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兒童體適能方面的研究和開展也逐漸得到更多的關注,近些年來,少年兒童健康狀況持續下降已經成為各國普遍關注的焦點,5-7歲的兒童處于體育教育的特殊時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體育基礎,但肢體動作處于初步的發展階段,另一方面,他們存在著欠缺與不足。正處于幼小銜接的關鍵階段,在體育教育中重視兒童的動作發展和課程教育的銜接尤為重要,因此本文從兒童體適能視角對5-7歲體育課程構建的理念、目標、內容、原則等四方面進行論述,形成初步的課程框架,提出自己的建議,豐富5-7歲體育課程理論知識,促進兒童體育課程的發展。
【關鍵詞】體適能;兒童;體育課程
1我國兒童體適能及5-7歲體育課程基本現狀
1.1兒童體適能發展狀況
根據調研報告顯示,我國中小學生身體素質下降趨勢達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在體質與健康問題依然存在很多問題,營養狀況的改善和生活方式的變化,導致我國兒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數量加速增長,耐力素質下降等,具體表現在肥胖問題、勢力問題和體育課的達標問題,兒童體適能存在一定的危害,肌體健康問題如代謝類慢性病開始“入侵”未成年人群體。有些在讀中學甚至小學的學生由于超重、肥胖而罹患糖尿病、高血壓, 不得不長期服用降糖、降壓的藥物。
1.2? 5-7歲兒童體育課程存在的問題
學校教育普遍存在思想觀念落后,對體育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體育課程和其他的語文數學課無法“平起平坐”等問題,在我國尚未形成完善的兒童體育課程體系,現在大部分依然采用的是傳統體育課的教學模式,課程內容與目標簡單,教學方法單一,沒有規范性,因此不能保證兒童身心和心理的健康發展。我國的高考制度對體育的壓制,學生沒有多余的時間參加體育鍛煉,除非升學的迫切需要或者孩子天生體弱多病,家長才會關注孩子的體適能發展狀況。
2? 5-7歲體育課程構建的體適能依據
2.1課程目標構建依據
課程目標是選擇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的基礎,兒童體適能課程在目標構建方面,要從情感目標、運動技能目標和心理健康與適應社會目標進行設計。課程目標具有層次性、階段性、整體性和遞進性的特征,要根據小學的體育課程目標結合5-歲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進行制定體適能課程,要在過程中不斷激發兒童的興趣,促進體適能課程有序開展并達到良好的效果。將傳統的體育課程目標和體適能課程目標結合,為5-7歲兒童設定課程目標,要在培養學生健康的行為和掌握運動技能的同時,激勵她們學習和養成良好的習慣。
2.2課程原則構建依據
查閱文獻期刊,總結5-7歲兒童體育課程構建的原則主要有:游戲原則、適量性原則、多樣性原則、安全原則、科學性原則、身體全面協調發展原則。原則是指在說話、行事時所依據的準則,在工作方面要以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原則、思想性原則、啟發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等。根據體適能分為運動相關體適能和健康相關體適能兩類,需要發展5-7歲兒童的彈跳、爆發力、平衡感、協調能力、心肺耐力和柔韌性等,要發展各個方面的體適能。因此,構建5-7歲體育課程應該嚴格遵循體適能的課程原則。
2.3課程內容構建依據
在兒童敏感期理論中兒童學習的“敏感期”定義是指個體在整個生長發育過程中的某一特定發展時期或階段,對外界環境中的某一刺激極為敏感或可以發展的水平最高。準確把握5-7歲兒童敏感期,使他們學習最適合身體發展的體適能內容,兒童將會更好的掌握學習內容。反之錯過敏感期以后要想達到較高的水平是很困難的,因此選擇合適的體適能內容和敏感期相吻合,對于增強兒童的身心健康具有一定的價值。
