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靖霞 王金杰
摘 要 國際化是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全英文課程是推進教育國際化的一種有力途徑,可以讓世界了解中國的高等教育,也有利于拓寬師生國際化視野,提升高等教育國際化建設進程。全英文課程“化學基礎”是本科化學相關專業的基礎平臺選修課,本文通過“化學基礎”課程的全英文教學實施過程中的現象與問題提出了一些推進英文教學的實施建議。
關鍵詞 本科化學教學 英文教學 課堂教學 化學基礎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1.045
Teaching and Thinking of Undergraduate Course
"Fundamentals of Chemistry" in English
YANG Jingxia, WANG Jinjie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Shanghai 201620)
Abstract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an inevitable tre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English-language course is a window for the world to understand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It is conducive to broadening the international vision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improving the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English-language course "Fundamentals of Chemistry" is the basic platform elective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 chemistry major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promo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English teaching through the phenomena and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nglish-based teaching of the "Fundamentals of Chemistry" course.
Keywords undergraduate chemistry teaching; English teaching; classroom teaching; Fundamentals of Chemistry
2005年頒布《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以來,中國高校在圍繞“雙一流”的建設中不斷進行教育改革,努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水平,抓住一切機遇。而其中不乏吸引國外的優秀人才來中國學習,“走出去”戰略步伐不斷加快,迫切需要高等教育國際化。[1]而國際化最方便的途徑為以課程為依托,建設學科重點,將國外優質教育資源有效融合到國內全英文課程體系建設,實現中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化。為了增加學生用英語順暢地交流專業知識,專業知識的全英文教程也是很必要的。這不僅僅是學生本身升學和深造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和國家發展的需要。[2]
1 全英文課程“化學基礎”開設的可行性與意義
拓寬學生國際化視野是培養高素質人才不可缺少的部分,不僅需要提升學生國際溝通與交往能力,更需要高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1]而加強國內高校與世界一流大學和學術機構的實質性合作的有效手段就是通過全英文課程體系建設,這樣不僅能為中國高校學生了解世界打開一扇窗戶,將國外優秀的教育理念與科學技術引進來,也能吸引國外學生來中國留學,讓世界了解到中國高等教育。[3]
化學作為基礎課,是綜合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但一些基礎專業詞匯的缺失,導致后續更高深專業化學課程的全英語授課受阻或效果不佳。“化學基礎”所選用的教材為高等教育出版社翻印的國外優秀化學教材《Fundamentals of Chemistry》,從最基礎的化學知識開始講授,與高中知識部分重合的基礎上進行提升,并與生活實例緊密結合,保證了高校新學的較好的結合度與接受度。此外,每年有大量的海外留學人員返回國內,為國內的英文教學提供了優秀的師資力量。國家大力推廣中學英文教育,使得每年進入大學學習的學生英文水平都有不錯的基礎。綜合以上,全英文課程“化學基礎”的開設是完全可行的。
2 全英文課程“化學基礎”的教學實踐方式
2.1 教材選擇
