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麗
摘 要: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從歷史和思想文化領域對中國選擇馬克思主義、選擇社會主義道路和選擇共產黨的歷史依據進行解構與虛無,對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導下形成的歷史認知體系進行否定和批判,導致部分大學生形成了錯誤的歷史觀、模糊的政治信仰、虛無的價值觀。
關鍵詞: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大學生;影響
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是指機械地、唯心地看待歷史,否定中國近代革命史和中國共產黨黨史,并進而否定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共產黨的領導和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治思潮。這種思潮從歷史和思想文化領域對中國選擇馬克思主義、選擇社會主義道路和選擇共產黨的歷史依據進行解構與虛無,對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導下形成的歷史認知體系進行否定和批判。
針對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可能對大學生造成的影響,筆者對鄭州市的河南農業大學、黃河科技學院、河南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等3所高校的學生進行了抽樣調查。此次調查涵蓋了各個年級和專業的學生,共發放了300份調查問卷,收回293份,有效問卷288份,有效回收率96%。其中,大一占28.2%,大二占23.3%,大三占36.1%,大四占12.4%;文科類學生占53%,理工科類學生占47%。調查顯示,當代大學生受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危害的苗頭性與傾向性是客觀存在的,需要加以警惕并給予及時的引導和糾正。
為了更好的了解與掌握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對大學生思想實際的影響狀況,論文在查閱了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相關書籍的基礎上,提煉出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最具代表性的十幾個觀點,就大學生對這些觀點的認同度進行了重點的調查研究。結果分析如下:
1 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導致部分大學生形成錯誤的歷史觀
根據筆者調查顯示,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對歷史事件的重新定義,對歷史人物的重新評價對大學生以往教育所形成的歷史知識體系形成了強大的沖擊,導致了部分大學生歷史觀的混亂與錯位。
1.1 對歷史知識的錯誤認知
歷史虛無主義思潮造成部分大學生歷史知識的混亂與錯位,主要表現在對既定歷史事實的認識上模糊不清甚至走向反面,對歷史人物的評價上模棱兩可甚至顛倒是非黑白。調查顯示,有17.5%的大學生對于鴉片戰爭之后中國是半封建半資本主義社會的提法表示認同,12.8%的大學生表示不清楚,20.3%的大學生對毛澤東的個人評價呈現負面傾向;35.7%的大學生認同李鴻章、曾國藩等人是有責任、有擔當、有策略、愛國的悲劇英雄。
1.2 對歷史事實的錯判
歷史虛無主義思潮首先造成大學生歷史知識的錯位,攪亂了大學生的思想,繼而造成大學生對歷史事實的判斷尤其是性質判斷和歷史事件意義的評估喪失立場與理性。主要表現在大學生對近代西方列強侵略中國給中國帶來先進的生產方式和現代化機遇,促進中國發展的觀點的認同上高達28.8%;對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重大歷史事件的評價上,分別有9.6%和18.1%的大學生認同歷史虛無主義的觀點,另有15.2%和26.6%的學生表示不清楚。
1.3 形成了唯心主義傾向的歷史觀
伴隨著歷史知識的錯位,解讀歷史事件的立場的喪失,大學生受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影響,歷史觀逐漸陷入唯心主義的泥潭。調查結果也證明了這一結論,在針對歷史觀問題的調查中,19.4%的大學生同意勝王敗寇,認為歷史教科書是勝利者撰寫的歷史,和真實歷史之間有差距,37%的學生選擇不好說,只有43.6%的學生不同意此觀點。
2 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帶來部分大學生政治信仰的模糊
2.1 削弱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
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共產主義的信念是中國人民的選擇,是歷史的必然,是根植于中國社會的歷史邏輯之中的,容不得半點篡改的。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否定中國革命的作用和價值,就是要消除人民信仰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依據。調查結果顯示:只有38.7%的被調查者相信共產主義一定會實現,19.2%的大學生不相信共產主義一定會實現,還有42.1%的學生表示不好說。在關于“中國人選擇馬克思主義,走社會主義道路是錯誤的選擇”的認同度的調查中,79.3%的大學生否定了這種觀點,但是竟然有3.9%的大學生認同這種觀點,還有16.8%的人表示不清楚。
2.2 動搖對黨的信任
被調查的大學生中,61.3%的大學生不認同歷史虛無主義關于在抗日戰爭中國民黨的貢獻遠大于共產黨的觀點,21.9%的大學生認為抗日戰爭中國民黨的貢獻遠大于共產黨,16.8%的大學生對此表示不清楚。在堅持共產黨的領導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上,12.5%的大學生對于始終堅持共產黨的領導持否定態度,另有15.1%的大學生選擇不好說,合計27.6%的大學生對堅持黨領導權持保留或否定的態度。
