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鐸 王軍麗
摘要:自我國加入WTO以后,我國的貨物貿易發展速度較快,與此同時,在大環境下,人工成本在不斷上升,我國總體的資源環境也逐漸緊張,我國以加工貿易為主的貨物貿易的發展優勢也在逐漸消失。我國轉變外貿發展形式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積極發展服務貿易,同時也在不斷推動我國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不斷增強我國的國際競爭力,使我國屹立在貿易強國之林。
關鍵詞:服務貿易;附加值;中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F752文獻識別碼:A文章編號:
2096-3157(2020)03-0038-02
雖然,中國服務貿易起步相對較晚,但總體來看,其發展的速度較快。自1982年,我國的服務進出口總額已經達到了43.4億美元,而到了2012年,迅速增長到4705.8億美元,在這短短的30年間,就實現了成倍增長。我國自1982年在全球排名的第32名,在2012年上升到第三名,所以,中國服務貿易發展速度之快,無不讓每一個中華兒女為之驕傲。即使這樣,我國的服務貿易規模和發展情況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差距較大。美國服務貿易的規模相當于我國服務貿易規模的2.5倍,美國的服務貿易總額與貨物貿易總額的比例總體已經達到了28%,而我國僅僅達到12%。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我國服務貿易僅占5%,由此可見,我國服務貿易對我國國民經濟的貢獻相對較少,并且我國服務貿易已經出現了連續18年貿易逆差的現象,貿易逆差的規模也在不斷增大,所以,我國在服務貿易的路上還有較長的路要走。
一、中國服務貿易附加值發展現狀
1.市場環境、制度體系等外部環境不完善
服務業中的服務具有較強的經驗品特性,服務貿易的發展在市場環境、制度體制、法制水平以及知識權制度等方面體現程度較為敏感。我國目前還沒有形成良好的重合同、守信用、尊重知識產權的服務貿易市場環境,如果市場環境不健全,就會導致生產型服務的內部化現象嚴重,許多服務企業就無法發展規模經濟與經濟專業化。許多服務產業提供的服務質量、服務種類很難滿足當前市場對服務產品的需求,一定程度上會嚴重阻礙生產型服務行業的發展,影響生產型服務企業專業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當前很多服務業,如金融行業存在多數行業壟斷與地區壟斷的現象,這就導致服務行業的有效競爭大大減少,難以形成規模經濟效應與空間聚集效應。
2.服務貿易行業缺乏專業性較高的關鍵人才
服務貿易行業的專業性人才如果缺乏高級要素,就會嚴重導致整個服務貿易企業的創新力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服務業的長遠發展。在服務業發展過程中,如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業的長遠發展就要高度依賴專業性人才。服務行業的關鍵專業型人材要熟練掌握行業的關鍵核心技術,要具有豐富的管理經驗,并且要對服務貿易的專業技能進行熟練操作,要掌握較高的英語交流能力,并且熟悉法律業務等。由于服務業發展過程中缺乏關鍵性人才,再加上服務行業的資金發展不足,使得許多服務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欠缺,無法培養具有較強影響力與競爭力的服務貿易品牌,就導致我國國內的服務業,尤其是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業不能在市場上提供有效供給。
二、提高中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的措施與方法
1.培育高附加值服務貿易
我們要從全球視野出發,合理利用國內市場與國外市場,要在發展服務貿易的同時充分利用這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才能夠不斷在服務貿易領域取得高速發展。要重視重點行業服務出口的發展狀況,不斷完善我國的服務貿易結構。在充分發揮我國運輸行業、旅游行業、建筑行業等行業的發展優勢的同時,要不斷推進我國特色服務產業的出口。例如:注重計算機和信息等高附加值服務貿易的長遠發展,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背景下,要積極運用云計算、物聯網等先進信息技術,從而不斷創新,為當前高附加值服務貿易和高附加值服務外包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更多有利條件,這就要求我們要不斷加快新興產業的服務貿易發展。要不斷擴大服務領域的對外開放程度,例如:金融領域、物流領域、節能環保等領域,要不斷增加服務供給,最大程度上激發服務業的發展動力,要積極落實服務貿易“走出去”的發展戰略,培養更多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的服務貿易企業。服務貿易企業要樹立企業品牌,使這些品牌公司逐步成為擁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大型服務貿易公司或跨國企業,進一步推動中國服務“走出去”。除此之外,要加強構建區域差異化發展戰略的布局,發揮出我國東部、中部、西部等各地區的地區優勢,構建各地區的區域特色,并且逐步構建區域協調的發展模式。隨著當前全球經濟深入化發展,我們正在面臨發展的機遇和挑戰,這就要求我們要不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斷推動我國產業結構調整,不斷提高我國服務貿易企業的創新力,同時,有利于減輕我國的就業壓力,使我國服務貿易行業實現質的飛躍。
2.提高服貿易在國家發展中的地位
