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娜
【摘要】本文以“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教學思考為例,提出教師要做好溫故舊知活動,促進學生對空間觀念的感知;要用活學生的學習經驗,促進空間觀念的有效建立;要重視知識應用環節設計,讓他們在真實的練習中發展空間觀念、建構空間觀念的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 三角形的面積 計算公式 空間觀念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01A-0088-02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貼近現實生活,善于利用教學資源,在常見的幾何初步知識教學中靈活地滲透空間觀念,助推學生空間意識的平順發展。本文筆者結合“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教學,談一談在日常教學中培養和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三點做法。
一、溫故激活,感知空間
古人云:“溫故而知新?!边@一道理是深刻的,它對小學數學教學有著較大的啟發作用,也有極為深遠的影響。小學生的記憶遺忘率是非常高的,原因是他們的有意注意不夠強,抽象思維欠發達等,這些因素的疊加,造成了小學生的學習會不斷出現遺忘的現象。為此,教師要善于指導學生進行復習、回顧、強化等學習活動,以其達到鞏固知識、深化技能、促進思維發展的目的,從而為他們應用知識、學習新知打下堅實的基礎。
師:小朋友們,三角形你們熟悉嗎?請你在腦海中回放一下你對三角形的了解。
生1:我知道,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內角和是180度。
生2:我知道三角形有3條底邊,每條底上有一條對應的高。
生3:我知道三角形按角的大小,可分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
生4:按邊分,有斜邊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
生5:等邊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三條邊都相等,三個角都是60度。
……
師:大家記得真牢固,回想得也非常全面。那三角形是不是僅有這些知識呢?
生6:肯定不止這些,我們還要研究它的軸對稱、穩定性等。
生7:我們還要學習計算三角形的面積。
師:你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面積嗎?
生8:比如三角形玻璃的面積,就是玻璃表面的大小。
生9:三角形圖形的面積,就是這個平面圖形的大小。
……
師:那你會求一個三角形紙片或三角形圖形的面積嗎?
生10:可以用數方格的方法,求出三角形的面積。
……
師:剛才有同學提出,要學會計算三角形的面積。你認為是計算面積方便,還是用數方格的方法去求面積方便呢?
生11:如果知道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直接計算當然是最簡單的啦。
……
教學實踐證明,任何一個新知識的學習都必須建立在學生既有的知識、經驗和思維等層面上,也正是在這些方面不斷提升才使得學習不斷前進。為此,教師要重視溫故舊知的掌控,引導學生在有效的復習中實現知識技能的喚醒,為新知探究積蓄力量。
案例中教師引導學生回憶三角形的認識,使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積極回憶舊知。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全面梳理了三角形的認識,鞏固了三角形的特征等。同時,引導學生猜想:“那三角形是不是僅有這些知識呢?”問題誘發想象,也有效地打開了學習的視角。學生會在預習、經驗、猜想等成果支持下,搜索到三角形的面積一詞,并在猜想計算三角形面積的過程中用到數方格的策略,想到公式計算更簡便等,使他們對探究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充滿渴望,從而促使他們在后續的探究活動中更主動、更有活力。
此外,通過搜索的導入以及簡單的幾句話,使得三角形由特征復習快速地切換到面積學習上來,使得三角形整個學習連接起來,成為一個整體,無形中促進了學生空間觀念的建立,并在猜想、想象等思維活動中,使得空間觀念的發展更為扎實。
二、依托經驗,感悟空間
經驗是千錘百煉后的結晶,它還對后續的活動、練習有著巨大的影響。為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既有經驗的激活與喚醒,使之成為學生探索數學知識、開展數學活動的動力之源。在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中教師應善于利用學生的數學活動經驗,創設一些更有利于學生探究、更有助于思維拓展的學習活動,使得他們的探究活動更扎實、更高效。
師:從談話中可以看出大家對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很是期待,有沒有同學已經有了自己的思考?。?/p>
生1:我從正方形中獲得了靈感。你們看,把正方形沿著一條對角線一切,不就變成了2個直角三角形了嗎?一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就是正方形的一半,也就是a2的一半,可以寫成a2÷2。
師:不錯的想法,你還真會思考。還有其他意見嗎?
