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寧
摘要:信息技術的發展將社會推入了新媒體時代,電視節目需要繼續保持和優化自身的特色,比如其權威性、專業性、原創性、視覺效果以及精良的制作等方面是新媒體所不能比擬的,與此同時,電視節目要敢于創新,積極地融合新媒體優勢,轉變觀念,及時轉型,以其更優質的形態增強受眾體驗,重新獲得受眾的認可、信賴,以促進電視節目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新媒體;電視節目;融合;轉型
信息時代,人們生活、工作的節奏加快,無論做什么都講究效率,同時加班成為常態,再加上家庭瑣事的影響,能夠回家輕輕松松地看會兒電視節目逐漸成為了奢侈,這是導致電視受眾數量減少的原因之一。同時,雖然人們休閑娛樂的時間和精力少了,但是對信息的需求卻更加急切,只是需要的信息越來越有針對性,這就涉及到信息的篩選、搜索,而電視節目的信息量較少,篩選操作繁瑣,無法滿足人們的需要。
此外,觀看傳統的電視節目在時間、空間上都受到局限,而人們更需要及時地獲得信息并要求可以隨時隨地地觀看。諸如此類的問題,在傳統電視節目形態下均無法實現,而新媒體卻可以解決。因此,電視節目急需轉型,通過融合新媒體來優化其功能、形式,以提高自身競爭力。
一、電視節目在新媒體時代呈現的特點
(一)傳播實時化
新媒體技術在功能上更加全面,操作方便,節約了大量的人力和時間,尤其減少了傳統電視節目制作過程中的繁瑣步驟,并在剪輯、制作、排版等方面的效率大大提升。同時,新媒體技術對周圍環境、其他工具的依賴程度低,可以打破節目制作的空間限制。比如,對于社會事件的報道,如果不應用多媒體技術,節目制作需消耗大量時間,應用多種工具,往往在事件發生后,節目才能被制作出來,而新媒體技術可以在事件發生的現場將事件的發生情況進行實時播放,讓人們第一時間獲取信息,并根據受眾的反饋進行及時調整,保障了信息的及時性。
(二)碎片化傳播
傳統電視節目的播出都是定點播放,不能回放,無法選擇,而且必須以電視為播放平臺。這種方式一方面會導致受眾無法完整地獲取信息,電視內容的傳播范圍大量縮減,畢竟人們日常有很多事情要忙,無法及時地觀看電視節目;一方面會給人們觀看節目造成很多不便,比如某些空閑時候,人們所處的環境沒有電視,便不能觀看到電視節目。在新媒體時代,很多電視臺為了解決這類問題,借助微信、微博等網絡平臺設置節目專欄,讓人們利用智能手機實現了隨時隨地觀看電視節目,改變了之前節目定點播放這一傳統制度,一方面使電視節目的傳播更為便利,拓展了傳播的范圍,一方面為受眾觀看節目提供了有利條件,受眾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節目類型及觀看的進度,使電視節目呈現了碎片化的傳播特點。
(三)互動式傳播
節目和受眾之間的互動是促使受眾參與節目、關注節目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強電視節目宣傳力度、影響力的重要方法。但是,傳統的電視節目是單方向傳播,受眾僅能接收,而對于受眾觀看的體驗以及受眾的反饋,節目組卻無法有效、及時地知曉,使電視節目質量、內容均不能快速地改進和調整,長期保持一種形式,缺乏新意,讓受眾產生視覺疲憊,觀看人數減少。新媒體為受眾、節目之間構建了互動的橋梁,促進了受眾參與的積極性,提高了節目的吸引力和熱度,同時加強了節目組、受眾之間的交流,節目組可以在互動過程中了解受眾的感受,以及時對節目做出適當的調整,迎合受眾需求。
二、電視節目在新媒體時代的融合、轉型方法
(一)發揮原創性、專業性
電視節目從采編到制作整個過程,都安排了專業的人員來完成各項工作,沒有專業的知識和技術,是無法進入電視臺從事電視節目相關工作的,這也是電視節目專業性的保障。但是,新媒體由于操作方便,傳播渠道大眾化,降低了人們從事媒體工作的門檻,任何人都有機會嘗試新媒體運營,但是多數人并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無法保證節目呈現出的效果。
