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蘭 方忠琴
摘 ?要:幼兒園開展的戶外活動會出現幼兒消極等待、游戲模式相對固定、幼兒缺乏自主性等問題,不利于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我園近年來專注于探索戶外混齡自主游戲,思考戶外混齡開展的方式及好處,使幼兒身心愉悅,身體核心力量、運動技能、身體素質、動作發展得到提高,合作意識增強,個性得到發展。
關鍵詞:戶外混齡自主游戲;常規戶外活動;游戲區域;自主合作意識
一、問題描述
長期以來我園的戶外活動都是由各班教師選擇項目、器材和場地,擺放器材之后再組織幼兒有序地進行戶外游戲活動。在游戲中,操場上被分為幾個游戲區,但幼兒只能在固定的游戲區內由老師帶領著玩。對于幼兒來說,這樣的戶外游戲則顯得過于單一,排隊進行游戲會造成幼兒消極等待的情況,無形中浪費了時間。此外,游戲模式相對固定,幼兒缺乏自主性,處于被動接受狀態,不利于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于是,我們調整戶外活動模式,同一年齡段的幼兒由老師提供所有器材,幼兒可以自由選擇想玩的項目,而且可以不間斷地進行游戲,也避免了消極等待現象。但是,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材料種類較少,幼兒缺乏規則意識,幼兒自我保護意識不強,幼兒身體素質、能力水平不同,游戲無法滿足幼兒個性發展需要。
二、開展實施情況
基于教育背景與幼兒園的實際情況,我園嘗試改變戶外活動模式,積極探索創新,將體育游戲、傳統民間游戲和自主游戲相融合,打造適合我園實際的戶外混齡自主游戲活動,使其成為幼兒自主、自愿、自創的“真”游戲。同時,讓幼兒在多層次、綜合化的游戲中得到更多交往、表現、創造的機會,使不同年齡的幼兒在豐富、有趣的游戲中得到健康發展。
我園的探索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積極創設多樣化戶外混齡自主游戲活動環境;鼓勵幼兒自選區域進行戶外自主活動,促進幼兒形成良好的規則意識、合作意識、自主意識,提高幼兒表達、社會交往、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提升教師對戶外自主游戲活動的指導與研究能力。考慮到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先嘗試在中大班組織開展戶外混齡自主游戲活動,小班還是以常規戶外活動為主。
(一)準備階段
(1)立足現狀,查找問題,制訂方案
對本園戶外游戲活動進行摸底調查,組織全體教師首先對幼兒園戶外游戲材料、幼兒園場地環境、班級戶外游戲活動的開展情況進行分析、交流、討論,大家一起立足現狀查找問題,制訂方案。
游戲形式:戶外混齡自主游戲活動。游戲班級:考慮到小班幼兒年齡較小的情況,我們首先嘗試將中班、大班幼兒進行混齡。
游戲區域:平衡區、跑跳鉆爬區、攀爬區、騎行區、玩球區、投擲區、墻面樂高區、秦巴特色民間游戲區。
(2)理論學習
鼓勵教師閱讀與幼兒戶外混齡游戲相關的書籍和資源,以自學交流與園本培訓、教研組研討和外出觀摩學習等集體培訓相結合的形式豐富教師理論知識,幫助教師樹立科學的游戲觀,正視戶外自主游戲的教育價值,提升教師組織戶外混齡游戲的能力。
(二)實施階段
(1)挖掘不同資源,豐富混齡戶外區域游戲的活動材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①組織家長與教師一起分析、搜集、整理幼兒園可以利用的資源。②鼓勵教師充分挖掘材料的多種價值,巧用材料,一物多玩。
通過集體課程審議,我們將幼兒園劃分為各活動室和如下八大區域,每個區域投放數量充足的游戲材料:
攀爬區:攀爬網、竹梯、軟梯、輪胎、木板等。
平衡區:平衡木、長條木凳、龜背、自制梅花樁、牛奶罐、小高蹺等。
投擲區:沙包、套圈、竹簍、軟球等。
騎行區:三輪車、單輪車、兒童黃包車、交通標識、障礙欄、自制加油站等。
玩球區:籃球架、籃球、足球、橄欖球及各類皮球等。
跑跳鉆爬區:呼啦圈、木馬、跳袋、羊角球、跨欄、鉆圈、輪胎、墊子、鉆爬桶等。
墻面樂高區:投放各類豐富安全的墻面玩具。
秦巴特色民間游戲區:跳繩、皮筋、鐵環、石子、竹木枝投壺及各類特色游戲材料。
(2)實行區域負責制
每個區域一位老師負責組織管理,幼兒可以打破班級界限,自主選擇喜歡的區域進行活動。活動初始,考慮到孩子對本班教師的依賴,低運動量、適合中班幼兒的區域由中班教師負責;運動相對劇烈,有挑戰性的區域由大班教師負責。以此保障活動的趣味性、適宜性,讓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都樂意參加,得到不同的鍛煉與提高。
(三)總結提升階段
(1)案例展示,繼續研究
在活動定期開展的同時,針對典型案例幼兒園組織教師從活動準備、活動材料投放、混齡戶外區域自主游戲活動以及教師的組織、分工與合作等情況展開研討,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意見。通過研討、總結、反饋和實踐,有效地解決了活動開展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調整了活動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教師組織活動的能力,最大限度地促進幼兒各方面的發展。
(2)不斷豐富戶外活動區域和材料
在活動開展的同時,我們也發現個別區域的活動人數較少,這就提醒我們要注意各個區域活動的器材投放的層次性和及時性。只有不斷充實和更新材料,幼兒才會樂意參與活動。
三、初見成效
戶外混齡自主游戲對幼兒與教師的發展都有促進作用。戶外混齡自主游戲使幼兒身心愉悅,在游戲中幼兒自娛自樂的需要和交往發展學習的需要得到了滿足,自由的天性得到了釋放;使幼兒在運動技能、身體素質、動作發展都得到了全方位的提高;使幼兒之間交流與合作的意識增強,幼兒可以創造性地進行游戲,在與材料、同伴的互動中游戲經驗和認知經驗得到了完善。同時,教師的專業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戶外自主游戲中教師能將關注點放在幼兒本身,注重觀察幼兒行為并進行思考,給予幼兒正確的引導。
四、存在的問題及不足
目前,我園戶外自主游戲仍在繼續探索之中,其中還存在許多不足有待改進,如:戶外自主游戲還停留在體育游戲中,建構類、角色類、美勞類的游戲有待開發;如何進一步讓幼兒在戶外混齡自主游戲中得到不同的發展;教師如何更有目的地進行指導和介入,如何更好地引導幼兒“以大帶小”,在體育活動中發展幼兒的社會性交往能力等。今后,我們將繼續以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全面素質提高為出發點,不斷研究幼兒戶外自主游戲的多樣、多趣、多益,實現戶外混齡自主游戲的開發與實施。
參考文獻:
[1]沈娟民.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中教師指導的意義及策略分析[J].甘肅教育,2019(21):101.
[2]柳世平.幼兒園大班自主游戲中低結構材料投放策略研究[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38(04):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