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丹妮
摘 要:本文主要以名量詞結構為出發點,以《駱駝祥子》為案例,來探討名量詞結構在翻譯過程中詞法的處理以及從句法,語義,語用三個平面語法理論角度來全面分析其轉換的特點與效果。
關鍵詞:名量詞結構;句法;語義;語用;表量結構
1 有界名量詞轉換與語法理論分析
1.1 有界名量詞的轉換方法
有界(即界限性強)的名量詞結構,通常較為客觀,傾向于譯為英語中的表量結構。
案例1:(1)連小棉襖也脫了,只剩了件小褂,他想飛跑一氣,跑忘了一切,摔死也沒多大關系。(老舍:《駱駝祥子》:90)
(a) Then he took off his lined jacket. Clad only in a thin shirt, he was ready to run like the wind. (葛譯:120)
(b) He stripped off even his inner padded jacket and stood there in his shirt. He wanted to run as fast as he could so as to forget everything. (施譯:189)
在案例1的“只剩了件小褂”這里的“件小褂”就是“數詞(省)+量詞+中心詞”的名量詞結構,在這里表示一種客觀事物“一件小褂”的存在,即界限性較強,在轉換成英語的時候也要取其量詞“件”的形式來計實量翻譯,翻譯成英文中的表量結構。
1.2 有界名量詞轉換的句法意義
案例1當中的“件小褂”在本句中可以用來修飾主語“他”,充當謂語,但在譯文1和譯文2中都將之處理成了表示伴隨的結構,體現出英語的界限性強,結構的立體聚焦和層次性。。
1.3 有界名量詞轉換的語義意義
案例1中:“件小褂”“一氣”、“一切”中“氣”、“切”前面的搭配僅限于與“一”搭配,才能構成正確邏輯意義的語義。對“小褂”的量詞處理也只能是“件”這一量詞。葛浩文的譯文“ in a thin shirt”就將祥子在這句話中的語義形象感和感知度表現出來。
1.4 有界名量詞轉換的語用意義
在案例1中“一氣”、“一切”這兩個名量詞的使用也并不是為了單純的計量數詞,而是為了達到語用效果抒發祥子在當時的場景之下人物情感,表達一種絕望的心境,也是對祥子“跑”和“忘”動作的動作的描述。
2 無界名量詞轉換與語法理論分析
2.1 無界名量詞轉換方式
案例4:忽然的仿佛感到一種羞愧與下賤,她咬上了嘴唇。(老舍:《駱駝祥子》:74)
(a) All traces of levity disappeared from her face with this comment, replaced by a sheepish, sordid look. She bit her lip. (葛譯:98)
(b) The faint smile had vanished from her face and suddenly she seemed to feel rather ashamed and cheap. She bit her lip. (施譯:171)
案例4是在表達虎妞渴望見到祥子但是又礙于不好意思表達出來,話音未落覺得心里有愧的內心活動,所以這里的一種就是對人物內心的描述而不做計實量。
2.2 無界名量詞轉換的句法意義
案例4中,“一種羞愧”這里的“羞愧”與面部表情“look”是附著關系,強調名詞“羞愧”附著在對象“look”上的程度意義。“因此在翻譯時葛浩文選擇將“羞愧”融進名詞“look”譯為“a sheepish, sordid look”合乎句法意義。施曉菁的譯文直接取“ ashamed and cheap”做感官動詞“feel”的賓語,也將中文中“一種羞愧與下賤”主觀色彩直接表達出來。
2.3 無界名量詞轉換的語義意義
案例4中“一種羞愧與下賤”中“一種”與“羞愧與下賤”在語義上是平等的關系,但是“種”是一個類別形量詞,來修飾“羞愧與下賤”這一抽象名詞,給名詞添加了形象色彩。在翻譯中二位譯者都將形象感翻譯出來“a sheepish, sordid look”、“ashamed and cheap.”而并非直譯也是在語義上豐富了原句的延伸意義。
2.4 無界名量詞轉換的語用意義
案例4話音未落覺得心里有愧這樣的特定場所之下傳遞出來貶義的感情色彩,因此在語用風格就呈現出來。所以在翻譯轉換中就要特別強調所傳達的表情表態 ,主觀意愿。譯文一:“ sheepish, sordid”和譯文二的“ashamed and cheap.”就將語體的風格,當場尷尬的氣氛和語用色彩體現出來。
3 結語
通過對本文的研究可以得出有界名量詞的界限性比較強,一般強調的是客觀事實,在翻譯轉換時一般處理成非表量結構,在句法上具有多種句法功能,例如將名量詞充當賓語、謂語或者其他成分。而無界名量詞界限性較弱,具有主觀修辭色彩,在翻譯時可以將之處理成程度意義上的附著關系,使后面的名詞表示事物存在和依附的處所。
參考文獻
[1]吳文婷,劉雪芹.2009“一(半、幾、兩) +量詞+中心語”結構句法語用研究.語文學刊第6期.
[2]劉祥清,賈德江.2004漢語量詞和英語表量結構的修辭功能比較.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第12卷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