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力 鄒江 陳俞佳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飛速發展,新興技術應用于各行業領域極為普遍,且取得了相應的成果。在金融領域,由于我國金融模式過于單一,難以提升金融管理水平。區塊鏈技術的引進使我國金融的發展模式逐漸多樣化,間接完善了金融體系以及制度。本文以區塊鏈技術為例,對其進行分析,并且對基于區塊鏈技術的供應鏈金融實踐作出應用策略。
關鍵詞:區塊鏈技術;供應鏈金融;實踐應用
中圖分類號:F832文獻識別碼:A文章編號:
2096-3157(2020)05-0160-02
區塊鏈技術指的是將“行業領域內運營的各部分分解成均等流程的區塊,然后分別進行優化延伸”的重要新興技術。在金融領域內,由于我國金融體系龐大,具體的流程手續較為復雜,傳統的管理模式較為單一,容易出現許多問題。而區塊鏈技術應用于金融之中,能夠有效地將金融工作流程進行分解,提升工作效率,保障金融管理水平。其中,供應鏈是金融工作流程中的重要一環,需要精準優化,才能真正具有效果。
一、供應鏈金融與區塊鏈
1.區塊鏈與供應鏈定義
區塊鏈指的是以基本運營模塊為基準的一套流程,如:以銷售生產用品為導向的企業,其區塊鏈圍繞著生產、加工、運輸與銷售網絡構建的。在區塊鏈中,會設置傳導機制,使各模塊更加清晰,對其主次關系與重要程度劃分了體系。而金融領域,核心業務就是供給資金,存貸業務都是金融行業普遍開發的基礎性業務,也是保障金融領域繁榮發展的關鍵業務。隨著我國存貸人數不斷增加,無論是人民銀行,還是黃金交易所,資金的投入與支出是圍繞著業務管理的重要控制流程,這也被稱作供應鏈。供應鏈就是區塊鏈中的一部分,也是基礎部分。它相當于金融行業將私人企業中對于財務管理控制的模式沿用至金融企業部門。如果金融行業不能有效的控制資金流向,則無法真正開展資金存貸業務,無法填補不良資產都缺口。通常,金融行業都需要規模較大的備用資金,保障業務的供應。但是不能單純地依賴于備用資金,如果金融行業控制力十分低,也沒有對所產生的供應鏈進行調研分析,容易出現許多重要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因為沒有與市場信息接入,導致供應需求沒有滿足市場的發展,從而導致金融業務拓展難以展開。例如某商業銀行下調了貸款基準,卻因為沒有看到其他銀行下調的點,導致銀行貸款人數不多。為了擴大規模,銀行也繼續下調,但是銀行的供應總額不夠,需要尋求物流資金。因此,在供應鏈金融模式中,需要集中對供應鏈進行控制管理,將現金流、信息流以及物流等重要元素全部整合,從原有的籠統管理轉變為科學化目標管理,合理安排人員,專門監督與審核。通過這種方式可以達到從原來控制單個風險轉變為控制金融行業整體風險的目地,縮小了企業管理成本,提升了資金的利用率。
區塊鏈并不是一個固定的概念,它引入至我國較晚,伴隨著區域經濟的發展,區塊鏈被賦予了新的含義。表面上看,區塊鏈只是簡單地將整體進行規劃區分,使其分布較為明顯,并且公開透明的一一進行優化,相當于透明式賬本。實際上區塊鏈不僅僅有公開透明的含義,隨著大量企業的產生,哪怕是金融行業,也面臨著同步競爭的局面。企業為了贏得市場競爭力,往往會將內部所有資源集中,大量的投入資金進行對抗,實際上這是不可取的。這樣做不僅消耗了企業資源,而且容易因為判斷失誤造成市場動蕩。而區塊鏈劃分作為一種集約化手段,其主要表現在兩點:其一,通過對各流程的分解,人力不再注重工作節奏,有了合理的分工人員,分別對不同的流程進行分析規劃,就能夠更快地發現企業內部問題,尋求解決的途徑。在過去金融行業的發展模式內,由于流程是全面進行的,內部人員往往忽視了流程板塊的傳導機制,過于注重節奏,導致辦理業務以后才發現問題,但是又不知道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因此只能敷衍了事。