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聲樂教學課堂是豐富多彩的,為了提升聲樂演唱技術,必須要有效提高學生演唱的情感,這對于提升聲樂演唱教學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對學生情感在聲樂演唱中的重要作用進行了剖析,并就如何提高學生的演唱情感進行了探討,希望能為相關研究人員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音樂演唱;教學質量;學生情感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4-0161-02
【本文著錄格式】張原銘.聲樂演唱教學中學生感情培養(yǎng)研究[J].北方音樂,2020,02(04):161-162.
前言
聲樂演唱是一門藝術性很強的實踐科目,演唱者通過藝術化的處理,能夠將聲音和情感有效融合,利用聲音去打動觀眾,引發(fā)觀眾情感上的共鳴,使得觀眾理解作品的深刻內涵,領悟作品蘊藏的審美觀念。聲樂演唱是對作品的二次創(chuàng)作,與演唱者,情感處理具有十分緊密的聯系,所演唱曲目中的喜怒哀樂都需要將情感表達落實到位,并且落實到細微的關鍵處,這都會影響最終的整體藝術效果,因此,學生感情培養(yǎng)在聲樂演唱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
一、聲樂演唱教學中情感培養(yǎng)的重要性
(一)可以有效提升聲樂演唱課堂教學效果
聲樂演唱藝術能夠通過聲音來表現出作品的情感,同時還能夠展現情感的波動,能夠利用聲音為觀眾營造出相應的氛圍和意境。聲樂作品演唱者需要有優(yōu)質的嗓音,同時還要能夠對作品背后所蘊藏的情感進行細致的詮釋,需要演唱者在演唱過程中,將自身的感情投入其中。在聲樂演唱教學中,老師與學生情感的投入能夠保持其精力達到集中狀態(tài),無論是在前期的理論學習還是在后期的實際訓練中,都能夠投入飽滿的情緒,使老師與學生之間形成良性的教學循環(huán),最終帶動課堂的整體氛圍,提高聲樂演唱教學的課堂效果。
(二)可以深刻闡述作品的內涵
聲樂演唱是對于藝術作品的二次創(chuàng)作,因此,演唱者所表達出來的情感對于聽眾來說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如果一個人只具有高超的演唱技巧,但是過于注重技巧,沒有將自身的情感融入其中只能夠使得歌曲動聽,卻不能夠打動人心,比較令人遺憾。由此可見,演唱者演唱過程中所蘊含的情感能夠有效傳遞這種精神。聲樂演唱中情感的滲透能夠使學生領悟作品的背后所要表達的感情,使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這對于深刻闡述作品的內涵及主旨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也能夠提升整體的聲樂表現力。
(三)能夠有助于學生審美素質的提高
聲樂演唱是一種高雅的藝術行為,對于學生審美素質的要求也比較高。聲樂演唱中一個細微的表情變化都可能含有較高的心理預期。聲樂演唱教學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性工程,學生審美素質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他們對于作品的理解,影響到后期作品情感的表達,反映在后期表演風格上就會有較大的反差。在聲樂教學中抓住情感滲透,必須要將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及作者的理念給學生詳盡地闡述,使學生能夠理解這種情感,并引發(fā)情感上的共鳴,這就在無形中提升了學生的審美素質,有利于后期對于作品的演繹。
二、在聲樂演唱教學中學生感情培養(yǎng)的途徑
(一)營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與氛圍
聲樂演唱教學首先要創(chuàng)造良好的感情氛圍,這是情感化的基礎。聲樂老師要充分利用課堂時間,讓學生在特定的情景中獲得情感的體驗,在放松狀態(tài)下進行演唱。演唱過程中需要對于各個器官控制自如,如果身心處于較為緊張的狀態(tài),必然無法達到相應的目的。聲樂老師在課堂上應該以輕松活潑的話語為主,讓學生盡量放松。在聲樂演唱教學中,老師經常利用以情代聲、聲情并茂來要求學生唱歌中帶有情感。所以,老師必須抓住特定的情感氛圍,強化學生的情感教育,讓學生在真實的感情氛圍中真正了解作品的情感真諦。
