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

摘 要 “互聯網+教育”的時代背景下,獨立學院在向應用型高校轉型過程中,對電信類專業基礎課程積極進行混合教學改革,通過雨課堂聯結課前、課上、課后三個環節。以“模擬電路”課程為例,提出了基于雨課堂的混合教學的具體模式,解決了當前獨立學院學生基礎差,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為其它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了實證研究。
關鍵詞 雨課堂 獨立學院 混合教學 電信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1.058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Mixed Teaching Mode Based on Rain Class
——Take the basic courses of telecommunication major in Independent College as an example
LI Xin
(College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Zhixing College of Hubei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11)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from independent college to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 independent college actively carried out mixed teaching reform on basic courses of telecommunication specialty, and connected three links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class through rain class. Taking the course of analog circuit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pecific mode of mixed teaching based on rain class, which solves the problems of poor students' foundation and insufficient teachers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and provides empirical research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other courses.
Keywords rain class; independent college; mixed teaching; telecommunication
信息時代智能終端的普及推動MOOC迅速發展,獨立學院在向應用型高校轉型中越來越注重采用技術手段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混合教學發展迅速。混合式教學,就是要把傳統課堂面授式教學的優勢和 e-Learning(即數字化或網絡化學習)的優勢結合起來,既要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1]2019年7月,以“混合式教學”為關鍵詞在知網上檢索到2018年有1655篇文章,增長率為86%。在“教育+網絡”的趨勢下,雨課堂這種混合教學的智慧工具應用越來越廣泛。
“雨課堂”是清華大學和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于2016年4月推出的一款基于“大數據”的智慧教學軟件,可“全景式”記錄教、學過程的全部數據,在教學過程中覆蓋了“課前-課上-課后”的每一個數據采集環節,由后臺系統翔實地記錄細節性的教學行為數據,[2]真正做到過程性評價,師生只要會使用PPT和微信,就可使用雨課堂。智能手機的普及、校園網的建立為獨立學院開展混合教學改革提供了物質保障。
1 獨立學院電信類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現狀
獨立學院電信專業培養具有電子技術和信息系統的理論知識,掌握電子信息及通信領域的新技術和新方法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其專業基礎課程有電路分析基礎、模擬電路、數字電路、傳感器原理與應用等。這些課程在理論和實踐兩方面都要求比較高,在實際教學中存在多方面的問題:
1.1 學生的問題
本科二批次的學生普片理論基礎差,自學能力弱,自控力不足,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大多數學生不善于與教師溝通,又因為信息素養不足,難以在網上查找到相關的學習資料。故而在專業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一開始都比較積極,但隨著課程內容的深入,專業化程度的加強,很多人就開始打退堂鼓,只求及格,甚至放棄。而這些專業基礎課程是后期專業課程的基石,學不好最終會造成惡性循環。
1.2 師資的問題