2.3 動搖對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
在如何看待近代中國革命的地位和作用時,10.5%的大學生認為中國近代以來的革命帶來嚴重破壞,阻礙了中國實現現代化的進程,13.3%的大學生對此觀點表示不清;13%的大學生認同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是違背了人類社會發展和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23.2%的人對此認識不清;而對在關于“你認為適合中國發展的道路應該是西方民主之路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路?”的回答中,45.6%的大學生選擇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7.3%的人主張學習借鑒西方民主道路,高達47.1%的大學生認為應該將兩種道路結合,取長補短。
3 歷史虛無主義思潮進一步催生部分大學生價值觀的虛無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經濟全球化的逐步加深,多元的西方價值觀念傳入我國,這些多元的價值觀念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造成沖擊,導致部分大學生價值觀的虛無。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傳播則進一步加劇了大學生價值觀的虛無。
3.1 淡漠的民族觀念
民族是一個歷史范疇,在當代民族更是一個政治概念,個人的生存與發展與所屬民族的獨立與發展密切相關。當代大學生成長在已經實現了民族獨立,正在實現民族富強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優越的社會環境之中。但也正因為沒有經歷過苦難,生活在這樣安逸的環境下,導致部分大學生過度關注自我,缺乏集體觀念,對民族的認同感不足,對民族文化與歷史缺乏了解,對國家大事缺少關心。在對中國傳統文化了解狀況的調查中,10%的學生選擇非常了解,65.8%的學生選擇了解一點,還有24.2%的學生選擇一點也不了解。在閱讀中國歷史類書籍方面,29.1%的學生選擇不閱讀,60.4%的學生偶爾閱讀,只有11.5%的學生經常閱讀。在對時事熱點問題關注的調查中,只有30.5%的學生會經常與同學談論,58.7%的學生偶爾談論,10.8%的學生從不談論。在對中國共產黨歷史了解多少的調查中,只有21.6%的學生選擇非常了解,66.3%的學生選擇了解一點,22.1%的學生選擇不了解。
3.2 空虛的精神世界
精神世界,即主觀世界,它是人的實踐活動的結果生成屬人世界,而人的意識活動的結果則形成精神世界。精神世界就其含義來講指意識活動及其活動結果的總和,它在本質上揭示的是人的精神性。理想信念、信仰追求、興趣愛好、審美都屬于人的精神世界的組成部分。人的精神世界的健康與否決定著一個人能否可以健康全面的發展。精神健康的大學生應該是有理想、有信仰、有道德、有追求、有正確的審美觀的人。在針對大學生精神世界的一項調查中,有27.9%的學生課余時間主要是打游戲,46.8%的學生課余時間主要是選擇上網,只有25.3%的學生在課余時間堅持學習。大多數學生感到精神世界空虛,對自己目前的學習和生活狀態不太滿意。只有15.9%的學生表示精神世界很充實,對自己目前的學習和生活狀態很滿意。在對未來的態度進行調查時,51.1%的學生表示對未來充滿信心,30.8%的學生表示目標不確定,18.1%的學生表示沒有目標,很迷茫。
3.3 功利化的人生態度
功利化就是崇尚功名與物質利益,是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利己主義的結合,它強調物質利益而否定和排斥各種精神價值,看重結果的成敗,不關注過程的合理,只關心眼前利益和個人利益,忽視長遠利益與集體利益。大學生在偶像崇拜、學習動機、入黨動機和人際關系等方面的選擇傾向上,表現出在對待人生的態度上越來越急功近利。調查顯示,大學生所崇拜的人物中,成功商人以42.8%的份額排在第一位,其次是占比33.6%的影視明星;在涉及學習動機的調查中,40.7%的學生表示是為了獲得好工作,15.3%的學生是為了報答父母,19%的學生是為了獲得高分數,只有25%的學生表示能從中獲得快樂;在涉及到大學生入黨動機時,30%學生表示是為了給工作增加籌碼,只有27.3%的學生表示是因為信仰馬克思主義。在人際關系調查中,人際交往的對象選擇對自己有用的、有價值的學生比例為38.4%,選擇因為志趣相投的學生比例為27.3%。
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往往披著學術研究的外衣,采用新媒體等現代化傳播手段或形式,又利用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缺陷,再加上社會環境中諸多不良因素都不同程度上助長了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對大學生的危害。為解決這一問題,必須提高大學生對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辨識力,加強大學生對歷史虛無主義思潮隱蔽傳播的敏感性和警惕性,建設健康向上的先進校園文化,同時也要充分利用社會環境中的積極因素,使大學生都樹立起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
參考文獻
[1]梁柱.歷史虛無主義思潮評析[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2]江先鋒.高校學生受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影響的主體性特征及其應對策略[J].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1,(11).
[3]高陳琪.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對高校學生的影響研究[D].山東大學,2014.
[4]胡明君.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