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飛


【摘要】 目的 探究分析奧美拉唑結合替硝唑治療急性腸胃炎的療效及安全性。方法 選取90例急性腸胃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45例。對照組行奧美拉唑治療, 觀察組行替硝唑聯合奧美拉唑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臨床癥狀(嘔吐、腹痛、腹瀉、發熱)消失時間、治療前后炎癥因子[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95.56%明顯優于對照組的82.22%,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嘔吐、腹痛、腹瀉、發熱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 兩組患者IL-6、IL-8、TNF-α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IL-6、IL-8、TNF-α水平均低于治療前, 且觀察組患者IL-6、TNF-α、IL-8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11.11%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8.89%,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奧美拉唑聯合替硝唑治療急性腸胃炎療效顯著, 可快速緩解臨床癥狀, 不良發應發生率低, 治療安全性高, 值得推廣。
【關鍵詞】 急性腸胃炎;奧美拉唑;替硝唑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8.001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omeprazole combined with tinidazol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gastroenteritis. Methods? ?A total of 90 cases of acute gastroenteritis as study subjec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omeprazol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by omeprazole combined with tinidazol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clinical symptom (vomiting, abdominal pain, diarrhea, fever) disappearance time, levels of inflammatory factors[serum interleukin-6 (IL-6), interleukin-8 (IL-8),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 and adverse reaction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95.56%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better than 82.22%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disappearance time of vomiting, abdominal pain, diarrhea, fever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levels of IL-6, IL-8 and TNF-α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IL-6, IL-8 and TNF-α in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levels of IL-6, IL-8 and TNF-α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obvious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11.11%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28.89%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Combination of omeprazole and tinidazole shows remarkable efficacy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gastroenteritis, which can quickly relie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with low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and high treatment safety.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Key words】 Acute gastroenteritis; Omeprazole; Tinidazole
