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雨霏 張波 李芙蓉 趙文卓



摘要:面對農特產市場上競爭激烈次貨驅好貨、消費升級但市場混亂等現象,本文中研究項目將互聯網思維、現代農業、文化產業有機結合,以“互聯網+農業”為核心模式,打造一個高端農產品社群營銷平臺。平臺B端吸引縣域原產地優質資源,平臺C端主要針對中高端消費人群,為用戶提供高品質、保真的產地直供農產品。
關鍵詞:優質縣域農產品;電子商務;品牌建設;社群營銷
中圖分類號:F724.6;F323.7 文獻識別碼:A文章編號:
2096-3157(2020)03-0008-02
一、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業發展的內在與外在環境也正在發生著巨大變化,新的農業經濟發展趨勢和模式開始進入改革縱深階段。同時,生態環境與資源條件越來越緊張,農產品成本與負擔越來越重,國家和人民對農產品質量也有著更高的要求,品質優良、種類多樣的農產品供應越來越成為現當代農村經濟的發展方向。目前,“一村一品”、“一村一業”的新型發展格局已逐漸形成,縣域經濟正致力于帶動農民致富就業,發展地方區域特色經濟正走上強勁的發展勢頭,發展“一村一品”式經濟具有廣闊的前景。“一村一品”經濟模式是實現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
基于“一村一品”的經營模式,項目從打造品牌與社群營銷兩個方面出發,對傳統的農產品營銷進行轉型升級。對傳統的農產品進行包裝設計、產品營銷、產品溯源,將產品打造為特色品牌,通過線上推廣進行產品銷售并擴大品牌知名度。
二、平臺簡介
項目充分利用了高校智力資源,通過高校聯系多方面的專業人員,搭建農特產品銷售平臺,并把平臺做“重”,即對加盟平臺的農特產品從產品規劃、市場分析、品牌設計、包裝設計、營銷推廣、渠道建設等全方面的商業鏈進行支持和提升。通過優質的服務和完整的營銷體系使平臺成為品牌,進而在保障產品品質的同時獲得品牌溢價,使平臺擁有穩定的價值并具有一定的發展空間。
許多大型農戶有優質的產品如贛南臍橙、丹東草莓、甘肅黑枸杞,他們擁有一定的地域品牌,但是缺乏優質的產品品牌以及可靠的售前和售后服務。項目平臺從幫助消費者選擇優質的產品和消費服務開始,將平臺打造成為一個優質的品牌,再通過這個品牌使得平臺上所有的產品和服務成為一個完整的體系。同時搭建客戶社群,通過社群運營進一步優化平臺的服務和運營體系,提高用戶黏性,并擴大用戶基數,以支持平臺的進一步發展。
項目目前主要基于微信微商城“遇見他鄉”進行社群營銷,且目前已與“總理點贊的江西萬畝臍橙”、“互聯網+”金獎項目“漠蘭杞—甘肅黑枸杞”、“互聯網+”銀獎項目“三只蟲草”、長白山人參、康縣“康縣山珍”巢蜜、天祝縣白牦牛肉等國內優秀農特產品開展合作。
三、營銷策略設計
項目平臺憑借塑造綠色、健康、時尚、高品質、有情懷的品牌形象,將“遇見他鄉”農產品定位于高品質特色農產品市場,以便迎合當前的市場需求并擁有足夠的價格調整區間。同時,項目也開展了一系列農產品深加工產品。在包裝方面針對禮盒定制的服務,采用差異化定價策略,以適應不同的消費群眾,擴大產品的受眾面。為保障品牌價值的升值,平臺會長期開展大量活動。
而對項目入駐產品,團隊所采取的行銷策略如下:
1.產品策略
(1)優質農產品。團隊精選國內品質最佳、口碑最好的優質農產品,并持續更新產品品類。此外,項目采用產地直供的派送模式,在最大程度上保證產品的包裝、口感以及新鮮程度,減小運輸過程中產生的損耗。
(2)品牌農業。考慮到目前市場上的地域品牌泛濫現象,項目著力于打造精品農產品自有的品牌商標,一方面避免了激烈的地域品牌假貨競爭,另一方面對后期團隊自有品牌的推廣也有極大裨益。
(3)品牌建設。項目將針對產品量身定制一系列詳實有效的發展規劃,以期達到更佳的品牌建設效果,目前項目主要從農特產的外包裝獨裁設計的營銷模式、由內向外的宣傳推廣形式等方面著手,力求以較高效率達到建設品牌并提升品牌價值的目的。
2.定價策略
項目主要采用市場導向定價策略,即根據市場需求者信息、需求結構以及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等進行產品定價。項目團隊將產品分為高、中兩檔次,廣泛采用組合定價、誘導定價等策略,同時配合采用折扣補貼定價策略和分層定價策略,以擴大銷售額和銷售利潤。個別優質產品將采用成本價進行銷售,從而實現爆款引流。
3.渠道策略
目前項目的銷售渠道主要為微商城零售。團隊首先進行各類別出心裁、獨具創意的地推活動,吸引并增加粉絲基數。與此同時,建立品牌微信公眾號,主要開展品牌軟文推廣(如為粉絲普及各類營養知識),并通過社群營銷、短視頻自媒體、新媒體推廣、網紅營銷等方式,介紹并推銷項目內經營的優質農特產品,并在文末或者視頻下方附有微商城的鏈接。微商城建設目前主要將重心放在品牌建設、包裝設計以及廣告的精準投放等方面,旨在提高顧客購物體驗,并方便其放心選購心儀的產品。
