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由 劉博通 李海鋮 鄭永梅 李媛
摘 要:視障者視力功能的缺失帶來了生活方面的諸多不便,尤其在外出行進中,視障者往往對身邊環境和方向缺乏判斷,無法享受到與正常人平等的基本自由。導盲犬作為為視障者提供專項服務的工作犬,在引導視障者出行,提高視障者生活質量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但是,在我國當前社會環境下,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導盲犬的應用尚未得到普及,本文將結合導盲犬發展歷程和應用現狀進行分析,探討導盲犬應用和發展策略。
關鍵詞:導盲犬;發展歷程;應用;發展
視障者與正常人相比,具有同樣平等的社會地位,擁有追求幸福和向往自由的權利。但是,受到自身身體狀況的影響,視障者出行存在較大困難。加強導盲犬訓練,引導視障者安全行為,將有助于改善視障者生活質量,增加視障者幸福感。
1 導盲犬定義
導盲犬是經過科學系統的訓練,具有引導盲人出行的工作犬,導盲犬在工作中通常會佩戴特殊制作的導盲鞍,盲人將手搭在導盲犬的肩上,由導盲犬的引導,能夠避開行進中的障礙物。訓練有素的導盲犬,能夠對路面信息進行判斷,例如:導盲犬會對車輛通行、馬路上信號燈變化以及臺階和電梯等設施情況加以辨識,提示盲人對此類情況加以注意。
2 導盲犬的發展歷程
據有關資料記載,公元前100年左右,德國的一個盲人國王就利用犬類引導自己出行。1819年,維也納一名神父通過訓練培養了第一只真正意義上的導盲犬并創建了全球第一家導盲犬訓練機構,這名神父名叫約翰,他的名字與他出版的導盲犬教科書同樣受到當時全球的矚目。
截止目前,在一些發達國家,利用導盲犬為盲人提供出行服務已經十分普及,據有關數據表明,全球擁有導盲犬的國家已經超過了60多個,導盲犬培訓機構達到110家以上,導盲犬全球數量達到20000頭以上。
3 導盲犬應用現狀
3.1 國外導盲犬應用現狀
目前,一些發達國家對導盲犬訓練給予了充分重視,許多國家由公益性組織參與組建了導盲犬協會,旨在能夠通過導盲犬訓練為視力障礙人士提供生活方面服務,讓視力殘疾人能夠獲得與正常人平等的出行自由。據有關統計數據表明,美國目前已經擁有近10000頭導盲犬,英國緊隨美國之后,成為導盲犬數量第二大國家,數量達到4000頭以上,世界導盲犬數量排名第三的要屬日本,數量在1000頭左右。
3.2 國內導盲犬應用現狀
我國導盲犬訓練及應用發展較晚,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數量上存在較大差距,導盲犬訓練機構人才極度匱乏,訓練技術也相對落后,從統計數據上來看,截止2017年,我國大陸地區擁有導盲犬數量僅為67頭,中國臺灣導盲犬數量為37頭。從視障人士數量上看,我國大約有1690萬人,導盲犬數量存在巨大缺口。
4 我國導盲犬應用現狀產生原因
首先,導盲犬需要經過嚴格的篩選,在所有的犬類品種中,能夠適合作為導盲犬的品種寥寥無幾。導盲犬需要具有較高的執行力以及對口令的接受能力,智商過高的犬種,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執行性不足,篩選過程中,淘汰率較高;不僅如此,經過訓練后,真正能夠上崗工作的導盲犬也不足40%。過高的淘汰率限制了導盲犬數量發展。
其次,導盲犬訓練從篩選到正式上崗需要大約2年時間,在訓練過程中,需要熟悉人類生活環境,進行躲避障礙物訓練,在獲取上崗資格后還要與視障人士進行后期磨合,經過較為復雜的訓練過程,訓練一頭合格的導盲犬,需要有十幾萬元的資金投入。從我國目前經濟發展和社會公益事業狀況來看,這筆費用缺乏有效支持,限制了導盲犬的普及和應用。
此外,我國在導盲犬應用和普及方面缺乏相關立法支持,在宣傳方面也缺乏力度,導盲犬的工作內容還不被大眾所認知,許多公眾對導盲犬還不能完全接受。此前,北京曾經出現過地鐵對導盲犬拒載情況,直到2015年,我國才正式宣布盲人可以攜帶導盲犬乘坐火車。可見,我國社會環境對導盲犬應用和發展存在較大的阻礙。
5 促進我國導盲犬應用和發展策略
要加快我國導盲犬應用和發展,需要進一步完善我國公益事業,由公益組織主張和倡導重視視障人士享有的出行自由權益,加大導盲犬應用方面宣傳,督促政府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加大導盲犬訓練機構資金和技術支持力度,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我國導盲犬應用和發展,為視障人士造福。
6 結束語
我國在導盲犬應用和發展方面起步較晚,導盲犬工作價值尚未獲得社會廣泛認可。相信,隨著我國社會不斷進步,國家對殘疾人無障礙出行保障機制的逐漸完善,必將形成社會合力,促進導盲犬普及和應用。
參考文獻
[1]袁野,朱海娟,唐芳索.導盲犬的發展歷程及應用情況[J].中國工作犬業,(04):13-14.
[2]任彤彤, 薛旭棟.論盲人使用導盲犬的權利保障[J].商,(24):299.
[3]袁野, 唐芳索.導盲犬的選擇及其訓練方法[J].中國工作犬業,2008(11):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