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良
摘? ?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網絡平臺為師生互動搭建了一個全新的交流渠道,以網絡為載體的高校思政課迅速發展起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要順應這一時代大潮,不斷探索學生評價機制的變革,建立高校思政課網絡教育平臺,以服務于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文章從高校思政課網絡平臺學生評價機制面臨的挑戰出發,提出優化高校思政課評價機制的建議,以實現對學生的有效評價。
關鍵詞:網絡平臺;思政課;高校;評價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0?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0)03-0059-02
隨著高校思政課與網絡平臺的關聯越來越密切,對學生評價不僅憑學生課堂成績的單一評價來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發展,還應強調對學生思想全方位的評價,對學生思想評價的合理有效,將學生日常行為和思想狀態的保護和利用加入到高校思政課網絡平臺學生評價的范疇之中,這成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1]。強化思政課評價指標和思想政治評價工作實踐的基本要求,以網絡思政課教學為核心的發展導向,實現線上線下雙向評價機制。
一、高校思政課網絡平臺學生評價機制面臨的挑戰
教育主體觀念相對滯后,網絡平臺素養教育有待提高。隨著網絡技術的普及,高校思政課網絡平臺教育主體觀念相對滯后導致了高校思政課網絡平臺發展緩慢。網絡平臺素養的缺失阻礙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開展。教育的主體和客體需要不斷更新自我概念,與時俱進。道德應該是人的身心修養,心靈內化為道德,行為外化為道德,二者都是“道德”。內化道德體現在學生的精神境界、人格等隱性品質上,外化道德體現在學生的實踐行為上,二者都很難量化,量化評價會立竿見影,避免不易量化的內容[2]。在高校思政課網絡平臺學生評價機制下,一些教學內容與現實的教育目標脫節,需要不斷改進和更新。一提到高校思政課,許多大學生會感覺“頭疼”,這是由于過去“一書”“一人”的傳統“灌輸”教育模式導致的,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接收效果,造成了學生的反感情緒。
(一)評價內容與實際脫軌
目前,一些高校的大學生思想政治課網絡平臺評價內容與實際脫軌,盲目跟風地追求綜合化,沒有真正面向社會各行業、各地區的發展,沒有具體政策規劃,不能培養出特色人才。網絡課程無法實現對學生實踐行為的考核,德育課程評價的內容仍以書本知識為主,缺乏對大學生思想品德和價值觀的關注。傳統的思想品德課中,學生通過一次筆試來判斷自己的思想品德成績,這是一種普遍的做法。傳統的評價內容與實際脫軌,忽視了對學生的價值觀、態度、情感及行為的把握。
(二)缺乏監督機制,網絡輿情復雜多變
在法律法規方面,網絡平臺技術的不斷完善和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缺乏一定的制度保障。在進行高校思政課網絡平臺學生評價時,沒有充分考慮學生思想道德情況,也沒有合理地解決大學生思想道德問題的方案。評價手段上比較單一,在高校思政課網絡平臺學生評價考核中,有些教師過于注重外顯的、定量的和近期的成績評價,評價機制上不具有科學性和全面性,價值標準注重實踐性,使大學生情感淡漠,行為失范,專業知識模糊,無法正確處理個人發展與國家利益、職業理想與信念的關系。同時,大學生健康成長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缺乏監督機制,網絡輿情復雜多變造成高校思政課網絡平臺學生評價機制可能存在不完善、不規范等問題。
二、優化高校思政課網絡平臺學生評價機制的建議
(一)轉變觀念,完善網絡平臺體系
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滿足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需要和期望。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平臺學生評價機制的改革,是對傳統評價機制的挑戰。面對這一觀念的轉變,我們就要判定合理有效的方法與手段來完善網絡平臺體系的評價機制。定期開展專業水平評估,利用新媒體時代帶來的機遇,創新思想政策,精心組織全校師生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3]。高校思政課網絡平臺提供的教育內容質量影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高校思政課網絡平臺的發展不斷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內容層面提出新的問題。使高校思政課網絡平臺學生評價機制更加規范化、組織化、實踐化。加強內部監督,完善開發網絡平臺,高校內應該設置思政課內部監督評估系統,加強對高校思政課網絡平臺學生評價機制行為客觀性、公正性、全面性的監督,及時發現那些潛藏的不易發現的問題進行修正,對薄弱環節進行改進,對違規行為進行懲處。加強高校思政課教師溝通交流的有效性和及時性,聯合起來構成學生評價機制機制,對不良行為進行舉報獎勵,帶動學生積極性參與進高校思政課網絡平臺建設。增強高校新媒體話語傳播的有效性,微信、微博、論壇等網絡平臺所呈現的社交網絡軟件的廣泛使用,對大學生的日常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4]。高校要高度重視對高校思政課網絡平臺傳播內容的監督,充分發揮思政課網絡平臺與其他媒體的合作戰斗力。結合高校思政課網絡平臺和其他媒體的優勢,完善監管體系,完善評價機制,不斷推進高校思政課網絡平臺學生評價機制的完善。