急性腸胃炎是臨床常見且多發的一種消化道疾病, 具有節律性、周期性及長期性特征[1]。因其病理特征多發于夏季, 胃腸黏膜遭受病毒及細菌感染, 引發急性炎癥反應, 造成患者出現急性腹痛、惡心嘔吐、腹瀉、發熱、消化不良等, 個別嚴重者出現脫水及休克現象[2]。目前, 臨床中針對急性腸胃炎多采取西藥抗菌治療, 以根除細菌或毒素滋生, 減少胃酸分泌, 促進腸黏膜愈合, 降低復發率為主[3]。奧美拉唑憑借其優異性, 廣泛應用于治療消化道疾病中, 大量研究證實, 可有效發揮抗菌作用, 緩解患者病癥, 但伴隨使用頻率增加, 細菌耐藥性不斷提升, 引發多重耐藥風險, 易導致病情反復發作, 不良反應增加, 安全性相對較低, 療效大幅降低[4]。因此, 探尋更加安全、有效的臨床治療方式顯得尤為重要?;诖耍?本研究對急性腸胃炎患者行替硝唑聯合奧美拉唑治療, 觀察其療效,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7月~2019年4月于本院就診的90例急性腸胃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45例。對照組中, 男24例, 女21例;年齡20~58歲, 平均年齡(38.67±10.79)歲;病程1~6 d, 平均病程(3.41±2.32)d;病情程度:輕度17例、中度16例、重度12例。觀察組中, 男22例, 女23例;年齡19~55歲, 平均年齡(36.35±10.62)歲;病程1~7 d, 平均病程(3.77±2.63)d;病情程度:輕度16例、中度18例、重度11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經相關檢查, 確診為急性腸胃炎;②患者以及家屬了解基本情況, 且簽署知情協議書。排除標準:①伴有結腸炎、腸阻梗等其他腸道合并癥;②合并凝血、免疫功能障礙;③伴有肝、腎其他器質性功能障礙;④對本次研究所用藥有過敏史及禁忌史者;⑤合并傳染性、血液性及其他惡性腫瘤疾病;⑥精神、智力障礙, 配合度、依從性較差。
1. 3 方法 對照組行奧美拉唑治療, 奧美拉唑腸溶膠囊(湖南迪諾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43021416, 規格:20 mg×14粒)20 mg/次, 口服用藥, 2次/d。觀察組行替硝唑聯合奧美拉唑治療, 奧美拉唑腸溶膠囊用法及用量與對照組一致, 替硝唑片(浙江南洋藥業公司, 國藥準字H10940135)1 g/次, 口服用藥, 1次/d。兩組患者均持續治療7 d。
1. 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評估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 顯效:治療1 d后, 患者腹痛、腹瀉、嘔吐等臨床癥狀消失, 無不良反應;有效:治療3 d后, 臨床癥狀有所緩解, 仍需持續治療;無效:治療7 d后, 臨床癥狀未明顯好轉, 嚴重者病情出現惡化加重??傆行?顯效率+有效率。②觀察比較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 包括腹痛、嘔吐、腹瀉及發熱。③對比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 采集其空腹靜脈血4 ml, 3000 r/min離心15 min后, 分離上層血清, 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IL-6、IL-8、TNF-α水平。④記錄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包括便秘、胃部灼熱、口干、反胃。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95.56%明顯優于對照組的82.22%,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嘔吐、腹痛、腹瀉、發熱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對比 治療前, 兩組患者IL-6、IL-8、TNF-α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IL-6、IL-8、TNF-α水平均低于治療前, 且觀察組患者IL-6、TNF-α、IL-8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 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11.11%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8.89%,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急性腸胃炎屬于急腹癥的一種, 具有起病急、復發率高、病情危重等特點[5]。急性腸胃炎發病多因細菌感染和物理因素而致, 物理因素包括長期暴飲暴食、飲酒過度、飲食過冷過熱、辛辣刺激性食物及大量吸煙等不良生活習慣, 反復刺激胃腸道, 導致胃黏膜損傷, 誘發腸道病變[6]。因此, 保持健康合理的生活習慣對降低急性腸胃炎發病具有積極意義。其次因大腸埃希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幽門螺桿菌等腸道細菌感染, 造成腸壁缺氧損傷, 導致細菌入侵, 進而造成內容物聚集于腸管, 增加腸壁血管收縮力度, 導致腸黏膜缺血、缺氧, 遠端萎縮[7]。伴隨恢復供氧, 引發腸壁水腫、充血, 擴張時增加腸膜組織損傷, 造成胃腸部炎癥反應綜合征, 引發炎性因子大量釋放, 嚴重者誘發腸壞死, 威脅患者生命安全[8]。急性腸胃炎者多存在免疫功能紊亂, T淋巴細胞水平異常, 同時機體中大量內毒素對內皮細胞、中性粒細胞刺激引發機體病變, 誘發“瀑布樣”級聯反應, 損傷組織器官危及生命安全[9]。急性腸胃炎特征與結腸炎、闌尾炎性腫塊等其他腸道疾病有相似之處, 臨床診斷中多出現漏診及誤診, 延誤最佳治療時機。因此, 及早診斷治療對急性腸胃炎患者意義重大。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95.56%明顯優于對照組的82.22%,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嘔吐、腹痛、腹瀉、發熱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 兩組患者IL-6、IL-8、TNF-α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IL-6、IL-8、TNF-α水平均低于治療前, 且觀察組患者IL-6、TNF-α、IL-8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奧美拉唑與替硝唑聯合用藥可互補, 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 分析其原因, 奧美拉唑作為一種脂溶性弱堿藥物, 因其獨特抑酸能力, 藥效持續時間長, 近年來得到廣泛應用[10]。