為了保證將國外教育方式及思維引入,本課程選擇了高等教育出版社翻印的國外優秀化學教材《Fundamentals of Chemistry》作為教材。該書的價格僅為原版英文教材的十分之一,不僅保證了原版的思維,較為合適的價格也能讓國內師生接受,提供了可以操作的平臺。該書深入淺出的介紹了化學相關的基礎知識,而且又有大量與生活相結合的閱讀資料,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每個章節后都有大量的習題,有助于學生的課后復習。教材內容涵蓋了物質和能量,計量基礎,元素、原子、周期表,原子結構:原子和離子,無機物的命名、分子式和用途,元素的周期性質,化學鍵,化學反應,化學方程的計算基礎,氣體,液體和固體,溶液,反應率和化學平衡,酸堿,氧化還原,核化學基礎,有機化學,生物化學等多個方面,涉及很多基礎詞匯,為化學專業的學生進行后續的專業英語學習打下基礎。
2.2 課堂設置
本課程是設置在本科一年級下學期開設的,為了讓剛進入大學的學生有個適應的過程,又在物理化學、有機化學開設之前給學生們進行一個復習。課堂設置主要從以下幾點考慮:
(1)課堂周次:針對課程設置為32學時來講,有8周*4課時和16周*2課時兩個選項。為了讓學生能有充分的復習消化時間,推薦16周*2課時。
(2)內容側重:《Fundamentals of Chemistry》所涉及的內容80%都是進入大學之前學過的,但所謂的專業詞匯學生并未接觸。因此教學中需要根據學生知識結構來調整專業知識和英文專業表達的側重點。例如開始階段更多講授簡單知識的化學英語表達,而中后期課堂關注更多的偏向專業知識講述。某種意義上更像是英文課程,只是用化學相關的詞匯來呈現。
(3)課堂練習:由于該課程更多的還是要熟悉英文的專業詞匯,而對于英文學習來講,聽說讀寫是比不可少的。而由于中國的學習方式,課后學生并沒有機會進行口語練習。因此,課堂練習主要集中在專業術語的表達上,而非一些中文課堂中常見的計算或者邏輯練習。計算或者邏輯練習部分基本放在課后作業。
(4)教學方式:除了常規的課堂教學外,還通過對分易網上平臺進行課外資料發布,以中文資料的形式來彌補課上部分知識的英文理解困難。此外,該平臺還提供了師生的溝通渠道,可以達到有問題及時溝通解決的目的。
(5)考核設置:為了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該課程中,考核采用考勤(10%)+作業(20%)+開卷考試(70%)相結合的辦法。考試時允許學生帶書本、字典等紙質參考材料,但不允許電子設備的存在。
3 存在問題與反思
目前英文課程建設中普遍存在以下問題:內在驅動力不足以及項目經費不足。[4]項目經費問題是國家、政府、學校層面支撐的情況,而內在驅動力則是學生自身是否感興趣等情況。前者并不容易解決。而后者通過相應的調整則可以得到一定的緩解。學生參加全英語“化學基礎”課程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兩點:
(1)學生態度不積極。有針對是否感興趣選修全英文課程的調查,數據表明,[5]有興趣嘗試的學生為72.2%,其中29.6%為很感興趣;而有顧慮的學生為24.3%,主要是擔心全英文課程聽懂較難,導致考核較難通過;另有3.5% 的學生表示還沒想好。結果說明全英文課程還是很有潛力的,但是由于學生英語聽力和口語的水平較為薄弱,學生擔心自己英語水平能否跟上教師的節奏,是否能聽懂課程內容。因此,全英文課程建設在講授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關注學生英語水平的缺陷及想提高英語的心理需求,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來調整課堂英語語言與專業知識的側重點。
(2)手機依賴癥嚴重。目前手機普及率為100%,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基本都在學校,有利于學生與家長及教師的溝通,現在很多的教學活動和生活娛樂活動也都需要使用手機,基本沒有辦法杜絕手機。有些學校采用信號干擾的方法迫使學生從手機中解脫出來,更好的關注課堂內容。而目前隨著網絡智能化的發展,各種基于網絡平臺的教學方式也在慢慢普及,想對分易、學習通等都能很好的融入到課堂提問、作業收集等。因此,可以選取合適的平臺將手機適當地引入課堂,采用“疏”的方式替代“堵”,來提升教學效果。[6]
4 結束語
全英文教學的目的是專業知識的傳授和英語表達,但實際操作中卻不免存在會存在一些不如意,有時會過分強調英文表達而忽略新的專業知識的傳遞。因此“化學基礎”選擇一本大部分為高中知識的英文教材可以做到兩者同時兼顧。教學過程增加課上口語訓練,學生也很感興趣,有助于及時復習。通過開卷考試的模式減輕學生的英語專業課程學習壓力,積極借用網上教育平臺,提高學生的英語專業課程學習興趣。
*通訊作者:楊靖霞
本文受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教學建設項目“《化學基礎》全英語課程建設”(編號:K201804001)支持
參考文獻
[1] 尤翔程.關于全英文課程體系建設的思考[J].廣東化工,2017.44(24):97,106.
[2] 李璐.全英文課程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教育教學論壇,2018(25):210-211.
[3] 周光禮.“雙一流”建設中的學術突破——論大學學科、專業、課程一體化建設[J].教育研究,2016.37(5):72-76.
[4] 李瓊.關于全英文授課項目建設的思考[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10):123,124.
[5] 邱小雷,姚霞,曹強,等.高等教育國際化背景下全英文課程建設探索[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17(4):128-131.
[6] 凌云,邵留,彭自然,等.手機進課堂的疏與堵——以全英文課程《環境科學導論》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8(25):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