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宇
摘 要:為更好促進新時代高校圖書館發展,需要把握機遇,趨利避害。本文主要針對當前高校圖書館面臨的服務人群欠廣泛、技術智能化欠缺、資源使用率較低問題,提出要重新定位優化服務、加大高新技術應用、優化資源利用方式。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問題;舉措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信息數字化網絡化成為發展的潮流,高校圖書館作為信息的重要集聚地,應當順應時代發展潮流不斷推陳出新,在新時代發揮出更多的社會貢獻。然而當前,高校圖書館發展面臨較多的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探討。
1 面臨問題
1.1 服務人群欠廣泛
由于高校自身管理和發展需要,當前高校圖書館服務的主體是高校自身,使用者大多是本校學生、老師,對單位以外的人群提供的服務有限。一方面,外單位的人員很難進入校園,即使進入校園,很多高校圖書館也采用校園一卡通“一人一卡”等方式最大限度控制非本單位人員進入圖書館,在這過程中拒阻礙了很多渴望進入高校圖書館學習的人。另一方面,很多學生畢業后不從事研究領域工作,之前在校時會利用圖書館查閱資料發表論文,但畢業后這些從事其他行業的人群很難再擁有在校讀書時那種使用圖書館的便利,這跟當前大多高校使用IP地址限制登錄、人員工作地和母校距離較遠等客觀性有關。雖然有些高校圖書館通過提供知網賬戶的方式來支持IP地址不在校內的學者使用,但賬戶數量畢竟有限,難以滿足數量日益龐大的畢業生需求。
1.2 技術智能化欠缺
一方面,當前很多高校圖書館尚未完成圖書信息數字化工程,大多數高校圖書館的檢索機器設在圖書館內部,無法通過網絡直接查閱到所需的文獻資料,同時也無法及時掌握在庫文獻資料的最新信息,仍需本人親自前往圖書館查找,時間成本較大。另一方面,在圖書的檢索服務上,大多是讀者檢索關鍵字來進行查找,檢索出來的圖書順序比較雜亂,智能化程度不夠,讀者需要從幾頁甚至幾十頁檢索記錄中進行挑選,時間精力損耗較大。此外,在圖書的借閱到歸還流程上,目前很多圖書館采取的是人工的方式進行借閱及歸還,由于人員上班有固定時間,因此有著時間上的限制,在下班時間或者閉關日就不能進行,不便于讀者的借閱及歸還。
1.3 資源利用率較低
首先,個別高校圖書館重“藏”輕“用”,光顧拓展收藏的圖書量,卻忽視了其帶給讀者的實際使用效能。一些熱門的書籍可能一借而光,而一些循規蹈矩的書籍可能就一直默默的呆在書架上。其次,高校圖書館自身作為高校特有的資源,在一些學生眼里變成了相對安靜的高級自習室,到圖書館占用座位不是為了借閱書籍,而是完成課程作業、娛樂消遣時間等其他在圖書館外也可以進行的行為,違背了設立高校圖書館的初衷。最后,從圖書館自身書籍采購方式來看,一方面采購書籍是一項自主獨立不間斷的行為,采購人的意志對采購行為影響較大,讀者使用反饋也需要一段時間反映,當某些書籍讀者反映不理想時,無法及時進行修改,例如已經訂閱了一年刊、半年刊,很難中途進行中斷,對于突發的熱點問題,可能很難事先有充足的知識儲備,另一方面,讀者的反饋效率普遍較低,離開圖書館組織的調查問卷,很少有讀者主動提出實際性的建議措施,即使讀者有意愿,讀者也缺乏進行反饋的路徑。由于缺乏讀者的使用反饋,高校圖書館在采購時就無法有的放矢,從而導致采購的書籍利用率較低。
2 對策措施
2.1 重新定位優化服務
