法洗手 會做眼操、體操、太極拳 了解牙齒知識,自覺預防蛀牙 認真上體育課,注意運動安全 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每次刷2—3分鐘 穿適合運動的服裝和鞋子參加鍛煉 文明用餐 自評 家長 老師 總評 信守承諾 自評 家長 老師 總評 用餐時讓長輩先動筷 遵守紀律、不說謊話、知錯就改 坐姿端正、端碗吃飯、細嚼慢咽、不發出聲音 記住答應別人的事,做不到時表示歉意 廢棄物放入指定地點,不亂扔 不隨意借別人東西,借東西要及時歸還 愛惜糧食,不挑食 尊重“誠實守信”的人,努力向其學習 ]
評價量表經過自評、家長評及教師評三個程序后,回到了學生的手中,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哪些項目三方的評價是一致的,哪些不一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然后綜合評定,對自己進行年度總評,寫下自己的新年努力目標。學生從中學會客觀地看待自己,用全面發展的眼光來要求自己,在自我成長的道路上不斷摸索、總結、前行。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這也是君子文化中“自省”的魅力所在。
以上四個方面的協同努力,潤物無聲,構建了“君子文化”育人的生態德育課程體系,逐步落實了“培養具有民族文化的現代人”的培養目標。當然,也還有很多不是特別完善和完備的地方,如活動開展得不夠深入,評價的方式沒有體現同伴互助等,這些不足還有待進一步實踐和探索。
【參考文獻】
[1]李洪峰.中國古代的君子文化[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1
[2]周洪宇.陶行知生活教育學說[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
[3]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4]葉丹,葵柳春.“君子文化”育人體系的構建[J].基礎教育研究,2017(5)
[5]歐陽琦.君子文化的內涵與君子人格的養成[J].文學教育,2017(10)
作者簡介:鄭勝梅(1977— ),女,湖南常德人,大學本科學歷,一級教師,南寧市鳳翔路小學景暉校區常務副校長,南寧市優秀教師,獲全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課二等獎,研究方向:學校文化、德育工作、語文教學。
(責編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