其二,如果各金融行業逐漸形成區塊鏈模式,就能夠將不同的信息優勢公開透明的呈現,然后尋求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從而提升了整個行業的社會經濟效益。因此,金融區塊鏈在廣義上可以稱之為一種系統高效的整合運動。但是無論是透明的賬本,還是整合運動,特點都是不可篡改、可追溯的。一般來說,P2P等網絡技術會被應用于區塊鏈模式之中。這一網絡技術的重要元素在于它的網格化理念與區塊鏈是不謀而合的。區塊鏈是將優化的部分從整體換成部分,從而使整體受力轉向部分平均受力。而在P2P中,同樣是將原有節點絕對的控制權削弱,賦予每一個節點相同的權限和參與記錄信息,從而保證內部網絡形成網格化輻射狀態。這種方式最重要的就是能夠去除過于依賴網絡中心發射信息的情況,可以多方面接受其他的信息來源,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點,那就是如果這些節點不受控制,就會四處發散,許多無用信息也會存在,造成數據的冗雜,且有較大試錯性。所以需要相關人員掌握分析判斷的技能,盡可能使用哈希函數處理數據,在修改的時候及時利用哈希函數修改上一區塊信息,因為它是傳導機制的,只有改變上一區塊,才會改變整個的結果,形成瀑布式效應。利用公鑰私鑰共同作用的非對稱加密算法控制數據被篡改的可能性,從而使部分的數據信息都是正確可靠的,從而傳導結果都是有用的,提高金融企業的發展水平[1]。
2.對傳統金融模式改革的意義
在傳統金融模式下,金融行業工作的效率顯然不高。主要是因為:其一,金融企業的工作內容與業務較為繁雜,需要大量的人力集中進行管理,一旦縮減人手,只能依賴于信息技術,但是這種模式忽視了傳導的作用,在整個工作流程都不會發生問題,但是等到結束以后問題才會頻發,這就導致信息存在一定滯后性。因為處理信息的手段存在自發性,按部就班地采取同一套標準進行管理,經常過于關注單個企業的資產和業務本身,其他方面卻極少關注。這就導致企業往往無法排查問題,錯過了最佳補救的時機[2]。其二則是因為許多金融行業為了擴大經濟規模,通常會吸引外資強和運營穩定的核心企業注入資金,但是并沒有將兩者的業務進行劃分,就導致兩者的所有業務流程黏合在一起,卻出現了排斥與工作重復的過程。尤其是因為有的中小型金融行業在尋求優惠政策上較難,于是將大型金融行業作為保護傘,卻因為該金融企業短期內沒有擴張的目標,導致業務遲遲不能開展。而利用區塊鏈中的供應鏈模式,則可以分別對不同企業的交叉業務進行規劃,對其信息與供應重疊的部分過濾,從而選擇最優的原則,尤其是在金融企業內部處理業務手續時,將目光瞄準了其他環節,減小了導向性錯誤的可能性。
3.新型模式下的供應鏈金融
在脫離了傳統金融模式以后,這種新型的供應鏈模式更加具有生命力。首先,其將原來的各環節分割關系轉變為具有戰略同盟、相互依存的一體化信息模式,通過相應的網絡化分布,在不同的環節輻射不同信息,又可以保證相互之間形成有效的整體。其次,改變了原有的固定部門關系,不再局限于金融平臺這一空間操作,可以接入其他任何有利于金融發展的交易平臺,改變了對核心企業上下游的嚴格控制,有效地整合了所有資源。
二、供應鏈金融所存在問題
1.信息無法形成統一
雖然供應鏈金融能夠優化各環節,尋求更多有價值信息。但是因為這些環節不再嚴密聯系以后,單個地對信息進行控制,容易出現不對稱的信息,且信息不夠完整,這就導致最終傳導的結果不能完全形成一個整體。除此以外,供應鏈金融存在的最大問題就在于信息不能保證是否真實有效,一旦出現錯誤,則會造成整個行業的導向性錯誤。在現階段,大部分金融企業還沒有掌握相應的信息處理技術,因此在修改信息節點時常常效率低下,而且有些企業尋求互相的整合,卻因為不同企業內部的網絡信息特點不同,無法做到及時傳輸。有些金融企業沒有ERP系統,有的企業卻不能聯網,這些都會造成信息傳輸過來的時間大有不同,也就會造成處理信息的過程耗費大量時間。