為了更好地適應當前世界經濟服務化的整體趨勢,我國要不斷借鑒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和服務貿易強國的優秀經驗與教訓。要在服務貿易發展過程中,積極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要將服務貿易作為我國改革開放中的重要內容,并且要積極將服務貿易活動融入到當前國際經濟的合作領域中,要積極落實“一帶一路”發展倡議的實施,加強我國與國外服務貿易的合作和聯系,及時解決“一帶一路”發展倡議落實過程中,服務貿易中出現的短板問題。與此同時,在我國長江經濟帶建設、京津翼協調發展、港澳地區等建設中要更加注重服務貿易與服務業的發展。
3.進一步推動服務貿易發展模式的創新與改革
想要進一步推動服務貿易供給側結構改革的實施,就要充分利用當前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和科技創新驅動,來進一步推動我國的服務業與服務貿易的長遠發展。“互聯網+”平臺一定程度上對服務業與服務貿易企業的交流成本影響較大,如果充分利用好當前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大幅降低服務貿易的發展交流成本,從而對我國服務貿易發展模式進行創新與改革。例如:一方面,要積極構建符合當前全球化服務貿易發展的互聯網交易平臺,從而不斷提高我國服務業的可貿易性。另一方面,還要積極發展數字服務貿易,一定程度上能夠加快服務貿易行業的發展速度,緊跟當前全球服務貿易發展潮流。
4.統籌服務出口、進口協調發展
要不斷提高我國科學技術的創新能力,不斷提高我國國內服務貿易企業對國外市場的適應能力,從而不斷增加服務貿易出口量,不斷提高我國服務業的出口能力。另一方面,我國服務貿易企業要正確看待當前服務貿易逆差問題,服務貿易逆差現象的出現主要是由于我國當前服務貿易發展階段所決定,要進一步統籌服務行業進口與出口之間的協調發展,從而減少刻意抑制進口的發展狀況。例如:可以適當增加舉辦中國進口博覽會的次數,服務貿易企業可以適當提高高質量、高品質的服務進口,并且要對進口促進出口的企業發展模式進行不斷創新與探索,從而加強我國服務貿易企業與全球服務貿易發展鏈接的進一步融合,一定程度上,從整體上提高了我國服務貿易企業與服務業的質量和水平。
5.建設“中國服務”知名品牌
要不斷增加我國服務貿易的附加值,不斷提高我國服務貿易企業的進出口服務質量,中國未來服務貿易行業的發展方向是在全球服務價值鏈中實現質的飛躍。企業發展要充分利用自身發展優勢,在全球貿易服務市場上,塑造“中國服務”知名品牌的品牌國際形象。要大力進行國際宣傳與推廣,使世界各國的消費者深刻了解、充分認識“中國服務”。要不斷推進中國服務的高標準、高質量建設要求,提高中國服務的品牌知名度和品牌美譽度。企業要不斷創立中國服務的國際知名品牌,積極構建中國服務品牌的評價體系結構,與此同時,政府也要對該體系進行大力的政策扶持。
三、總結
在黨的十八大會議中明確指出,社會主義經濟要積極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今后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中,要重視發展服務貿易,推動對外貿易協調發展。事實上,在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過程中,服務貿易的創新對社會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中國想要更好地融入當前全球經濟化,一定程度上要高度依賴中國的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的發展。對此,李克強總理也在不斷強調:要適度加大進口,盡量放寬服務業的市場準入規則。盡管這樣,隨著當前全球經濟不斷深入化、數字化、互聯網化、智能化,我國服務貿易企業中的中小型企業在融入國際市場中,依舊存在在技術、品牌、信用三方面的不足和劣勢,并且還在面臨信息資源、人力成本、盈利能力三方面的巨大挑戰。中國服務進口質量目前也存在高端服務需求不足和本地市場效應很難充分發揮作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中國服務進口的質量。所以,我國服務貿易企業要積極應用科技創新來改變我國服務進口的質量,不斷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
隨著“互聯網+”的深入發展,信息技術與互聯網技術在不斷開創服務外包與服務貿易行業的發展。在大數據和物聯網廣泛應用的時代,一定會促進未來的服務外包與服務貿易的長遠發展,所以,中國服務貿易要不斷加強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對服務貿易行業進行創新和發展。要抓住全球化經濟的發展機遇,不斷強化科技創新,從優化服務等要素入手,不斷提高我國進口先進生產型服務的匹配度、消化與對接工作,充分發揮我國服務進口溢出效應的作用,從而真正提升我國服務貿易的質量,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劉艷,李文秀,馬鵬.中國服務業出口的國別(地區)結構及影響因素——附加值貿易視角的解析[J].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7,(5):17~30.
[2]李文秀,劉艷,馬鵬.中國服務業進口的國別(地區)結構研究——基于附加值貿易的分析[J].中國軟科學,2017,(4):169~181.
[3]劉艷,李文秀,QIU Yue-ming.中國服務業的國際競爭力分析:基于附加值貿易的測算[J].中國軟科學,2016,(7):43~55.
[4]羅芳,王麗琪.中日韓服務貿易潛力研究[J].東北亞經濟研究,2019,3(3):53~62.
[5]晁文琦,胡婧瑋,王曉云.中美旅游服務產業內貿易的影響因素研究——基于灰色關聯分析[J].經濟問題,2018,(11):74~79.
[6]秦瑩.中國服務貿易發展:特征、形勢與建議[J].對外經貿實務,2018,(9):81~84.
作者簡介:
1.姬鐸,吉林財經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國際貿易。
2.王軍麗,延邊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