原先高校圖書館的定位是主要服務本校的讀者,隨著圖書館現代化轉型發展,其定位也要與時俱進,準確回答高校圖書館“為了誰”、“怎么去”、“到哪里去”等問題。當前,有人提出圖書館不僅僅是進行文獻服務,也要擴展到服務于國家戰略,也有人提出圖書館要及時準確理解并融入學校和高等教育全局、行業和國家發展全局、人類知識和世界文明全局,這些觀點都體現了一個思想,那就是突破原有的高校圖書館范疇,重新定位,優化服務,擴大高校圖書館的職能及影響力,更好的為國家新時代發展添磚加瓦。一方面,要擴大服務人員的定位,將社會各行各業的人員納入到服務對象的范疇,加強規劃,出臺具體有效的舉措和各個行業進行對接,例如和各個行業的人員培訓機構合作,將高校圖書館融入到人員的崗前培訓、在崗培訓以及退休生活中去,真正做到學習貫穿一生,活到老、學到老,促進人的全面健康發展。另一方面,抓住當前國家倡導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機遇,為科研單位、企業提供最全面的服務,讓圖書館儲存的大量知識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在這過程中,高校圖書館之間要加強合作交流,進行資源的優化整合,例如航空航天專業比較突出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高校圖書館,就可以專門為航空航天領域的相關資源進行整合,打造專業特色和優勢,提升整體的服務水平。
2.2 加大高新技術應用
一方面,利用高新技術促進高校圖書館的數字化建設。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下尋找資料的快捷性,加快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料的數字化、虛擬化刻不容緩。由于傳統文獻資料普遍是以紙質形式保存,將其全部變成電子版形式工程量浩大,需要運用最新的技術、最先進的設備來加快完成,尤其對于高校圖書館保存的一些舊書,由于年代的久遠,不存在電子版本,在尚未掃描成電子版前讀者很難通過信息檢索的方式進行查找,出于知識信息保存的需要也要加快掃描進程。另一方面,利用先進技術優化服務,提升用戶體驗。首先,利用先進技術讓讀者可以通過網絡隨時隨地登錄高校圖書館,讓讀者可以查閱高校圖書館最新的文獻資料情況,不必再親自跑到圖書館進行檢索。其次,利用大數據技術,根據每名用戶的個人偏好(可參考檢索記錄),為用戶推送其可能感興趣的文獻資料,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最后,利用高新技術努力打造無人圖書館。隨著人臉識別技術、人臉指紋支付技術、機器人技術等高新技術的發展,無人超市、無人酒店已經登上歷史舞臺,無人圖書館也將是未來圖書館的發展趨勢。當前,圖書館的人員主要是圖書管理者和門衛,圖書管理者負責圖書的借閱、收款、回收及擺放職能,門衛負責對進入圖書館的人員身份進行鑒別,根據當前的先進技術,這些職能所需的相關技術已經成熟,可以將所需的人員進行替代。用戶可以刷臉或者指紋識別等方式自動進入高校圖書館,語音或者手動輸入文獻資料名稱,檢索機器自動告知所安放書架,也可以讓機器人幫忙將其取出,讀者借書只要刷臉、身份證或者指紋,無需任何手續,歸還時也一樣,遇到需支付金額時自動網上扣款,對歸還的書籍機器人自動將其放歸書架,全程高效快捷,而且離開人員的限制因素,高校圖書館可以24小時開放使用,讀者不用擔心圖書館是否開門,讓高校圖書館的服務水平更上一層樓。
2.3 優化資源利用方式
文獻資料作為知識資源,一些圖書館重“藏”輕“用”,不考慮用戶的實際需求,導致資源使用率較低,因此必須要加強和讀者的溝通,及時了解其實際需求,吸納其提出的寶貴建議,不斷完善服務方式、采購方式。對于讀者反饋不理想的書籍(可參考借閱量),適當減少訂閱量,將資金更多用于訂購社會熱門領域、本高校特色優勢領域的書籍,同時增加電子版書籍的訂閱,一方面有利于減少書籍的儲存面積,另一方面方便更多的讀者使用。圖書館自身作為一種獨特的資源,因區別于自習室、休息室,發揮其存在的價值,讓高校圖書館成為收納知識、傳播知識的主陣地,通過開展圖書鑒賞、邀請熱門書籍作者等方式提升高校圖書館濃厚的讀書氛圍和學術氣息。
參考文獻
[1]蘇新寧.新時代圖書館使命與未來圖書館學教育之思考[J].中國圖書館學報,2020,(1):53-62.
[2]陳建龍.大學圖書館現代化轉型發展芻議[J].大學圖書館學報,2020,38(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