3? 5-7歲體育課程構建設計
3.1課程設計理念
兒童體適能課程設計理念是以動作為主,體能為輔,機能墊后。分為四個階段,第一是動作模式、動作技能、運動技能、體能素質;第二是認識發展、語言發展;第三是性格發展、情感發展;第四是心理健康、品格培養。在5-7歲年齡段要遵循培養規則意識,為后階段的專項學習和團隊意識的培養奠定基礎,因此在5-7歲體育課程種要通過動作模式培養規則意識,將更多的動作組合起來,通過情景設計把基本的動作模式融入到課程中。
3.2課程設計目標
為了兒童能夠安全有效的應付日常生活中身體所承受的沖擊和負荷,免于過度疲勞,并有多余的體力去享受體育休閑與娛樂活動的能力:增強兒童的自信心,鍛煉意志,培養勇敢的精神;運動技能目標:培養孩子自學的能力,加強抗干擾的能力,自覺遵守體育規則,有集體主義觀念,提高自我保護意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3.3課程設計內容
課程的制定要考慮到生理學方面,選擇適合5-7歲學生體適能發展的需要內容,根據兒童體適能的定義,5-7歲應該注重培養規則意識。此時期,是激發孩子熱情與愉快的重要時期,要讓孩子在參與游戲過程種感受運動的快樂,促進他們喜歡并保持對運動的熱愛,主要包括身體移動如跑步、爬行、蹦跳、跨越、行走、滾翻等,身體操控如拿捏、抓握、拍擊、拋投、傳接、蹬踢等,身體平衡如直立、彎身、轉體、伸展等。依據體適能內容進行體育課程的設計增添了趣味性,讓孩子在玩中掌握了基本技能。
3.4課程設計原則
課程設計要循序漸進原則、適量性原則、身體全面協調發展原則、科學性原則和游戲性原則,內容的安排上要由易到難,由簡到繁,運動負荷適宜的基礎下鍛煉身體。體適能分為運動相關體適能和健康相關體適能,需要發展兒童的彈跳、爆發力、平衡感、協調能力、心肺耐力和柔韌性等,要發展各個方面的體適能,不宜進行單項的練習,否則影響兒童身體的均衡性發展,5-7歲兒童著重需要注意的是游戲性原則和適量性原則,要在合理搭配和協調上,才能保證得到適宜的刺激,
4總結與建議
4.1總結
構建的兒童體適能視域下5-7歲幼兒體育課程能夠很好的發展幼兒的各項體適能。兒童體適能視角下兒童體育課程的設計原則、設計理念以及內容的選擇,使兒童體適能得到發展,增強運動興趣,培養體育意識,為以后的體育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促進身體和心理健康,培養優秀的意志品質,5-7歲兒童體育課程要注重動作發展,運動技能的掌握以及培養運動習慣,在發展各項指標的同時加強孩子規則意識。
4.2建議
(1)完善體適能課程,把握兒童體適能知識結構,課程研究不斷與時俱進提高研究水平,讓兒童在快樂中學到基本技能,各協會和社會組織進行宣傳兒童體適能課程的普及與開展。(2)引入家庭教育,加強家長的教育,轉變傳統的觀念,注重孩子的體適能發展,為5-7歲孩子提供有針對性、趣味性強的體育課程,讓孩子在玩中得到有效的鍛煉。(3)學校以及相關部門,要積極組織教育活動,幼兒體育相關專家學者們編撰具體的幼兒體育課程教材,形成具有科學性的專用教材。
參考文獻
[1]楊云淞. 按國家標準器材重新構建上海市中小學籃球教學內容體系研究[D]. 上海師范大學, 2012.
[2]熊俊.體育特色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16
[3]李勁,全勝.兒童動作發展視域下5-7歲體育課程一體化理論研究[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8,34(08):5-8
[4]湯強,盛蕾,左彎彎等.兒童體力活動特征3年跟蹤研究[J].中國運動醫學雜志,2014年,33(5):419-425
作者簡介:杜昭萱,女,漢族,河北唐山人,大學本科,研究方向為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