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中學音樂教育中欣賞課程中視聽教學為研究目標。就以卡通為媒介手段進行視聽教學的綜合特點予以重點闡述。對該手段在中學音樂欣賞教學中的應用前景做了較為全面的分析研究。
【關鍵詞】卡通化音樂;視聽教學;條件反射;捆綁式記憶
【中圖分類號】G632?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5-0103-01
【本文著錄格式】王矛.卡通視聽教學在中學音樂欣賞課中的應用研究[J].北方音樂,2020,03(05):103,106.
前言
在音樂教學中,音樂作品欣賞課是一門非常適用而又意義重大的課程。無論從事的是專業化的音樂教育,還是普及性質的音樂教育,接觸音樂作品則是最為直觀而且行之有效的入門方式。
其實,每個人從出生就一直在接觸各類的音樂信息,也正是如此,音樂對每個人來說并不陌生;每個人都有各自喜愛的音樂形式和風格。但是要真正把音樂作品系統地總結起來變成一門課程,讓人們按照程序去欣賞學習,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對于非音樂專業的廣大中學生而言。
在當今音樂教學發展過程中,為提升教學效果,大面積地使用多媒體,已經成為一種標準化的模式。然而對于音樂教學而言,多媒體中利用影像與音響就相結合的視聽教學最為普及適用。但是在選擇什么樣的影像作為音樂視聽教學的媒介對象則是十分重要的環節。并不是簡單地把影像與音響作品一起播放就能達到良好的視聽教學效果,而是需要精心選材,有機結合才能發揮功效。
一、普通視聽欣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中學音樂教育中,多數欣賞教學方式是,教師在講解作品的背景知識后,播放音響讓學生去欣賞體會。在這欣賞過程中,要承認一點,這些音樂作品中既有聲樂作品也有器樂作品。通常聲樂作品中的歌曲部分是學生最容易接受和理解的。因為歌曲中的主題不但短小而集中,多數是學生們早已熟悉的旋律;即便是不熟悉的,配以歌詞的語義輔助后也會變得十分容易理解。但歌劇和多數的器樂作品,尤其是交響化音樂形式作品在欣賞的過程中,相對就困難多了。
音樂本身是一門抽象的藝術,內容是朦朧而不具體的,學生在欣賞器樂音樂作品時不可能獲取準確而明了的含義信息;又加之器樂作品沒有歌詞提示內容,對于沒有受過專業音樂訓練的學生來說,理解和領悟音樂作品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即便是受過一定專業訓練的學生,想聽懂作品的來龍去脈,恐怕也未必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絕大多數中學生都曾表示在欣賞器樂作品時,尤其是交響音樂時聽不懂,甚至是沒興趣聽完。
中學生想象力很豐富,但是注意力不夠集中,邏輯理解能力也尚未完善。在這種情況下,凝聚中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中去,則是保障欣賞課順利進行的重要前提。在同樣的時間內,足夠刺激的手段則成為很多中學音樂欣賞教師激活課堂的法寶。
一些教師找來很多帶有風光片式背景的音樂作品,讓學生邊看風景邊欣賞音樂作品。首先這種視聽方式在欣賞巴洛克時期的器樂音樂作品時,的確有一定效果。但是遺憾的是,這些風光片背景沒有情節變化,不能適應帶有戲劇性音樂作品;無法與音樂作品形成準確的條件反射刺激;有的教師精心選擇了帶有音樂作品的電影片段進行欣賞,這種具有情節變化捆綁記憶式的刺激度是足夠的,但是這種視聽方式的弊端是,可能影片是完整的,但音樂作品是片段化的,無法保證對完整音樂作品的欣賞;還有很大一部分教師采用公開發行的DVD碟片讓學生來,這種視聽欣賞教學的使用方法,等于讓學生聽真人版的現場音樂會。開始的時候還有一定新鮮感,注意力還算是集中,不過越到后面注意力越分散。
以上的三種視聽欣賞教學方式的效果,通過對近300名中學生的調查來看,能堅持把一部音樂作品從始至終欣賞完畢,而且記憶十分深刻的學生比例不超過47%。這樣看來,多數的學生在欣賞器樂作品時還是難以保證足夠的興趣度。
二、卡通視聽教學在音樂作品欣賞的應用