(二)改變課堂教學方法,科學設計思政課評價標準
高校思政課網絡平臺學生評價機制對于學生各個方面都應該有所涉及。針對于當前課堂教學方法和思政課評價標準狀況予以了解,并做出妥善的處置。在對高校思政課網絡平臺進行指導工作的時候,首先要改變課堂教學方法,大學生正處于知識學習和經驗積累的關鍵時期。他們思維發散,對外部環境充滿新鮮感,能夠挖掘深層次的思維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判斷能力。其所具備的綜合性較強,特別是管理方面仍然留存著非常完善的系統模式。除此之外,科學設計思政課評價標準也都是應該基于一定的形式來執行,并且將管控范圍劃定下來。在高校思政課網絡平臺管理活動開展的過程當中,還是應該構建起一項綜合性比較強的學生評價價標,從而促進高校思政課學生評價工作的又好又快完成。從終結性評價向過程性評價轉變,使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評價達到和諧統一,將終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充分發揮新媒體傳播的作用,逐步深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和發展的有效性。網絡話語的產生和應用,既是網民話語交流的特點和表現,也是大學生虛擬雨景之間交錯的生活方式。要因材施教,完成學科規定的教學任務。
(三)營造和諧校園氛圍
拓展網絡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陣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發展離不開注重評價主體,營造和諧校園氛圍的不斷改善。保護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廣泛性與保護方式的隱蔽性的發展能夠展現概念、對象、主體、工具以及組織形式,同時也可以展現高校思政課網絡平臺學生評價機制本身的優勢。通過網絡平臺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道德判斷的結果更接近事實,此外,注重評價主體的學習效果,使用思想評價權重加以強化。通過評價標準強化,既可以發現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習內容的理解。如果學習得不到及時強化,學習的內容就會衰退。高校思政課網絡平臺學生評價機制中很少使用統一標準導致評價機制沒有側重點,課程內容和教學過程應該以一種可觀察、測量的形式來進行,學生的思想道德成績不應隨著學習和生活的變化而變化。最后一點就是高校思政課網絡平臺的評價標準選擇上,網絡平臺上的評價標準應該具有典型性,因為教學中的評價標準本來就具有解釋說明知識點的作用,如果在舉例子上面出現了分歧不僅引起學生的困擾,更有可能誤導學生。對高校思政課網絡平臺學生評價機制中,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應該要更注重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用語來創造語境,讓學生更充分的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和作用。
高校思政課網絡平臺學生評價機制有助于促進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選擇正確的成功途徑,高教部門要制定大學生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規劃,在一次又一次反復探討中確立高校思政課網絡平臺學生評價機制的重要地位。高校思政課網絡平臺學生評價機制是新時期教育培養大學生的重要工具,面對西方思想的“侵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張娟.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思政課網絡教學陣地拓展探究[J].四川省干部函授學院學報,2017,(4).
[2]王詩淵,吳仕金.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探索[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31).
[3]李穎芳.新媒體兩面效應對高校思政課的影響和對策[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5,(4).
[4]楊文斌.新媒體的話語反思與“思政課”的話語設定[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5).
[責任編輯? 高? ?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