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賢 蘇鳳嬌 王強
摘要:知識轉移是跨國公司在經營中獲取競爭優勢的重要途徑。通過知識轉移,跨國公司可以進行知識整合、創新和利用,不斷增強研發能力,提高公司的全球競爭力。本文根據已有文獻對跨國公司知識轉移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議。跨國公司的知識轉移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其中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自身特點對知識轉移效果有較大影響,轉移知識的中介為知識轉移的效果提供保障,良好的轉移中介可以提高知識轉移的效率。
關鍵詞:跨國公司;知識轉移;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F279.2;F125文獻識別碼:A文章編號:
2096-3157(2020)03-0036-02
一、跨國公司知識轉移
知識是企業獲得競爭優勢的重要來源,也是跨國公司的重要資源。在跨國公司經營中,知識轉移可以為母子公司提供所需的的知識,也為其知識創新打下基礎。需要注意的是,知識的異質性使得母公司和子公司轉移和接受的知識不完全一致。由于知識主體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知識也具有多樣性和豐富性的特點,知識異質性是跨國公司知識轉移過程中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母公司和子公司在不同的國家經營受到不同的文化影響,員工對知識的認識有所區別,對技術的要求不同,經營也各有偏重的方面,加之復雜的國際經營規則、不同國家的市場體系的特點、社會環境、政治環境、地理距離使得知識的隱蔽和多樣特點在知識轉移過程中的作用更加明顯。
Antal(2000)對外派人員進行訪談,將其在子公司獲取的知識分為事實性知識、公理性知識、程序性知識、情境化知識和關系化知識五類。知識是創新的基礎,是公司在競爭中形成優勢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利用企業自身內部知識進行創新范圍較小,取得的效果有限。對于跨國公司來講,母公司和子公司的知識轉移對公司的長期發展顯得尤為重要。1997年,Teece提出“技術在國際間轉移”的想法,為跨國公司知識轉移發理論提供了基礎。知識轉移是不同知識主體利用中介進行知識轉移以得到更好經營結果的動態過程??鐕局R轉移的主體是以母公司及其子公司為主,在轉移中介的幫助下吸收知識,不斷積累,加以整合和創新??鐕颈仨氝m應全球知識的迅速變化,母公司和子公司保持及時溝通促進跨國公司的發展。Nair根據對印度的調查,對發展中國家跨國公司進行研究,得出發展中國家的跨國公司存在逆向知識轉移行為的結論。Yang從多個角度對正向知識轉移和逆向知識轉移對跨國公司進行了分析,并得出了二者的差異。Persson對公司的機制和知識轉移進行了研究,認為公司結構、激勵措施、公司的社會化程度等對知識轉移具有正向影響,而永久性團隊對知識轉移有負向影響。根據對已有文獻的梳理,本文對跨國公是知識轉移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知識轉移效果的建議。
二、跨國公司知識轉移的影響因素
1.母公司的知識轉移能力
母公司的知識轉移意愿對于知識轉移的效果和時間都有很大影響。母公司對于知識轉移的意愿越強,知識轉移的效果也就越好。Saliola等認為,跨國公司具備國際經營經驗,不同的跨國公司的發展方向不同,知識轉移的側重點也不同,有的公司側重于技術,有的公司側重于文化,各公司對知識轉移的結果有不同程度的需求。跨國公司具備更強的知識轉移意愿,同時母公司十分看重逆向知識轉移。母公司對子公司的管理程度對跨國公司知識轉移的效果有不同程度影響。母公司對子公司發管理越嚴格,子公司自身處理問題的能力越差,也越傾向于按照母公司的管理要求進行經營,這種情況下,子公司在知識轉移過程中接受母公司轉移的知識時,接受程度就會更高。與此相反,母公司對子公司的管理越寬松,子公司對所接受的知識接受程度越低。可見,母公司對子公司的管理程度對知識轉移效果有很大影響。
母公司創造知識的能力越強,知識轉移的效果就越好。母公司創造知識的能力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比如研發部門的投入越多,越有利于知識創新,技術人員的素質越高,知識創新的概率越高,母公司對階段性的知識創新給予獎勵越多,也越有利于對員工提供動力,使其更加積極投入下一階段的知識創新工作中。母公司對于外界知識的吸收程度較高,有利于和本公司已有知識進行整合,不斷積累,不斷研發,促進知識創新,從而為知識轉移提供基礎。
2.子公司的知識接受能力
子公司作為知識的接受方,可能是不同的業務單元,需要對獲取的知識進行整合,使其充分為自己公司所用,為公司經營提供有利的指導。子公司的知識整合和吸收、利用的能力對知識能發揮多大程度的作用有重要影響。子公司的組織內部和所接受的知識匹配程度越高,知識轉移越有效。母公司和子公司在不同國家,二者存在一定的信息偏差,母公司對子公司所處的環境不能完全掌握,可能會對子公司的行業發展和市場前景的判斷出現誤差,從而導致母公司轉移給子公司的知識不能為子公司提供有效幫助。
有些子公司對所接受的知識利用率不高,部分子公司的知識創新意識較弱,對母公司所轉移的知識持排斥態度,造成母公司傳遞給子公司的知識不能被充分接收,阻礙子公司的發展。母公司傳遞的知識可能過于復雜或者冗余,也不適合子公司的實際發展需求,子公司不能將母公司傳遞的知識不加篩選地全盤接受,而是需要有針對性地接收知識,選取符合自身情況的有利于公司發展的知識,達到更好的為己所用的效果。另外,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間的關系不是完全平等的,二者的信息也是不對稱的,這種現象會導致子公司的管理層出現心理障礙,對從母公司轉移來的知識存有偏見。
3.跨國公司知識轉移中介