4.促銷策略
項目目前選擇高端社區、高端社群以及部分企事業單位作為主要的客戶群體。為精準投放廣告,提高轉化率,使宣傳效果最大化,項目組會通過公眾號后臺持續發布推文,并在各農產品需求火爆的節日前夕發放購買優惠,并輔以種類豐富的線下地推活動,在引流的同時進一步深化宣傳。
項目前期以高校為試點,針對全校教職工,進行地推與社群營銷相結合的宣傳活動,其主要形式是邀請廣大的教職工同志試吃品嘗優質鮮橙,并對公眾號進行推廣,方便其后期的選購下單。同時結合短視頻、直播等新式營銷模式更為積極地推廣產品,如在微信公眾號后臺持續發布有關飲食、保健類的宣傳軟文,做到不僅僅是宣傳產品,更是營養知識的輸出。
四、營銷實踐
1.產品包裝升級
項目旨在打造品質最佳、吃得放心的高端農產品社群營銷平臺,因此銷售新鮮優質的農產品一直是項目的宗旨,團隊銷售的農產品貨源均為產地直取、產地直供,嚴格保質保真。同時,團隊以個性化包裝吸引用戶目光,并充分挖掘產品的附加價值。
2.品牌建設
項目引入農村電子商務創新模式,力圖解決長期存在的農產品滯銷、低價傷農等問題,提升產品價值和農戶收入,對農產品供給側改革進行嘗試和探索。通過新型產品設計、社交營銷平臺建設等方法,突出項目產品綠色、健康、高品質、有情懷的品牌理念。最后綜合采用微信營銷、微博營銷、視頻營銷、活動事件營銷等方式進行品牌包裝及推廣。
3.營銷推廣
(1)社群營銷。團隊通過S2S社群營銷模式對產品進行推廣。項目通過對美食、養生等有濃烈興趣的特定社群,來組織挖掘熱愛天然健康食品的有價值用戶,進而實現營銷人群的精準定位。同時,以微信、微博、自媒體等移動載體為工具,將吸引來的用戶進行社群轉化。
(2)微信營銷。項目前期以微信公眾號“遇見他鄉”為平臺,通過微信公眾平臺打造自己的品牌。采用此方式進行營銷更有利于優質特色農產品電商品牌的建設,也方便推送信息和解答顧客的疑問。通過此平臺發布最新的消息與活動,如新品嘗鮮試吃、集贊得折扣等,帶動顧客周圍的新一批消費者加入。
(3)活動營銷(線上線下整合營銷)。除了社群、微信公眾號營銷方式外,為了進一步推廣項目平臺,團隊還采用了一系列有吸引力的活動來進行宣傳,包括網紅參與營銷、節日促銷活動、社群評論與分享獎勵活動等。
五、結語
項目對縣域優秀品牌農業進行建設培育,并不是單純的銷售,而是充分發揮高校多專業智力優勢,對包括產品規劃、市場分析、品牌設計、包裝設計、倉儲物流、營銷推廣、渠道建設的全部商業鏈條進行支持和提升。最終主要通過平臺交易提成實現最大化效益營銷。項目在產生的不斷挑戰中尋求新的發展營銷戰略,嘗試在實踐中成長,在實踐中進步。
參考文獻:
[1]王權晟.遼寧省法庫縣“一村一品”經濟發展問題研究[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8,(26).
[2]王勁屹,吳文意,梁詩婷.中國化的“一村一品”發展模式研究[J].北方經貿,2018,(08):9~11.
[3]鄒沁園.“一村一品”視域下的鄉村文化經濟發展研究[J].云南開放大學學報,2016,(01):36~40.
[4]訾凱雨.“一村一品”農業經濟發展模式研究[J].農村.農業.農民(A版),2009,(3):54~55.
[5]朱興榮.基于“互聯網+”的農特產品營銷模式創新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5,(10):95~97.
[6]李玲美,楊文劍.基于網絡銷售的農產品包裝設計[J].包裝世界,2014,(1):4~5.
[注]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市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遇見他鄉—優質農產品社群電商平臺的建設與運營》(項目編號:201910069065)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
1.彭雨霏,天津商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學生。
2.張波,天津商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電子商務。
3.李芙蓉,天津商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學生。
4.趙文卓,天津商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