觀察新媒體的信息發現,很多內容粗制濫造,畫面不規范,錯別字多,節目的主持人也缺乏專業的素養。此外,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電視節目都是原創性節目,不允許抄襲、復制,在節目內容、形式上都有其獨特的地方,并且電視節目傳播的內容必須遵守國家規定,不能隨意傳播。而新媒體的信息雷同率高,抄襲、復制情況常見,政府對新媒體傳播方面的管理并不健全,管理難度大,導致了不法信息的傳播,不利于社會和諧穩定。對此,電視節目可以利用新媒體信息的及時性和傳播的廣泛性,對新媒體信息進行嚴格的篩選,融合其有價值的內容來作為節目素材,同時繼續保持和增強節目制作的專業性和原創性,給予受眾良好的觀看體驗。
(二)凸顯權威性、公信力
新媒體可以實現和用戶的實時互動,對于信息的發布和采集沒有嚴格的限制,成為了目前主要的信息集成地和傳播渠道,只要沒有觸犯法律,公眾可以在新媒體平臺暢所欲言地發表言論。但是,對于信息的準確性、真實性,虛擬的新媒體平臺無法有效地甄別,一些虛假信息、不良信息借助新媒體快速傳播,誘導民眾,導致網絡暴力、謠言等事件的發生,由此而引發了嚴重的社會問題。
相比之下,電視節目的發展一直受到政府的監管,擁有國家賦予的信息發布、新聞采訪等權力,信息來源權威,在民眾中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和公信力。但是,新媒體在這一方面是欠缺的,因此,這也成為電視節目的發展優勢。據調查,雖然新媒體用戶越來越多,但是50%以上的民眾依然將電視節目作為獲取重要信息的首選渠道。對此,電視節目在轉型中還需繼續凸顯其權威性、公信力,作百姓可以信任的媒體品牌,體現精英文化,給予民眾正確的引導,在與新媒體融合時,務必要考察好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
(三)拓展傳播渠道
傳統電視媒體的傳播是線性傳播,渠道單一,形式老套,其發展受到局限。新媒體的傳播是非線性的,方式多樣、快捷,人們可以隨時隨地接收、自由選擇、實時互動,給予了受眾表達與參與的機會。對此,電視節目在傳播渠道及形式上要進行轉型,融合多媒體特點,構建臺網合一的立體式模式,拓展傳播渠道,增強傳播力度。目前,有多家電視臺結合新媒體設立了自主網站,為公眾收看、參與電視節目提供了便利。
此外,除了網絡,新媒體的應用在生活中也非常普遍,比如商場LED電子屏、公交移動電視、移動客戶端,等等,這些都是電視節目可以利用的條件。只是,電視節目立體化傳播的構建還處于初級階段,部分電視臺甚至還采取著傳統的形式,而且目前融合新媒體后,對電視節目的傳播只能是選擇性的部分內容,還無法實現電視臺整體節目的播出,因此在未來電視節目的發展中,這一方面還需要尋求更多的方法來實現合作共贏。
(四)定位非傳統收視群體
據調查,當前的電視節目受眾多數為老人和孩子,主要是因為他們的空閑時間較多,而且對新媒體技術的接受力較差,因此,電視節目成為其主要的娛樂方式及獲取信息的渠道,這一部分群體稱之為“傳統收視群體”。然而,青年、中年群體是社會建設的中堅力量,他們多數的時間是在公司或者奔波在途中,沒有時間來觀看電視節目,主要是通過更為便捷的新媒體來了解信息動態,這部分群體稱之為“非傳統收視群體”。同時,電視節目具有明顯的公眾性特點,對于思維活躍、追求新鮮的青、中年群體不具有吸引力,而新媒體強大的信息庫、劃分明確的信息結構、24小時滾動信息播放、無地域限制等優勢更能滿足他們的生活及工作需求;此外,多媒體已經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青、中年群體不能缺少的工具,這也為新媒體的信息傳播制造了有利條件。為增加電視節目受眾數量,便需要定位非傳統收視群體,了解他們的需求,結合新媒體平臺為其提供及時的服務,從而來保障電視節目轉型的有效性。
三、結語
媒體在社會發展中承擔著重要的作用,比如輿論的引導、信息的傳播等,是人們生活、工作必不可少的獲取信息的重要來源,也是國家、政府下達各項政策,對各行業、領域實施規范性引導和管理的主要工具。電視節目作為當前國家宣傳政策、輿論引導的主要陣地,要想增強其影響力,獲得更多的受眾,就需要與時俱進,積極地融合新媒體優勢,提高電視節目的質量,優化電視節目的內容、播放形式,擴充其播放渠道,突破自身的局限性,以更好的狀態為受眾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從而贏得受眾支持,推動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