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超
摘要:如何充分把握媒體趨勢脈搏,盡快改變傳統單一的傳播內容渠道形式,建立順應新時代思政工作的傳播體系和理論方法,成為擺在所有企業,尤其是國企和央企面前的重大課題。
關鍵詞:融媒體;企業;思政工作;意義;作用
一、融媒體定義及內涵
究竟何為融媒體?
盡管學界和行業各有表述,尚未形成統一認知,但融媒體的定義可以從狹義(形式)和廣義(內核)兩個維度來理解。
狹義方面,融媒體是指對目前市面上所有新興和傳統媒體傳播形式和媒介資源渠道加以利用整合,實現媒體內容在全觸媒渠道的覆蓋,這也是絕大部分政府部門、官方媒體及國企央企內部媒體中心正在推進的工作。
廣義方面,融媒體是指將媒體形式、傳播內容及受眾群體進行深層次整合,進行內容分級化、精準化分發,從而實現最佳媒體傳播效果。
無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開展,還是企業的卓越管理,其中一個必要條件就是信息的精準分發和有效理解。由此,我們可以發現,融媒體正在成為新時代企業發展的關鍵因子之一。下面,我們將從企業內外兩個層面來分析一下融媒體在思政工作中所發揮的作用。
二、創新助力:融媒體幫企業提升“內功”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樹立創新發展理念,就必須在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各個領域環節都堅持創新。
毋庸諱言,當前企業進行思政工作面臨三大痛點。首先是思想政治工作與生產經營業務“兩張皮”問題;其次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載體問題;最后則是基層思政工作的傳播思路問題。
融媒體的誕生發展,為創新性開展企業思政工作提供了破局性思路和極具實踐性的工具。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經營管理理念、思想工作目標和企業社會責任高度凝結的產物,是企業發展的靈魂。對于企業文化的認知程度和共識度,代表了一個企業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在工作中我們常會發現,思想政治工作與生產經營不同步的重要原因,就是企業內部各個職能層級對企業文化的認知程度有差異,共識度有待提升。
舉一個現實發生的案例,某省省屬重點交通企業與省屬投資公司合并之后,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仍保持兩套班子兩套體系的做法,不僅沒有達到1+1>2的整合效果,還造成了部門間的對立,團隊凝聚力和向心性明顯不足,從而導致管理成本的極大浪費。
在進行深入調研后,我們發現,盡管同為省屬重點企業,但由于誕生背景和發展歷史差異,導致在看待自身定位和發展理念上有著矛盾。
首先是職能分工導致的工作風格不同,投資公司過去主要擔負完善省內產業結構投資戰略職責,強調戰略站位和發展眼光。交通企業則是主要負責省內重大交通工程和基礎設施的攻關,更加強調風險成本意識和項目可執行性。
其次是市場參與度導致的經營理念不同。過去省屬投資公司大多扮演甲方角色,資產大多通過政府劃撥來獲得,因此不太追求市場收益。省屬交通企業則恰恰相反,長期是乙方角色,一直通過市場競爭來獲得項目,有著極強的利益沖動和成本管理意識。
從以上背景分析可以看出,二者之間的矛盾主要在于角度站位和經營方式的不同,無法簡單判定二者制度的優劣,更談不上對錯。如果從橫向角度來看似乎是難以調解的。但如果從縱向的角度,從思想政治工作和企業文化入手,則可以快速找到答案。
盡管過去角色和定位導致的工作方法和管理方式有所不同,但是從企業的過去(從哪兒來)、現在(存在的價值)與未來(到哪兒去)三個維度去解析,我們就會清晰地發現,二者有著高度一致的方向感。
通過思政工作會的多次探討,兩家原有企業的高層逐漸跳出了固有思維模式,認識到了當前工作問題的癥結所在,開始以全局角度看待合并后企業的發展,從而形成高度共識,新的企業文化也就應運而生。
融媒體在問題解決過程中發揮了兩個重要作用。
一是前期的信息收集作用。要想更為精準地找到問題,就必須以大量的調研數據為基礎。合并后的企業員工數量近萬人,單靠以往人工調研的方式費時費力。而通過設計電子問卷的方式則有效地解決了這一困難,短時間內獲得了大量的中、基層員工意見反饋;
二是宣貫渠道。新的企業文化出來后,要想讓各級領導員工快速了解并認同,就需要借助高效的傳播手段和不同群體喜聞樂見的形式。除了沿用傳統的基層座談會以外,企業還借助公眾號、短視頻平臺、論壇、公司內網等所形成的融媒體矩陣,形成了快速通達的宣貫渠道。
