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職平面設計專業的軟件教學中,我們會面臨不同特點和不同學習狀態的學生,如何根據學生的特點與狀態,通過開展差異性教學,最大限度的讓學生掌握軟件中不同工具的應用和相關技巧的學習,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軟件的能力,為后續平面設計的綜合訓練做好準備,是十分重要的。
關鍵詞:平面設計專業軟件教學;差異性教學
在平面設計專業的軟件學習中,主要是以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軟件的學習為基礎的,這三個軟件是平面設計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是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課程,也是今后學習平面設計類綜合設計課程的技能基礎,因此十分重要的。通過對不同軟件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圖形的繪制、文字的創建、路徑的編輯、圖像的色彩和色調調整以及圖像的各種編輯方法等等。因此,怎樣運用新的教學方法,依據學生不同的特點,開展差異性教學,讓不同特點的學生都能很好的掌握相關軟件的應用,提高圖形、圖像的處理和創作能力。
1 學生間存在的差異
1.1 學生學習意向與興趣的差異
在中職平面設計專業的學生中,一類學生是因為喜愛平面設計專業,對于專業的學習興趣濃厚。一類學生是家長要求選擇的,是屬于被動接受型,這樣的意向與興趣,就形成了他們不同的學習態度。
1.2 學生不同學習態度的差異
每個學生在學習中反映出不同的態度差異,就會形成不同的結果。于是學習興趣濃厚的學生學習時態度認真,積極向上,會思考,做好記錄,不懂就問,能夠反復練習。因此學習掌握技能快,成績穩定。而那些被動接受型的一類學生學習態度一般隨機變化,但接受能力較快,雖有一定潛力,但缺乏反復練習精神,成績不穩定;另一類學生學習態度不好消極怠慢,不懂不會請教,也不夠虛心接受別人意見,所以學習基礎差,成績不理想。
1.3 學生認知能力的差異
學生的認識能力差異也是客觀存在的。如在學習Illustrator軟件中鋼筆工具的應用時,有的學生學習速度快,接受能力強,能快速的掌握鋼筆工具的用法,并繪制出流暢的線條;但對于那些反應慢,理解能力也較差的學生,在用鋼筆工具繪制線條時,總是很難掌握操作上的技巧,繪出的線條不能達到操作上的要求。
這些差異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教學過程及其結果。個體差異不可避免地成為影響教學活動的重要因素之一。于是,我們需要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運用不同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他們的學習態度,強化操作技能技巧。
2 實施差異性教學
如何針對學生的不同差異,讓學生都能夠喜愛上這些軟件,掌握它們之間的不同用法、技巧與特點呢?
2.1 激發學生興趣,明確學習內容
興趣是一種無形的動力,當我們對某件事情或某項活動感興趣時,就會很投入,而且印象深刻。因此,在開始上軟件課時,收集各種利用軟件制作出的圖像,包括滑稽有趣的、漂亮的、神秘科幻的。從視覺上,抓住所有學生的視線,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往往學生看到這些圖片都會發出笑聲、感嘆聲、贊美聲。這樣我順勢引導,激發學生想要做出這樣圖像效果的熱情,引申出這些神奇的軟件,使學生了解及明確我們將要學習的相關內容,觸發學生學習軟件的興趣。
2.2 采用問題引導與游戲形式結合,激發學生活力
在課堂中,通過問題式的導入,可以幫助學生快速進入課堂狀態,并回顧學習過的相關內容。以學習Photoshop軟件選取工具為例,教師準備三組不同的選擇前和選擇后的圖片對比,設置問題1,你知道的選取工具有幾哪些?設置問題2,將剛剛說出的選取工具列出來,讓學生進行連線游戲,找出三組圖片對應的選取工具?設置問題3,為什么選擇這種選取工具,理由是什么?并簡單說說提取方法?這樣幫助不同差異的學生,快速進入課堂,開動腦筋,使不同差異的學生都能獲得回答問題的機會,結合游戲方式,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活力。
2.3 進行分組合作,實現相互學習與競爭