2.線下授信與融資業務復雜模糊
因為供應鏈模式下的金融行業先要接入信息平臺,然后保證信息流的合理發散,穩定現金流流通。而在準入平臺時,需要人工授信。由于授信的流程過于繁瑣,導致信息平臺遲遲不能對接。企業往往需要在銀行與相關政府部門往返奔波,耗時過長,耽誤了最佳工作的時間。同時,由于授信的審批各環節都有一定的障礙,中小型金融企業很難取得授信,同時因為中小型企業不具備保障信息操作規范的能力,人員分工不明確,導致融資渠道狹窄,無法取得授信有用的資金流信息證明。
三、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金融中的應用策略
在信息共享層面對于公開非公開層面建立金融聯盟鏈,給特定節點一些權限開通可查看特殊權限,比如所有共享信息的能力,普通節點不給予特殊權限,則企業和銀行無法查看所有共享信息,核心企業和金融機構數據授予范圍內的權限具有識別性。將供應鏈各方參與者加入到該條聯盟鏈當中,供應鏈的企業將信息寫入區塊鏈上,核心企業和銀行來進行資產評估,將資產評估結果打分評級,每一等級對應相應的貸款額度,將結果公布到供應鏈平臺當中。避免資產多次抵押造成的信息不透明,并以此作為銀行和融資機構對其進行授信的重要參考依據,幫助企業進行融資和貸款。銀行對融資企業的授信信息寫入聯盟鏈平臺當中,融資企業可實時得知授信額度、已用額度、剩余額度等信息?;趨^塊鏈技術將商業匯票轉化成通用電子貨幣,以此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引入區塊鏈技術之后,不僅增強了貨物的可溯源性,也提高了平臺整體的效率與安全保障[3]。為保證貨物的真實可靠性和貨物的流轉過程,將從原材料的采購階段開始到分銷商銷售階段中貨物所有的信息登記到聯盟鏈當中,若信息長度過大則以哈希值的形式記錄在聯盟鏈當中。每一階段的輸入值為上一階段的輸出值,最終為每件貨物形成獨一無二的標簽,該標簽可為二維碼或條形碼的形式鏈接到該貨物的原材料成分、物流信息、生產信息等。貨物每一階段的信息,均實時登錄到聯盟鏈中。銀行能第一時間知道貨物的信息,對貨物有效的監管。通過互聯網信息技術和區塊鏈技術有效跟蹤供應鏈采購、制造和銷售等環節,供應鏈整體的安全性和效率得以穩定與提高。
四、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金融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提升金融管理水平,才能整體提升我國金融行業質量,進而保障人民的經濟權益。區塊鏈中的供應鏈模式能夠幫助金融企業建立細節優化體系,縮小企業經營成本,保障企業能夠實現資源整合,提高經營水平。本文對此提出了應用研究,望予以重視。
參考文獻:
[1]尹燕飛.推進供應鏈金融?助力農業發展[N].中國城鄉金融報,2019-09-25(B01).
[2]須峰.供應鏈戰略系列報道(九):區塊鏈將重構產業金融[J].基建管理優化,2019,31(03):50~50.
[3]羅亮.基于區塊鏈的供應鏈金融創新[J].銀行家,2019,(08):47~49.
[注]
課題:西南科技大學城市學院經管學院虛擬仿真實驗室建設項目(2018CSXY01)
作者簡介:
1.何力,供職于西南科技大學城市學院經管學院。
2.鄒江,西南科技大學城市學院經管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系統規劃,軍民融合。
3.陳俞佳,供職于西南科技大學城市學院經管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