利用卡通夸張的性和幽默性與音樂作品聯系起來則是一種較好的視聽教學效果卡通音樂片。卡通音樂片是一種夸張性較強而且富有幽默感的一種動畫藝術形式。實際上是上世紀80年代由美國沃特為迪士尼公司根據部分世界著名音樂作品而專門設計的配套卡通片,并且獲得過奧斯卡獎。這種采用卡通人物所詮釋音樂作品的方式與真人所演繹的背景視覺效果比較起來,具有更強烈的生動性、趣味性。可以根據音樂作品的故事情節,甚至是對某一個具體的音響片段,做出在節奏、動作和形象方面極為逼真對應效果。
將這種卡通視聽教學手段運用到中學音樂欣賞課堂上去,特殊的藝術效果是其他背景效果無可比擬的。就其針對人群來說,卡通片是學齡前兒童一直到大學生都非常喜愛的一種娛樂性較強的藝術形式。這樣的形式就不會被中學生所排斥。
在我近五年的教學實踐中,曾大面積地使用這樣的卡通音樂片作為媒介,為學生講授音樂欣賞課。在對500學生的調查中,有92%的學生表示對這種以卡通片形式的音樂作品有濃厚興趣,不但能夠保證饒有興趣的從頭到尾欣賞整部音樂作品,而且幾乎一次就能牢記音樂主題,甚至局部片段旋律。很多學生畢業后到中學去擔任音樂教師,在面向中學生講授欣賞課程時,也采用這些卡通音樂片進行授課;受到了廣大中學生歡迎。在反饋回來的調查中,絕大多數中學生表示欣賞過這種卡通化的音樂作品之后印象十分深刻。下次當聽到這部音樂作品時,在腦海中就能閃現出相應的卡通畫面。
根據這些數據反映的情況來看,在進行欣賞音樂作品時,這種卡通化的教學方式所產生的捆綁式記憶效果是最好的。不僅能夠保證中學課堂音樂欣賞課程的順利進行,還能讓學生在趣味中接近音樂,更好地理解音樂。
三、結語
從以上的研究可以清楚看出,這種利用為音樂作品專門創作的卡通片來進行音樂欣賞教育的模式,的確是一種值得借鑒的教學方式。不僅是在中學音樂課程上,即使是在大學音樂課堂上也有著十分寬廣的應用空間。但是也應該看到,目前為止,這樣相對優良的為著名音樂作品創作的卡通作,還是比較稀少的。在我國境內能夠完整支撐音樂欣賞教學所使用的這類卡通音像資料,只有四張DVD光盤的內容量。其中包括美國沃特迪士尼公司出品的兩張名為《幻想交響曲》的DVD光盤。收錄了包括貝多芬、穆索爾斯基、圣桑、格什溫等音樂家的30多首經典交響和鋼琴器樂作品。還有一張是有臺灣出版的《卡通化的歌劇》DVD光盤,里面收集了6部完整的歌劇。在這些卡通歌劇中緊湊地壓縮了歌劇龐雜部分,保留了里面經典的唱段,保證劇情的完整性。再有一張是收錄了16首歌劇選段的卡通音樂光盤。除此之外,在我國境內也有一些帶有簡單動畫圖片變化的著名音樂作品,但是制作粗糙而且無情節對應,根本不能保障音樂欣賞教學的需要。
應該看到,這種卡通化的音樂作品是一種藝術產品,絕非十幾個人用flash就能編輯出來的。它的形成需要有專業的美術制片廠制作工序。要想完成這種產業化的藝術產品,必須有政府和教育部門來支持才能完成。如果這種卡通化的音樂作品不斷問世,音樂教育完全可以從幼兒時期就開始推廣。配有卡通幽默詼諧的詮釋,相信那些浩瀚的世界經典音樂作品將不會再是離人們遙遠而陌生的事物。
參考文獻
[1]劉灝.西方管樂藝術史[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2007.
[2]蔣燕.標題音樂與浪漫主義音樂的關系[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1999(2):105-107.
[3]陳煥宜.標題音樂概說[J].黔東南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6(3):66-69.
[4]孫繼南.中外名曲欣賞[M].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 1985.
[5]曾旭.標題音樂與音樂美[J].福建藝術,2002(2).
[6]錢仁康.歐洲音樂史話[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87
[7]沈旋.西方音樂史簡編[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1999.
作者簡介:王矛(1976—),男,江蘇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