轉移中介是知識轉移順利完成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基礎,是將知識的發送方和接受方有效聯系在一起的工具。通過轉移中介,母公司和子公司可以及時進行知識共享,就知識轉移的問題進行溝通和反饋,第一時間解決轉移中的障礙,加強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間的交流,為知識順利轉移并發揮作用提供保證。在跨國公司知識轉移的過程中,轉移中介是重要的工具,可以對知識進行選擇,并根據實際需求對接收的知識進行篩選。母公司和子公司把接受的知識和本公司的知識進行整合,進行知識創新,提高公司的經營效率和業績。轉移中介需要建立跨國公司和東道國之間的橋梁,最大限度減少距離帶來的問題,積極有效地促進知識轉移。另外,轉移中介應該具備良好的知識傳遞功能,以保證知識轉移可以為知識的接受方提供幫助。所以跨國公司應選擇合適的轉移中介,以達到知識轉移的目的,促進母子公司良好發展。
4.跨國公司知識轉移的反饋
跨國公司知識轉移是母公司和子公司博弈的過程,子公司在決策時候需要考慮自身必須付出的成本,可以從母公司知識轉移獲取的利益,公司的行為對母公司和其他子公司的影響,母公司在決策的時候需要考慮向子公司轉移知識的數量和種類等眾多因素。在反饋階段,子公司可以根據公司的知識運用和知識是類型與內容情況主動選擇個反饋何種信息。同時,子公司可以收集東道國的知識,轉移給海外的母公司,使得母公司從多家子公司接受不同種類的知識,整合后再傳遞給需要的子公司,加快子公司的發展。
子公司及時針對知識轉移的情況和母公司進行溝通,進行反饋,反饋也是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博弈過程和機制的調節過程。在反饋環節,子公司傳回的信息可能會因為母公司對子公司存有成見而無法得到重視,影響反饋效果。為了使反饋高效完成,母公司和子公司均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進行知識整合、傳遞和利用,知識轉移的數量越多,成本越高,反之成本越低。另外,母公司和子公司為了促成知識轉移會付出代價,需要除去反饋障礙。同時,道德風險、反饋的復雜性、母公司和子公司對于反饋機制的建設和對反饋途徑的管理等也是影響反饋的重要因素。
三、跨國公司知識轉移的建議
第一,完善跨國公司的知識轉移機制,提高知識轉移效率。合理的知識轉移機制是知識轉移順利完成的重要基礎。母公司和各子公司受到地理位置、文化和市場的影響,想要完成知識轉移,需要克服多重困難,建立良好的轉移機制,母子公司保持及時溝通,保持良好的關系,確保母公司及時得到反饋,并修正知識轉移機制。
第二,提高母公司的知識創新能力和知識傳遞能力。母公司需要重視研發和創新,不斷積累和創造出新知識,以轉移給各子公司。同時,母公司具備基本良好的創新能力也可以更好地對子公司的反饋做出回應,根據個子公司的具體情況做出調整,從而根據子公司所在國家的實際市場有針對性地傳遞子公司所需要的知識。
第三,選擇合適多樣的知識轉移中介,降低知識轉移成本。中介承擔著雙重傳遞作用,母公司將知識轉移給子公司,子公司把反饋傳遞給母公司。轉移中介的選擇對母子公司而言都對會影響到知識轉移的成本,而轉移中介對知識轉移的效果也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可見知識轉移中介的選取至關重要。母子公司在選擇中介時要考慮子公司所處國家的市場環境、政治環境、行業發展和行業內部競爭情況,母公司的轉移時間、轉移頻率、轉移的知識量、知識的特點等,選擇多種方式結合的方法完成知識轉移過程。
第四,提高子公司的知識接受能力和意愿。子公司需要完善接受知識的渠道,安排高素質的團隊,對母公司轉移的知識進行分類整理,結合本公司實際情況進行知識整合,從而運用到公司經營中。同時,子公司需要提高員工接受知識的意愿,如果員工習慣于墨守成規,對所接受的知識持排斥態度,則會極大影響知識轉移效果。
參考文獻:
[1]楊晨.我國制造業海外子公司逆向知識轉移對母公司創新績效的影響[D].江西財經大學,2019.
[2]趙云輝.知識多樣性對跨國公司知識轉移績效的影響研究——知識一致性的調節效應[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6,(09):10~14.
[3]許學國,梅冰青,吳耀威.跨國公司-代工企業知識轉移主體行為研究[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6,37(04):119~126.
[4]賈鏡渝,趙忠秀.中國企業跨國知識轉移過程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15,(10):74~79.
[5]王娟茹.跨國公司回任人員知識轉移行為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軟科學,2014,28(10):74~77.
[6]荊瑤,王娟茹.基于Fuzzy-DEMATEL的回任人員知識轉移影響因素研究[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5):80~88.
[7]Jeong G.Y.,Chae M.S.,Park B.I.Reverse Knowledge Transfer from Subsidiaries to Multinational Companies:Focusing on Factors Affecting Market Knowledge Transfer[J].Canadian Journal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s,2016,84(9):12~26.
[注]基金項目:天津市藝術科學研究規劃項目(C14030)
作者簡介:
1.王明賢,天津商業大學,教授,博士。
2.蘇鳳嬌,天津商業大學碩士研究生。
3.王強,天津商業大學,講師,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