大量研究證實, 經口服后, 易濃集于酸性環境中, 可廣泛分布于胃黏膜壁, 轉化為亞磺酰胺活性, 形成質子泵的復合物, 進一步持續抑制胃酸分泌, 促使胃黏膜炎癥修復[11]。其次具備較好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 可預防內皮細胞間損傷, 快速調節血管凝血機制, 抑制局部B細胞分化, 提升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 抑制多種炎性因子釋放。通過干擾細菌細胞壁合成而起到抗菌、殺菌作用。服用后1 h左右即可溶于血中, 3 h左右血藥濃度即達峰值, 藥物半衰期為2 h左右, 經小腸吸收后廣泛分布于胃腸組織中, 主要經肝臟代謝, 在體內積蓄較少[12]。同時該藥對人體代謝率影響較低, 因此能更集中的作用于病灶上。但隨著近年來耐藥菌出現速率不斷加快影響, 部分病原菌對奧美拉唑敏感度有所降低, 治療效果隨之影響。替硝唑屬于硝基咪唑類抗菌藥物, 具有長久、高效的抗菌特點, 因具備硝基, 經人體吸收后, 可轉化為一種細胞毒, 與轉運RNA結合, 能快速抑制細菌生長, 緩解炎性癥狀。對多數β-內酰胺酶穩定, 與青霉素結合蛋白有高度的親和性, 對需氧菌和厭氧菌都具有廣譜抗菌活性[13]。因其穿透力較強特性, 易滲入遠端位置改善胃腸道滋生細菌部位, 減少細菌滋生及糾正炎性反應來改善局部環境。與奧美拉唑聯用可進一步提升藥理作用, 增加局部組織藥物吸收、利用率, 相互作用藥物持續時間更長, 充分發揮抗菌作用, 調節胃腸功能, 改善微循環, 縮短療程[14]。后續研究中針對替硝唑與奧美拉唑聯合治療安全性進行分析發現, 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11.11%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8.89%,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推測原因, 患者服用奧美拉唑后, 因其病癥特點及個體因素影響, 藥物治療效果及安全性都存在一定差異性, 與替硝唑聯用可降低藥物綜合作用, 減輕藥物藥理作用對人體不良影響。同時兩者聯合使用可切中病機, 殺死細菌及病毒, 促進胃腸黏膜恢復, 維持黏膜血流循環正常, 減少胃酸分泌, 提高黏膜屏障效果, 加速腸黏膜藥物吸收, 確保菌落平衡, 提升藥效持久性, 快速緩解病情。李彬龍等[15]將收治的320例消化道疾病患者隨機分為兩組, 分別采取替硝唑及聯合奧美拉唑治療, 治療結束后通過對比兩組幽門螺桿菌清除率、不良反應發生率及癥狀緩解情況發現, 聯合組細菌清除率更高, 癥狀緩解程度優于單一采用替硝唑治療, 同時不良反應低, 提出替硝唑聯合奧美拉唑治療可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 徹底清除細菌與病毒, 同時副作用小, 安全性高, 可推廣應用, 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 對急性腸胃炎患者奧美拉唑聯合替硝唑治療療效顯著, 可快速緩解臨床癥狀, 減輕胃腸道炎癥反應, 不良發應發生率低, 治療安全性高, 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朱凱. 中醫辨證施治聯合西醫常規治療急性腸胃炎的療效及對炎癥因子水平的影響. 遼寧中醫雜志, 2017, 46(4):785-787.
[2] 朱潔云, 羅毅灃, 李柏成, 等. 埃索美拉唑與奧美拉唑治療急性非靜脈曲張性消化道出血療效的Meta分析. 中國循證醫學雜志, 2019, 46(8):939-945.
[3] 肖勇, 方玉明, 夏正新. 清熱降逆止血方聯合奧美拉唑鈉治療急性非靜脈曲張上消化道出血胃熱壅盛證臨床研究. 國際中醫中藥雜志, 2019, 41(4):347-351.
[4] 申妮, 張永利, 劉鵬飛, 等. 蘭索拉唑與奧美拉唑對胃潰瘍患者氧化應激水平和內皮功能的影響.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 2017, 51(15):267-269.
[5] 周長懷, 石光蓮. 四聯方案對小兒幽門螺桿菌陽性胃炎近期療效的研究. 中國醫師進修雜志, 2018, 41(11):964-967.
[6] 俞文, 艾尼·阿布都熱依木, 雪來提·艾孜木, 等. 不同劑量艾司奧美拉唑鎂為基礎的四聯方案治療248例維吾爾族幽門螺桿菌性胃炎的療效觀察. 中華消化雜志, 2017, 37(3):172-178.
[7] 王時峰, 郭月皓, 謝艷. 奧美拉唑聯合奧曲肽與胃鏡輔助聯合藥物治療胃出血患者的復發率差異研究. 中國藥物與臨床, 2019, 47(6):860-862.
[8] 王江濤, 何傳雄, 李青燕. 清胃愈瘍湯聯合奧美拉唑治療消化道潰瘍并發上消化道出血療效觀察. 四川中醫, 2019, 34(5):312-314.
[9] 蘇珍. 五水頭孢唑啉鈉聯合奧美拉唑腸溶膠囊治療十二指腸炎性潰瘍的臨床效果. 中國醫藥, 2017, 12(11):1699-1702.
[10] 彭廷勇, 何熙國, 周琮凱, 等. 序貫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消化性潰瘍的療效觀察及安全性分析. 實用醫院臨床雜志, 2017, 14(2):88-90.
[11] 李建芝, 高鵬. 楓蓼腸胃康片聯合奧美拉唑和復方嗜酸乳桿菌治療急性腸胃炎的臨床研究. 現代藥物與臨床, 2017, 32(8):1201-1204.
[12] 方海明, 王佳佳, 章禮久, 等 酪酸桿菌雙歧桿菌二聯活菌聯合馬來酸曲美布汀治療急性腸胃炎療效觀察. 安徽醫藥, 2017, 29(7):132-134.
[13] 萬小濤. 楓蓼腸胃康口服液聯合鋁碳酸鎂治療慢性胃炎的臨床研究. 現代藥物與臨床, 2019, 34(6):1765-1770.
[14] 李國梁. 加味逍遙散治療肝胃不和型幽門螺桿菌陽性胃炎療效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9, 69(24):2670-2673.
[15] 李彬龍, 和水祥, 李顏霞. 兩種方案根除消化性潰瘍和慢性胃炎患者幽門螺桿菌的療效對比. 西部醫學, 2019, 54(7):288-290.
[收稿日期:202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