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力琴
摘 ?要:幼兒園課堂教學是幼兒在專門的教學教學領域進行較為系統的學習的初級階段,這一階段幼兒學習興趣的激發、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的培養關系到其長遠的進步和發展。基于此,竭力做好幼兒園課堂教學,切實發揮教育游戲在幼兒園課堂教學中的有效作用就顯得十分重要。本文從豐富教育游戲的內容和形式等舉措出發,進行這一方面的梳理探討,以期為幼兒園教師的有效教學和幼兒的有效學習提供有力的策略支撐和方法保證。同時也希望能夠為之后進行這一方面專題探討的幼兒教學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教育游戲;幼兒園;課堂教學
引言:不同于初高中階段的幼兒,幼兒階段的幼兒年齡層次低、注意力跨度十分有限,自身知識儲備嚴重不足,社會閱歷也十分有限。這樣的現實條件的限制和制約,使得幼兒階段的幼兒在進行相關的教育學習時很難依憑自身的能力有所提升,幼兒教師在其中的作用和價值就不可忽視。教育游戲是一種趣味性的教學方法,其切實考量到幼兒的心理特征和實際成長情況,是推動幼兒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幼兒園課堂學習的重要舉措。基于此,教育游戲在幼兒園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便成為了幼兒教師工作的重要抓手和著力所在。
一、豐富教育游戲的內容和形式,提升幼兒的學習興趣
正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幼兒園教師要想切實發揮教育游戲在幼兒園課堂教學中的作用,首先就要從提升對自身的要求出發,做好豐富教育游戲的內容和形式的工作,切實提升幼兒的學習興趣,以此為幼兒園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內外部基礎。具體說來,幼兒教師可以將教育游戲同教學內容形式和生活實際密切聯系起來。比如幼兒教師在進行“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講解時,可以采用實踐操作的游戲方法,組織安排幼兒們根據故事內容進行相應的角色扮演,在實際的故事編排和表演中進行故事內容的理解和掌握,這既能夠激發幼兒們的課堂學習興趣,又能夠很好地維持課堂秩序,進行有效的故事教學。而幼兒教師在進行“小動物識記”的內容教學時,則可以進行動物樣子的餅干制作,將餅干制作成不同的小動物的模樣,使幼兒們在分享美食的融洽氛圍中進行不同動物的具體識記。這樣多樣的教育游戲內容和不同的教育游戲形式可以豐富幼兒們的學習視野,激發幼兒們的學習興趣,使幼兒們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參與到幼兒園課堂學習之中并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
二、進行激勵性評價,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教育游戲
進行激勵性評價,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教育游戲,這也是使教育游戲有效的在幼兒園課堂教學中發揮作用的重要舉措。當前許多幼兒在進行集體活動時,由于家庭因素或者個人性格特點的不同,往往表現出一定的退縮感,不能積極主動、勇敢自如地參與到教育游戲之中,這就給教育游戲的有效運用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因此,切實進行好激勵性評價就顯得很是必要。具體說來,幼兒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不同狀況靈活運用激勵性評價。比如對于性格羞澀,不敢主動參與到教育游戲中的幼兒,教師可以同這部分幼兒進行簡單的一對一的小游戲,密切和他們的關系,并對他們的實際表現給予適當的贊賞和表揚,從而激勵他們更好的參與其中。而對于有所畏懼,排斥同其他幼兒共同進行教育游戲的幼兒,幼兒教師要密切同這部分幼兒家長之間的聯系,了解幼兒的具體情況,根據其不通過的性格特征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對幼兒的現實表現和發展潛力大加肯定,堅定幼兒自我表現和主動參與的自信心。這對于教育游戲在幼兒園課堂教學中的有序有效進行助益頗多。
三、切實做好總結反思,及時查漏補缺
切實做好總結反思,及時查漏補缺,這也是教育游戲在幼兒園課堂教學活動中有效運用的必行之策。曾子有云:“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其強調的就是反思總結的重要性,沿用到教育游戲的應用同樣意義非凡。具體說來,幼兒教師可以從兩方面著手做好總結反思的工作。一方面,教師可以同幼兒進行你問我答的活動,就自身的教育游戲設置一些簡單的意見反饋問題,讓幼兒們自由發表意見,根據幼兒們的直接反饋,教師可以適當的調整和改進自身的相關舉措。另一方面,鑒于課堂時間的有限性,教師無法詳細了解每個幼兒的意見和建議,這時就可以加強同家長的聯系,根據家長同幼兒交流之后的實時反饋梳理自身的教育游戲,以便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教育游戲在幼兒園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事關教師的教學效率,事關幼兒的現實發展,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當然,鑒于主客觀因素的影響,當前幼兒園課堂教學中教育游戲的應用和實施,還存在著這樣或者那樣的不足與缺失。但只要幼兒教師能夠清晰準確認識到這些不足與缺失,并切實做好豐富教育游戲的內容和形式,提升幼兒的學習興趣;進行激勵性評價,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教育游戲;切實做好總結反思,及時查漏補缺等方面的工作,那么就必定能夠化挑戰為機遇,推動教育游戲在幼兒園課堂教學中更加順暢地進行。
參考文獻:
[1]石紅霞,崔冉冉.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教育游戲的運用探討[J].學周刊,2019(11):173.
[2]吳文娜. 教育游戲在幼兒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