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金昌
“無眼鏡學校”并非不可復制
范家小學是一所位于四川省廣元市利州區的鄉村小學,只有51名學生,但該校有一處特征讓不少人驚訝不已:沒有一名學生戴眼鏡。范家小學校長張平原說,學校并未刻意去預防近視,都是“常規的預防”。他覺得“這個主要跟孩子玩耍的時間長短有關”。(1月1日 中國青年報)
【點評】要完全做到全校沒有一個學生不戴眼鏡或許有點難,但從科學管理的角度來說,“無眼鏡學校”并非不可復制,比如在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給予學生充足的課外活動時間,注重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進一步普及科學的用眼知識等。
體育成中考“主科”
還需制定科學考評規則
近日,云南省發布新的中考改革政策,將體育與語文、數學、英語并列為100分,由此引發熱議。對此,云南省教育廳召開新聞發布會回應稱:此次改革分值的變化,是根據各科目的課時、容量、難度來測算,其中關注度最高的體育分值,考慮到學生個體差異,學生體質監測合格占60分,體能與技能測試占40分。(2019年12月31日 中新網)
【點評】從推行素質教育、強化“五育”并舉的角度看,云南推行的體育與語文、數學、英語并列作為中考“主科”的做法,無疑具有改革風向標意義,有利于扭轉長期以來學校“重智育、輕體育”的局面。只是需要指出的是,人的體質存在強弱差異,因此應該科學制定體育中考的考評規則,充分權衡原始體質與后天鍛煉的比重,總體兼顧考試的公平與公正。
“把6歲女兒單獨留家里至深夜”是“有毒的育兒經”
近日,微博上一名擁有百萬“粉絲”的育兒博主,其教育孩子的方式引發了熱議。事情起因于該博主近期發的一條微博,大致意思是其6歲的女兒沒有完成“學習任務”,按照之前的約定,全家其他人開車去了珠海長隆公園游玩,唯獨把僅有6歲的女兒一人留在了廣州的家里。(1月1日 齊魯晚報微信公眾號)
【點評】近年來,有不少類似的錯誤教育方式在坊間流傳,還被冠以“狼爸教育”“虎媽教育”獲得追捧。這種教育方式的錯誤在于忽視孩子的成長規律,枉顧作為孩子法定監護人的職責,企圖以極端的教育方式獲取功利的教育效果,但最終結果可能適得其反,對孩子的身心造成傷害。在此提醒廣大家長擦亮眼睛,不斷提升科學育兒水平,不要輕易模仿那些看似擁有大量“粉絲”的所謂“育兒達人”推介的教育方式。
不建議大范圍推廣“趣味試卷”
近日,江蘇南通某中學初二年級的一份用段子編的數學試卷火了。這份試卷的最大亮點是,每道題前面都用段子引出問題。有調侃式的:“四個選項中你都不能找到對的,還想在幾億人中找到對的人,快醒醒還是做題吧。”有人生雞湯式的:“所有的相遇都是命中注定,這題我們相遇過分別過現在又重逢了。”也有臨場點化式的:“題目略長,不要彷徨。套路不深,不必當真。”……不少學生表示:“數學老師的語文水平很高喲!”(2019年12月14日 現代快報)
【點評】乍一看,這樣的出題方式有一定的創新價值,讓人覺得新鮮好玩,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學生在考試時的焦慮。不過,從總體來看,試卷命制還是應該注重嚴肅性、規范性,不宜過分使用這類調侃性、娛樂性的語言。這樣的試卷,個別學校在小范圍內使用沒什么問題,不建議大范圍推廣。
大學生需要“學業輔導”
折射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足
隨著國內高校開始“嚴把教學關”,大學進入學生合理增負時代,一些大學生“混日子”的現象將逐漸成為歷史,然而不少大學生開始面臨新的難題——“我該怎么學”。學業輔導,這個看似幼稚的內容,如今在大學校園中的“需求量”卻越來越高。面對這一難題,不少高校設置了學業指導機構,但機構“牌子有了、見效不大”。如何幫助大學生正確學習,成為這個嚴字當頭時代的關鍵問題。(2019年12月15日 中國青年報)
【點評】出現這樣的問題,讓人不由得要想起中小學的應試教育,許多學生未能培養出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此背景下,如何做好高中升大學的銜接教育,無疑成為當前教育領域的一項新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