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藝
摘 ?要:籃球運動對于場地的要求不是特別高,只要有一片空地,一個像樣的籃球架子就可以開始玩耍了,所以很多學校特別是山村的學校都開展了籃球運動,提高大家的運動積極性。很多農村學校由于很多原因比如資金短缺,不夠重視等,學生的籃球水平不是特別高。很多學校都是體育課隨便玩,各玩各的。有的老師教學方法陳舊,課堂教學內容單一乏味,想要提高他們的成績,是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列出具體措施的。如果老師能指導他們打正規籃球賽,那對于提高他們的籃球水平是很有幫助的。
關鍵詞:農村;籃球水平;初中生
因為教育和升學形式所迫,學生從小送去接受專業培訓的越來越少,而且整體環境急功近利,調查研究表明初中生是很喜歡打籃球,但是他們已經十幾歲甚至更大了,從小沒有基本功導致他們水平很一般,業余愛好者一般都是隨便玩玩,不重視基本功的訓練,基本功就像是大樓里的磚,堅固的墻壁是由一塊塊的磚蓋起來的,所以基本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重視學生的基本功訓練
對于提高初中生的籃球水平,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首先要培養學生對籃球的喜愛,愿意每天和它呆在一起。我們可以借鑒專業的體校的方法,這些學校由于是專門的學校,經過多年的沉淀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其中老師們特別注意對學生基本功的訓練,就像舞蹈生每天都需要練功。俗話說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基本功可以幫助學生把身體素質提升起來,基本功的訓練是籃球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滲透在整個訓練中,不能單獨分開,訓練時要特別注意提醒學生對于手腳的配合,手控球要穩,不能別人一搶球就自己先亂了,運球的步子在籃球運動中很重要。首先需要通過靈活的腳步移動選擇便于投球的位置,畢竟提高命中率是提高技術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現在的孩子不管城市還是農村由于嬌生慣養身體素質不是很好,肥胖學生比例逐年增多,別說打球了,跑幾步都氣喘吁吁的,所以訓練得當很重要,每天都進行一個一公里奔跑。必要的仰臥起坐對于提高腹肌力量很有幫助,體能上去了打球的時候才能更有力量,才能經得起持久戰,如果條件欠缺,比如只有一個人的時候,那么墻壁將是你最好的朋友,對著墻壁練習傳球,并時時觀察自己的動作并矯正,假如是打比賽則要特別注意和隊員的配合。團隊精神對于籃球運動是至關重要的,籃球運動需要體力好,耐力跟得上,還要就是要掌握方法,勤學苦練方能孰能生巧,找幾個玩的好的對打比自己單練更有用處,效果更好,壞習慣養成之后很難改正,所以一開始的動作習慣等要做好。
2.建設好場地等相關設施
上戰場的士兵也要有個趁手的兵器,打球也是。農村學校不重視體育運動,一旦有了資金就會投入到學生的學習中去,一個農村學校在鎮上,條件比較艱苦,只有煤渣跑道,中間長滿了雜草,學生們訓練以后身體沒有一個是正常的,都渾身布滿了傷,在水泥板上長時間跑步以后腳掌都是麻的,雖然每天都做好了準備活動,下訓按摩,還是有很多同學出現抽筋和拉傷的現象。那的學生聽說城里的孩子用的都是塑膠跑道,100米的速度比他們快了一秒,很是羨慕。每天鍛煉一小時,幸福生活一輩子不是沒有道理的,有的條件比較好的私人學校把跑到塑化,既美觀又防止了學生摔傷,籃球運動還是具有一定危險性的。比如美國NBA比賽就經常有人受傷,所以學生們沒有了后顧之憂才會拼盡全力,爆發激情,體育運動可以使我們更接近自然,接近自己,豐富社會交往,所以好處遠遠不止強身健體,籃球運動體現出自由開放精神,使其成為人們和睦相處的良方。雖然可能場地建設比較費時費力,但是這對于提高孩子們的籃球技能是非常有幫助的。學生對自我身體素質的認識不足,中學階段,學生的身體尚未發育成熟,不同學生的身體素質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需要因才施教。要想開展良好的籃球運動,學生應當明確自身的素質情況,了解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如果發現自身在速度或某一項專業素質上存在不足,學生應該加強該方面的鍛煉。
3.提升初中生對籃球的興趣
興趣濃厚了才能更好的練習,學生有了對籃球的熱愛之后才會認真的去研究籃球,并把精力放到籃球學習上面,平時多安排學生觀看美國著名球星扣球的視頻幫助他們激發熱情,磨練意志,上好平時的體育課。籃球課應該以比賽的形式組織教學,課外組織比賽,激發農村學生的籃球興趣,多參加校級聯賽,可以多多閱讀籃球雜志,有的學生把海報貼在床頭用來給自己鼓勁兒,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大多數學生都喜歡打球,因為打球運動量大又很招女孩子喜歡,所以這也是很吸引人的。
新時代教育背景下,不僅要對學生教育好,更要搞好身體,因為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體育運動向來受到國家領導人的重視,日常訓練既能培養合作能力,又能強身健體,也算是一舉兩得,孩子們在競賽中表現的更積極進取了。
參考文獻:
[1]陳上越,論籃球運動員場上意識的培養[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
[2]張湛寧,論攻擊性防守在籃球比賽中的地位[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
[3]薛安動.上海市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籃球裁判培養現狀及對策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6
[4]梁強,趙偉.對初中生體育情況的摸排和現狀的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