(二)深入了解作品背景,激發(fā)學生演唱情感
音樂作品與藝術品一樣,都具有相應的生活情感底蘊。音樂作品必然會打下時代的烙印,在學習歌曲演唱過程中,學生需要翻閱大量書籍,主要包括聲樂史、樂曲理論及教育作品等,希望學生明白演唱是一種全方位、全身心的運動,靠的是學生知識的融合,因此,學習聲樂演唱必須要借助于深厚的文化底蘊。在課前時間,師生之間需要認真分析所演唱的作品,對于演唱風格及語言都需要認真分析。
聲樂演唱教學中,老師需要帶有飽滿的情緒去感染學生,并且利用合適的語言讓學生充分理解作品的思想真諦。這是對音樂作者思想感情內涵的體驗過程,同時也是將欣賞情感與作品中的情感進行融合,強調情感上的共鳴。必須要對學生的情感充分調動,利用感情去演唱,利用聲音去演唱,利用心去演唱,在演唱過程中將聲樂作為一種抒情的方法,深刻展現其感情內涵。只有將感情氛圍的營造達到藝術類效果,并且有意識地訓練氣息及歌曲的處理技巧,才能夠有較為完美的藝術表現力。需要深刻體驗音樂作品的情感內涵,并且將音樂感情作為基本要求,需要做到動之以情,深于父母,曉之以理,細如私語,激發(fā)學生的審美體驗。比如說在歌曲《黃水謠》時,首先讓學生了解歌曲創(chuàng)作背景及音樂表現的層面,在聲樂演唱教學中讓學生感受到不同的情感。采用以情帶聲的方法進行歌唱訓練,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力,使他們從較為復雜的音樂表現技巧中解放出來,真正感受到藝術強大的感染力,真正了解藝術歌唱的本質。
比如說知名民歌《孟姜女》,在情感傳承中那種怨婦情結必然夾雜對個人身世的悲嘆,孟姜女用了4個節(jié)拍使整個曲調寓于變化,同時又不過于突兀,顯得恰到好處。整體舒展緩慢同時又有一種哀怨之情,整個聲調較為優(yōu)美,同時結構上嚴謹,能夠體會到真情實感,處處流露出一種幽怨與凄涼。如果沒有感情,就不會創(chuàng)作詩歌;如果沒有感情,也就不會創(chuàng)造出音樂;如果沒有感情,那么藝術也就不復存在。
(三)做好自身的示范作用
在聲樂演唱的教學中,對學生影響最為積極的因素是聲樂老師,所以,老師可以通過音樂的手段將自己的理智情感與道德情感結合起來,共同呼喚學生的藝術情感。進行聲樂演唱的教育,也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過程,足以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學生需要在老師的帶領和啟發(fā)下,將自己作為主動學習的主體,充分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對音樂作品進行再創(chuàng)造,迸發(fā)強烈的審美要素,使自身情感處于較為活躍的狀態(tài)。老師此時要做好的是審美誘導,讓學生產生相應的審美期待,學生就會自覺調整各種心理要素,使其達到相應的演唱要求。老師在聲樂演唱教學中需要有感情地進行示范演唱,有助于學生對于作品的理解,同時也能夠提升學生對于演唱學習的樂趣。聲樂老師必須具備較為全面的文化藝術修養(yǎng),各個學科之間的知識這能夠融會貫通。聲樂是音樂的詩歌,同時也具有較為完美的演唱技巧,這是各種藝術交叉的領域。因此,優(yōu)異的演唱必須建立科學的發(fā)聲基礎上,再融入自身的情感體驗與自身較為豐厚的文化底蘊,這樣才能夠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三、結語
古語有云:“言為心聲”。因此,在聲樂演唱教學中,師生必須投入相應的情感,情感培養(yǎng)比其他技能訓練更為重要。這是一種典型的人文教育,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更好地去體會生活,感受生命的真諦。能夠使學生學會真情流露,在聲樂演唱過程中注重感情的投入,這樣就會能夠與聽眾產生共鳴,這種共鳴能夠將自身與觀眾之間的情感連接起來,達到較為良好的藝術效果。
參考文獻
[1]王江.聲與情在民族聲樂演唱中的重要性[J].黃河之聲,2019(19):30.
[2]趙江絲雨.聲樂教學中學生情感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J].黃河之聲,2019(16):87-88.
[3]卞珊珊.論民族聲樂演唱中的情感體驗[J].北方音樂,2019,39(18):68-69.
作者簡介:張原銘(1983—),男,漢族,天津人,聲樂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民族聲樂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