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高升 盧繼武 代揚 王華
摘 要 提出了對高等院校學科文化內涵進行深度挖掘和高度凝練的思路與方法,探討了先進學科文化的全流程多維度寬域廣泛傳承舉措,并以電氣信息學科群文化為例,就具體推進方法和措施進行了詳細闡釋。相關研究進展對于推動“雙一流”建設具有牽引性和基礎性作用。
關鍵詞 電氣信息學科群 學科文化 文化傳承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1.020
Deep Exploration and Multidimensional Inheritance of
Electrical Information Subject Group Culture
LI Gaosheng, LU Jiwu, DAI Yang, WANG Hua
(College of Electrical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2)
Abstrac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ethods of excavating and concreting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disciplin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robes into the measures of inheriting advanced disciplines and cultures in a wide range and in a multi-dimensional way. Taking the culture of electrical and information disciplines as an example, the specific methods and measures are explained in detail. Relevant research progress plays a tractive and basic role in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first-clas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deas and methods of deep excavation and highly concise connotation of discipline cultur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obes into the whole process, multi-dimension and wide-ranging inheritance measures of advanced discipline culture, and takes the culture of electrical information discipline group as an example, expounds in detail the specific promotion methods and measures. Relevant research progress plays a tractive and basic role in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First-Class".
Keywords subject group of electrical and information; subject culture; culture inheritance
0 引言
學科文化是學科與文化的融合,是學科的靈魂,既包含學科特征,又帶有文化內涵,是學科核心競爭力的文化體現。近年來,學科文化建設及其影響得到了廣泛關注,很多研究人員從不同的角度探討了學科文化的內涵、特性、發展及其功能等。黃長麟等研究了高等教育學學科文化的內涵,[1]溫洪泉等研究了高校學科文化與校園文化的融合互動,[2]許莎等研究了基于學科文化的一流學科建設,[3]李雪婷等研究了學科文化對大學生職業發展的影響。[4]
在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雙一流”建設工作有力牽引下,對學科文化及其作用的研究得到了快速的推進。范玉鵬等探討了一流學科建設中的文化困境及其對策,[5]崔延強等認為一流學科建設需要一流的學科文化引領,[6]黃超等開展了一流學科群建設的文化調查與兼容性分析,[7]劉偉等探討了一流學科文化傳播力提升路徑。[8]
在此形勢下,本單位對電氣信息學科群的文化內涵開展了深度挖掘和高度凝練方面的研究與分析,并探索了學科文化的多維寬域廣泛傳承方法。
1 學科文化內涵挖掘與凝練
1.1 深度挖掘學科淵源與文化內涵
高校是先進文化的優良傳承地,高等教育特別是現代大學應該發揮積極作用,開展卓有成效的新時代文化傳承教育。而落實到具體的實施層面,每個學科應該結合各自的歷史與現狀,建立和發展具有標簽特色和指導意義的學科文化。
為此,首先需對本學科先進文化的內涵進行凝練與總結,在黨的大政方針指引下,結合校情和專業特點,挖掘并發展獨具特色和辨識度的新時代學科文化。
對于黨在新時代的創新理論和先進思想,要組織開展經常性的學習,及時掌握“三嚴三實”、“兩學一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創新思想,并與學校、學院、學科、專業情況進行結合,筑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勇于擔當,求真務實。
電氣信息學科群立足湖南大學,可充分發揮湖南省、長沙市及學校豐富的優秀傳統文化、近當代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先進文化資源,在多處愛國主義教育教學實踐基地的配合下,有潛力和基礎提煉并抽象出較為高端的文化內涵。
具體來說,需認真理解和深入挖掘岳麓書院千年學府、湖南大學百年名校及電氣信息百年學科文化精髓,切實發揚湖大人“經世致用、實事求是”的務實作風,大力弘揚電氣人“敢為人先、兼收并蓄”的創新精神,形成獨具特色的學科文化。
1.2 高度凝練學科文化內涵與精神
在挖掘歷史淵源和分析學科特色的基礎上,需進一步通過多種形式,對相應的學科群文化進行高度凝練與概括。