分組合作學習是常用學習形式之一。為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協作溝通能力,老師通常會選擇設置小組合作項目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綜合應用。那哪種分組方式是合理的呢?于是,學生的差異性是有效分組的天然資源和必須考慮因素。分組過程中將實踐操作能力較強、組織領導能力強的學生選為小組長,學習能力較好的作為中間力量輔助小組長,將學習能力較弱的平均分配在各小組中。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小組長充當“老師助手”的角色,而每個組員也都有當“老師助手”的可能。在合作解決相關問題的方法探討中,每位組員都可將自己的想法、思路和其他組員共享,通過這一過程,推動共同進步。
通過小組合作,培養了團隊合作意識,也產生了小組間的相互競爭,小組內成員為了不讓自己小組掉隊,會加強合作,互相督促、幫助;這樣,學生也能通過自己的方式接受到知識,并使得能使課堂更生動更豐富,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提升。
2.4 設計不同星級的作業,適用不同差異的學生
設計有層次的作業,使不同水平的學生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都有提高,都有收獲,這樣使有差異的學生都得到發展。教師考慮學生的差異,并不意味著消極被動地適應學生的差異,而是讓學生通過自己努力都能完成,又不帶來過大的壓力,使每個學生的學習潛能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于是,在作業的布置中,安排必做題和選做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自主地進行選擇。學有余力的學生,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掌握比較好的,他們有能力完成選做題,很好地把握工具的靈活應用。對于成績一般的學生來說,必做題是能夠在他們能力內完成的,能從簡單的題目中,獲得成就感,如果有興趣,還能挑戰一下選做題,可以更加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如:蒙版的創建學習中,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星級作業:
一星級:能利用蒙版中的一種方法,完成下面二組圖片的效果,并寫下操作過程;
二星級:能利用兩種不同蒙版創建方法,完成下面二組圖片的蒙版效果,寫下操作過程;
三星級:能利用所學習的蒙版創建方法,完成以下圖片效果,說明利用的哪種蒙版方式,并寫下操作過程;
這樣的作業設計靈活性比較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和學習情況進行選擇,既能夠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又能夠使得不同層次的學生能獲得成功體驗。
2.5 針對特點,進行差異性與多元化評價
評價的主要目的是激勵學生的學習,促進學生的發展,不是單純的以成績的好壞進行評判,進行劃分。正確的學生觀是"沒有差生,只有差異"。教師對學生評價時,不能簡單地以考試成績為指標,要從多方便考察學生情況。既要考察學生理論掌握的情況,也要考察學生技能操作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意志態度等。課堂中,需關注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參與度、積極性、合作性等;要關注學生的作品成果,更要關注學生的創意思維。對學生的評價需根據個體的不同,作出激勵性、針對性的、客觀性的評價外,還需要更多人成為評價的參與者,除了老師評價還需要小組評價、個人評價、企業導師的評價,將這些評價進行綜合考量,這樣學生才會對評價結果進行認同和接受。如教學中,采用“激勵性評價”,可以強化不同差異的學生獲得成功的情緒體驗,使其自我感覺良好,激發繼續嘗試的興趣,保持積極探索的興趣。當操作能力較強的學生完成某項操作演示時,我會說“**同學操作非常熟練,講解也比較詳細,非常棒”,當操作能力較差的同學進行操作演示時,我會說“**同學進步很快,掌握了**工具的使用,繼續加油哦!”通過不同的評價語言,幫助促進學生個體的發展和潛能的激發。
總之,學生之間的差異是客觀的,教育的作用不是消除差異,而是承認差異,尊重差異,使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我們在教學中應該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學有所獲。
參考文獻
[1]華國棟.差異教學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作者簡介
羅蓉(1981-),女(漢族),湖南常德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計算機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