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園 許婷婷 馬雪花 薛彩紅 柴甜甜

【摘要】 目的 探討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藥物療法對視網膜血管性疾病的臨床療效。方法 80例視網膜血管性疾病患者, 采用隨機抽簽法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 每組40例。對照組實施單純視網膜激光光凝治療, 研究組實施抗VEGF藥物療法聯合視網膜激光光凝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治療前及治療1、4、12周最佳矯正視力、黃斑中心視網膜厚度、眼壓。結果 研究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5.00%, 高于對照組患者的75.0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治療1周、治療4周, 兩組患者最佳矯正視力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2周, 研究組患者最佳矯正視力(0.25±0.08)LogMAR低于對照組的(0.41±0.10)LogMAR,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治療1周、治療4周, 兩組患者黃斑中心視網膜厚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2周, 研究組患者黃斑中心視網膜厚度(213.05±40.20)μm低于對照組患者的(258.50±40.75)μm,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及治療1、4、12周, 兩組患者眼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視網膜血管性疾病患者實施抗VEGF藥物療法聯合視網膜激光光凝治療, 可以有效改善其視力情況, 且治療安全性高, 療效滿意, 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 視網膜血管性疾病;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藥物療法;視網膜激光光凝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8.061
視網膜靜脈阻塞屬于臨床較為常見的視網膜血管病變類型, 而且該疾病發病率僅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發展。視網膜靜脈阻塞可劃分為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以及視網膜分支靜脈阻塞, 其中, 視網膜分支靜脈阻塞發生率約占總發生率的80.00%[1, 2]。視網膜分支靜脈阻塞的誘發威脅因素較多, 包括高血壓疾病、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疾病、凝血異常等[3, 4]。視網膜分支靜脈阻塞容易發生繼發黃斑水腫, 進而導致患者的視力水平明顯下降, 甚至喪失[5]。以往視網膜分支靜脈阻塞的傳統治療方式主要為單純視網膜激光光凝治療方法, 但該治療方式對于提高患者的視力具有一定限制[6]。隨著臨床醫學持續發展進步, 抗VEGF藥物療法被越來越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視網膜血管性疾病中, 而且取得良好療效。本研究旨在探討抗VEGF藥物療法對視網膜血管性疾病的臨床療效,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4月~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視網膜血管性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 采用隨機抽簽法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 每組40例。研究組男19例, 女21例;年齡40~78歲, 平均年齡(55.50±8.50)歲。對照組男17例, 女23例;年齡40~78歲, 平均年齡(55.35±8.75)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單純視網膜激光光凝治療, 研究組實施抗VEGF藥物療法聯合視網膜激光光凝治療??筕EGF藥物療法具體操作如下:治療前3 d給予患者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 4次/d;治療前1 d給予患者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進行結膜囊及淚道沖洗;治療當日, 患者送入手術室后予以常規消毒, 常規鋪巾, 進行表面麻醉, 給予聚維酮碘結膜囊內并停留1 min。接著使用生理鹽水進行結膜囊沖洗, 選擇無菌注射器(1 ml)抽取0.15 ml規格為10 mg/ml的康柏西普眼部注射液, 以專用注射針頭于顳上角鞏膜緣后3~4 mm處進針, 順利進入玻璃體腔給予注入, 并將針頭拔除, 以無菌棉球對注射點壓迫30 s;將適量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涂于結膜囊內, 并常規包扎術眼。1次/月, 持續治療3個月??筕EGF藥物療法后7 d實施視網膜激光光凝治療方法。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治療前及治療1、4、12周最佳矯正視力、黃斑中心視網膜厚度、眼壓。療效判定標準參考參考文獻[7]分為顯效、有效、無效, 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研究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5.00%, 高于對照組患者的75.0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段最佳矯正視力比較 治療前、治療1周、治療4周, 兩組患者最佳矯正視力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2周, 研究組患者最佳矯正視力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段黃斑中心視網膜厚度比較
治療前、治療1周、治療4周, 兩組患者黃斑中心視網膜厚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2周, 研究組患者黃斑中心視網膜厚度低于對照組患者,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 4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段眼壓比較 治療前及治療1、4、12周, 兩組患者眼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視網膜血管性疾病屬于比較常見的臨床視網膜血管性疾病類型之一, 而該疾病繼發黃斑水腫為致使患者視力下降的主要原因。雖然目前臨床治療黃斑水腫過程中使用黃斑區格柵樣激光光凝、玻璃體腔注射曲安奈德(IVTA)均可以起到一定療效, 但是相關臨床數據統計顯示依然有部分患者的視力未得到改善[8]。
視網膜血管性疾病的相關危險因素包括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凝血異常等, 且大部分患者多繼發黃斑水腫, 繼而導致其視力水平顯著下降, 更甚至徹底喪失。臨床治療視網膜血管性疾病方案主要包括藥物治療方案、激光治療方案、抗 VEGF 藥物方案、曲安奈德經玻璃體腔內注射治療方案。其中, 以往臨床治療視網膜血管性疾病的傳統方法包括黃斑區格柵樣光凝治療方案, 而若單獨予以黃斑區格柵樣光凝則對于患者的視力提高存在一定限制。本研究中運用現代診治技術, 觀察常規視網膜激光光凝治療聯合抗VEGF藥物療法治療視網膜血管性疾病的臨床療效。本研究結果顯示:表明, 抗VEGF藥物療法可以起到有效拮抗VEGF作用, 促使VEGF與受體結合受抑制, 從而有助于降低患者的血管通透性, 促進視網膜屏障通透性的調控, 以起到緩解黃斑水腫的作用, 從而提高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 臨床結合視網膜血管性疾病特點, 在給予常規視網膜激光光凝治療的同時聯合抗VEGF藥物療法, 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視力情況及預后, 治療安全性高, 值得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眼底病學組. 我國眼底病近五年十大研究進展. 中華眼科雜志, 2014, 50(11):839-842.
[2] 馬鋒偉, 杜翠云, 程美紅, 等. 康柏西普與曲安奈德玻璃體腔注射治療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繼發黃斑水腫臨床療效的比較. 中華實驗眼科雜志, 2016, 34(9):837-841.
[3] 劉恩. 抗VEGF藥物在視網膜血管性疾病圍手術期的應用價值. 糖尿病天地, 2019, 16(4):79.
[4] 陸方. 正確認識嬰幼兒視網膜血管性疾病中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藥物與激光光凝的應用. 中華眼底病雜志, 2018, 34(5):429-431.
[5] 李娜, 齊艷華. 球內注射抗VEGF藥物對晶狀體的影響. 國際眼科雜志, 2017, 17(11):2065-2068.
[6] 胡浩, 江靈莉, 林然, 等. 眼部抗VEGF藥物應用現狀. 養生保健指南, 2017(2):84-85.
[7] 張貴寧. 前列地爾治療視網膜血管阻塞性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臨床醫學工程, 2015, 22(3):329-330.
[8] 陳有信, 湯加. 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治療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問題與挑戰. 中華實驗眼科雜志, 2019, 37(1):1-4.
[收稿日期:2019-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