弘揚岳麓書院“重踐履、務實學、通時務”的優良傳統,緊密結合新時代社會現狀,發展書院學規,大力提升學生創新知識、引領社會的素養以及迎接人生挑戰的能力,并將該思想體現到學科文化中,以期最終影響和提高學生的職業規劃與發展目標確立。
本單位高度重視學科文化內涵的凝練與發展,近年來先后組織相關專業專任教師、教學管理人員和畢業生等有關方面代表進行了專題研討,為形成和發展體現特色、便于傳承的湖南大學電氣信息學科群文化內涵奠定了良好基礎。
本單位編輯出版了學科發展史志,初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學科文化和學科品牌,努力為國家和民族培養視野開闊、品德優良、知識豐富、本領過硬,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科學精神與創新能力的高素質電氣信息人才。
2 學科文化內涵傳承與推廣
2.1 多措并舉,創新手段
要想使凝練形成的優秀的學科文化發揮作用,就離不開扎實有效的多維寬域廣泛傳承。為此,需大力創新文化宣貫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綜合運用傳統媒介、自媒體/新媒體/融媒體及課堂教學、實踐實訓、現地見學、會議、專題講座、慶典等多種渠道和場景開展學科文化傳播。依托入學教育、課程思政、思政課程、入黨培訓、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制訂與宣講、畢業典禮、優秀畢業生返校等多個環節,并通過班主任、學生助理等多方的浸入式長期引導影響,實現全方位全流程的文化傳承教育。
通過思想政治類課程的教學改革,探索優秀紅色文化與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和多樣化認知結合之途徑,為大學生進行思想上的深度洗禮,增強大學生的文化自信。積極組織教師參與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研究和競賽。在專業課程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將學科文化嵌入日常授課過程,伴隨專業授課內容出現,實施有效的課程思政建設,達到更有說服力和感染力的教育引導。
此外,還可以制作和懸掛包含學科內涵的橫幅、標語、標牌,定制和發放文化衫、書簽、紀念冊,設計帶有學科文化宣傳口號的飲料包裝等,通過這些直觀的物品展示,可使文化傳承獲得更為直接的載體,近距離地影響學生思想,傳播學科文化。
在文化傳播方式上,可結合校園開放日、大學生夏令營、優秀學子回母校等活動,推廣別具特色的大學精神和學科文化。
除年級輔導員之外,電氣信息群各專業各年級為每個自然班選配一名優秀的專業課老師擔任班主任老師,并選配兩名優秀的本專業高年級學生作為管理助理,并提高對文化傳承方面的要求,通過班主任和學生助理的講座、談心、班會等形式,開展文化傳承教育。
2.2 全程發力,持之以恒
為了使學科文化廣泛認知,深入人心,還需要在人才培養的全流程各環節均進行滲透貫穿,實現學生在校期間從入學到畢業的“產品全壽命周期”持續宣教傳承。在招生、培養、畢業的全流程強化有關工作,引導相關專業方向的大學生傳承和發展優秀文化,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堅定理想信念,取得了良好成效。
在新生的入學教育階段,主要在校情、院情和專業情況介紹環節中融入國家、學校和專業學科文化內涵與傳承方面的闡述,并與軍事訓練有機結合,為學生奠定良好的文化認知基礎。
在優秀學生黨員發展階段,借助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開展經常性培訓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機會,加強大學生思想先進性建設,合理設置黨課內容,增進其文化傳承功能。
在學科的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和課程體系設置與調整過程中,加大文化傳承內容所占的比重,并通過新媒體與傳統方式相結合的手段,借助“湖南大學”、“麓山電苑”等微信公眾號和年級、專業、學科QQ群等平臺進行實時推送,在學生中廣為傳播。
在畢業和離校環節,注重加強和提升儀式感,通過精心設計和組織大范圍的畢業座談會、離別懇談會、大型畢業典禮、學位授予儀式、畢業聯誼晚會、總結表彰互評大會及重訪實驗室、填寫調查問卷、留下一封信等活動,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進一步加強學生對學校、學科和專業的認知,提升榮譽感和認同度。
借助于上述一系列組合舉措的有效實施,湖大精神、書院精神及電氣信息學科群的文化認知和傳承效果得到了顯著提升。
3 結束語
當前,世界一流學科建設穩步推進、快速發展的大環境已然形成,在先進學科文化的凝練、傳承與發展方面必須堅持正確的方向,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核心作用,以黨的先進理論指導工作,以主人翁的姿態推進學科群的建設發展。進一步挖掘學科發展歷史和文化傳承特點,健全與學科群發展層次相適應的網絡平臺,推出系列網絡文化精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有助于形成獨具特色的學科文化和學科品牌,并建立卓有成效的傳播途徑。
基金項目:湖南大學校級教學改革研究課題“電氣信息學科群文化建設與傳承方法研究”(編號:JY201806)
參考文獻
[1] 黃長麒.高等教育學學科文化的內涵分析[J].高教學刊,2019(10):194-196.
[2] 溫洪泉.談高校學科文化與校園文化的融合互動[J].現代交際,2019(13):14-16.
[3] 許莎.基于學科文化的一流學科的建設[J].文學教育,2019(2):102-103.
[4] 李雪婷.大學學科文化對大學生職業發展的影響[J].教育教學論壇,2016(12):28-29.
[5] 范玉鵬.一流學科建設的文化困境及其突破[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2):69-74.
[6] 崔延強.一流學科建設需要一流的學科文化引領[J].山東高等教育,2018(3):5-6.
[7] 黃超.一流學科群建設的文化調查與兼容性分析[J].中國高校科技,2018(3):41-44.
[8] 劉偉.一流學科文化傳播力提升路徑探析[J].教育評論,2018(9):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