此外,借助短視頻、論壇等平臺,融媒體也讓企業文化得到多元化、多維度的展現,以更貼近員工的內容和形式出現,更利于員工理解接受。
在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統領下,企業借助融媒體這一工具打出一套漂亮的“組合拳”,從而使企業兼并重組的速度和效率大大提升,有效扭轉了局面,成為新時代企業思政建設的一個典型案例。
三、風險防控:融媒體打造企業“防護罩”
企業在運營過程中,需要面對兩方面的風險。一方面是內部的經營風險,這一點通過嚴格管理制度等措施可以實現相對可控。另一方面則是企業的外部風險,無論是輿論風險,還是行業風險,這一點在以往是相對不可控的。
如今融媒體這一多元化工具和溝通矩陣的出現,給予企業在判斷對抗外部風險時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在《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曾指出,從黨和國家全局出發,必須“完善堅持正確導向的輿論引導工作機制”。隨著融媒體時代的迅速到來,媒介格局、輿論環境、傳播方式等都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也給輿論引導工作帶來了機遇與挑戰。思維模式是撬動能力建設的有力杠桿。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要在融媒體時代樹立“融思維”,從價值理念、方式方法、平臺渠道、效果反饋上提升輿論引導能力和水平。
以此次國內抗疫過程為例,官方融媒體陣地就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各地融媒體中心迅速行動,作為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的重要宣傳平臺,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各地融媒體中心充分利用融媒優勢,堅持以移動優先為原則,構建立體式、全覆蓋的宣傳網絡,提高防疫信息的覆蓋面和到達率,并利用大數據、云服務等先進技術,為群眾提供新型肺炎疫情實時動態查詢等各類信息服務,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力量和輿論支持。
企業通過搭建融媒體矩陣,既是對企業內部輿情防控體系的完善與支撐,也成為與外部媒體、行業以及社會的溝通平臺。在其中,如何正確進行輿論引導成為中間的關鍵一環。
輿論引導方式方法絕不是手段技巧方面簡單生硬的疊加,而要突出其在操作中的“融”,從而避免在溝通中產生對立,從而營造和諧的外部環境。
在信息公開方面,要通過及時發布權威信息贏得公眾信任。在熱點話題方面,需要精心設置輿論話題和議程,在一定程度上引導社會注意力聚焦在特定方向上。
在運作模式上,可以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結合熱點玩法,打造分渠道、多維度適合不同傳播層面的“大V”和“IP”樹立正確輿論導向。
在溝通方式上,注意“法治化與人情味相結合”,以法律法規為依據,遵循客觀事實,借助科學的制度程序,保障信息傳播公開透明、及時有效,讓輿論認定更加科學、更加規范,讓媒體、公眾對發布節奏有預期、對發布內容有信賴。
四、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需要看到,融媒體對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是重大而深遠的。融媒體給原有傳播渠道和形式帶來了重大的沖擊,給新時期的思政工作帶來了挑戰。同時,融媒體也為企業思政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多維度的工具和思路,讓思政工作內容的廣度和深度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延伸,讓思政工作在企業內外部的重要性得到進一步提升,為思政工作的價值提升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只要我們勇于創新、善于創新,利用好融媒體時代下的發展良機,一定可以將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帶上新的階梯,為企業發展添磚加瓦,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