生2:老師,正方形可以沿著對角線一切,那長方形是不是也可以切一切呢?那就把長方形切成2個一樣的直角三角形,其中一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是長方形的一半,所以是S=a×b÷2。
師:老師有點模糊了。你們兩人都是算同一個直角三角形面積,一個是a2÷2,一個是a×b÷2。到底是誰的對呢?
生1:一樣的,不過是圖形不同表示不同而已。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a2÷2就是a×a÷2,這與a×b÷2基本一致了。
生2:長方形、正方形不也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嗎?能不能把平行四邊形也切一刀呢?
生3:可以的,也能得到2個一樣的三角形,不過有的是銳角三角形,還有的是鈍角三角形,它們都不是直角三角形,面積不太好計算吧?
生4:它們也是那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一半,不就是a×h÷2嗎?
生5:這是什么?。縜×h÷2嗎?
生6:噢!我明白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底乘高,即a×h,其中1個三角形的面積等于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所以要除以2。
……
師:你們真厲害,這樣也能得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你們的研究過程,剛好和數學家的建議相反,你能按照數學家的建議再去探究一番嗎?
學生根據教師的談話提示,小組合作,把兩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或鈍角三角形拼一拼,看拼成的圖形,然后再小組交流自己的實踐感受和思考結果,最終獲得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同時,學生在研究中還發現,正反兩種方法得出的結論是完全一致的。
案例告訴我們,孩子們的數學學習不是教師預設所能涵蓋的,他們有自己的智慧,有自己的思考,更有自己的經驗。他們會從一絲學習直覺中發現靈感,從而開啟學習探究的新征程,這個路徑可能是教師教學預設時沒有考慮到的。
案例中,學生的前一階段學習思考就是一個最好的范例。他們從正方形的靈感中找到學習的突破口,使得整個班級學生的學習思路都圍繞著這個靈感在轉。當然,我們也能欣賞到教師智慧的一面,因為他的放手,才讓孩子們的學習更具活力,更富智慧。如果教師強行把學生拉回自己的預設框架中來,那么就不會有如此精彩的探究交流學習活動,也不會有如此精妙的學習思考的呈現。
為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既要重視預設,也要關注生成,更要以生成為核心重新規劃、調整自己的教學,從而給學生更充分的探究時間和空間,更有助于發揮他們學習的主動性,促使他們去合作探究、爭論辨析,進而在思維碰撞中獲得知識,建構知識。當然,這樣的探究活動既是學生獲得空間觀念發展的最佳路徑,也是他們空間意識發展最有力的保障。
三、應用反思,建構空間
應用是學習的終極目標之一,只有把知識放在具體的實踐中,它才會得到最好的檢驗,才能發揮出其應有的價值??梢?,教師應重視知識應用環節,讓學生在真實的訓練中更好地理解概念,鞏固概念,從而形成技能,助推思維發展。
在“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教學中,教學的任務不僅僅是推導公式,還有發展學習技能、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等,更要擔任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發展的重任。為此,教師要善于創設一系列的問題解決情境,引導學生深化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理解,加速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概念的建構。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思維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以此助推其空間觀念的穩健發展。
一是模仿練習。教師或學習小組設計一組常規的圖形面積計算題,引導學生用好公式,正確計算面積,進而使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得到固化。二是實踐練習。教師引導學生自主計算紅領巾、三角尺等三角形物品的面積,讓他們在計算面積的過程中明白,要正確地計算出面積,就要準確地找到三角形的底邊與對應的高,從而幫助他們更科學地建立三角形面積的表象,促進空間觀念的有效發展。
扎實有效的應用訓練,不僅能較好地鞏固與深化所學知識,更有利于學生在真實的練習中學會使用公式,更精準地領悟公式。同時,還能逐步發展他們的應用意識以及創新意識,讓他們在系統的訓練中提升技能,進而促進數學思維的發展以及空間觀念的強化。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積極謀劃,科學安排,通過常規的教學促進學生空間意識的形成,并在一系列的觀察分析、實踐操作中,加速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
作者簡介:鐘娜(1983— ),女,廣西陸川人,大學本科學歷,中小學二級教師,曾獲陸川縣“優秀教師”“教育科研工作先進個人”“優秀少先隊輔導員”等榮譽稱號,主要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
(責編 林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