理論課方面,獨立學院教師教學任務繁重,一個學期要上三門課,在轉型過程中需要加大實驗實訓的課時,這必然就要減少理論課的課時。教師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為了保障教學進度就很難實現分層教學,個性化的人才培養。實驗課方面,很多專業儀器儀表要反復指導操作學生才能掌握,教師在實驗臺上操作演示,圍觀的學生最多只能有十幾個,老師至少要演示3次相同的操作,學生還不能完全掌握,大量的時間就在重復和回答基本問題,效率低下,教師很難做到精講、細講。故而課題組對電信類專業基礎課程設計了基于雨課堂的混合教學方案并實施了相關課程的教學改革。
2 基于雨課堂的混合教學實踐
混合教學過程主要分為課前、課上和課后三個階段,課前利用微信雨課堂向學生推送網絡或自建的教學資源和學習任務,課上開啟雨課堂實時互動,課后則通過教學日志進行分析總結,具體如圖1所示。課題組早在2017.2就開始對“電工電子技術”實施混合教學,隨后在的2年間,在“模擬電路”、“數字電路”、“傳感器”、“電路分析基礎”課程中都采用雨課堂進行混合教學,具體實施過程如下。
2.1 課前推送教學資源和學習任務
以“模擬電路”課程為例,選取2018級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學生為授課對象,其中1班為實驗班,41人,采用雨課堂授課;2班為對照班,38人,采用傳統方法授課,這兩個班級都是大一新生,采用隨機分班,學情相同。教師在開課時在微信雨課堂小程序上點擊“我要開課”,輸入“模擬電路”就可建立課程,然后點擊“管理”、“新增班級”就可開設不同班級的同一門課,繼續點擊“成員管理”生成二維碼,將這個二維碼推送給學生,邀請他們進入班級,至此班級建立完畢。
獨立學院轉型過程中增大了實踐課的比例,理論課時的縮減就必須提高教學的效率。鑒于學生的基礎和學習能力,課題組通過雨課堂進行輕度的翻轉課堂。課前教師制作本周課程的手機課件,對重難點知識進行語音講解,同時插入自己拍攝的微視頻或MOOC視頻。為保障學生的參與度,需明確告知學生雨課堂的數據是期末成績的一部分,必須完成相關學習任務。
教師制作的PPT最好控制在10頁以內,視頻的時間在8分鐘以內為宜,一個視頻只講一個知識點,并針對所講內容在最后設置2個不同層次的題目要求學生完成,這樣老師可以掌握學生的預習效果,學生也可以知道自己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課堂教學更有針對性。
2.2 課上利用雨課堂實時互動
課堂上,教師點擊“微信掃一掃”登錄,點擊“開啟雨課堂授課”,學生掃碼二維碼登錄課堂。教師在手機端可以查看到課的學生,變相快速點名,同時授課的教案會同步到學生手機。老師手機變成遙控器控制整個教學進程。學生在手機上點擊“不懂”、“收藏”反映學習情況,教師實時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調整教學進度,有的放矢,對“不懂”的知識點課還可發起“彈幕”引發討論。除此之外,教師還可向學生發送習題,通過限時回答檢驗學生聽課的效果。學生回復的答案可以是文字或圖片,其中圖片還可以放大,方便老師進行分析講解或發送給全班同學,以上這些教學活動都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課后雨課堂“課堂報告”推送到教師手機,為學生期末成績提供定量的數據。
2.3 課后基于教學日志進行分析總結
課后,教師可以在雨課堂教學日志中看到學生答題的正確率,從而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同時這些數據還可以EXCEL格式推送到教師郵箱。將這些數據發送給學生,他們就了解到自己的課堂行為會最終影響期末成績,激勵他們在后期有更積極的表現,同時也為老師的過程性評價提供數據支撐。
3 教學效果
學期結束后,實驗班的平均成績為86,對照班的平均成績為79,實驗班明顯優于對照班。通過問卷星進行調查,電信1801班41人有39人填寫了問卷,其中76.92%的學生對教學中采用雨課堂進行混合式(線上+線下)教學模式非常滿意,15.38%的學生滿意;84.62%的學生非常同意本門課程采用混合式教學與傳統教學相比,教學效果更佳;82.05%的學生認為通過本門課程的混合式教學很大幫助了他(她)更好地掌握了相關知識點;87.18%的學生認為雨課堂讓他(她)對“模擬電路”課程更感興趣;84.62%的學生希望在以后的學習中,教師繼續使用雨課堂進行混合教學。以上調查證明了學生對采用雨課堂進行混合教學是非常認可和期待的,本次教改取得了預期效果。
4 結語
本項目通過雨課堂實現了混合教學,將傳統的教學與信息技術結合,讓學生課前掌握教學重難點、課上積極互動、課后碎片化學習。雨課堂教學日志為教師提供了精準教學的有效數據,過程性評價激勵學生對每一個教學環節都不能松懈,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打破的師生交流的屏障。伴隨雨課堂功能的升級,如何更好地利用這一教學軟件提升學生的課堂體驗還需教師不斷實踐創新。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7年湖北大學知行學院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雨課堂的混合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以獨立學院電信類專業基礎課程為例”(課題編號JY201706)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李曉英,王曉蘭,曾賢強.雨課堂對《模擬電子技術》混合式教學的啟示[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7.卷缺失(12):82-84.
[2] 李漢臣,安麗紅,李潤豐.“雨課堂”的智慧教學模式和學生學習全過程評價方法的探討[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7(3):11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