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中小企業的數量逐年增加,這不僅僅間接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對我國整體經濟結構的完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其在發展過程中普遍存在著融資難的現象,為了能夠運營下去,中小企業往往會采取民間借貸的方式,雖然能緩解燃眉之急,但長此以往會持續增加企業的成本,影響企業的發展。因此,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其應充分重視互聯網金融。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預期可以得到良好的解決,據此,本文對相關問題進行研究,希望能夠對現實有所裨益。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模式;中小企業融資;發展
中圖分類號:F832文獻識別碼:A文章編號:
2096-3157(2020)03-0139-02
在互聯網時代,各行各業都受到了互聯網的影響,金融業也不例外?;ヂ摼W金融模式給中小企業帶來了一定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存在一定的挑戰,很多中小企業抓住了現實中的機遇,通過互聯網金融較好地提升了自身的競爭力,逐漸發展成為大型企業,但也有一些中小企業在互聯網融資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導致企業融資難的情況無法得到緩解。據此,本文分析了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立足于互聯網金融背景,提出了中小企業合理融資的措施,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互聯網金融對中小企業融資的重要性
1.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實際情況
想要對整體問題進行研究,就必須明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實際情況。在金融市場上,大多數企業的貸款手段都是銀行貸款,通過這種方式能夠保證企業的運營,然而,我國現有的貸款總額十分有限,在大型企業獲取了資金后,中小型企業就很難再獲取足以支撐其發展的資金,這也導致很多中小企業都會在現實情況中選擇民間借貸的方式,加大了企業的成本,讓原本就發展困難的中小企業更加難以運營。
除此之外,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其在運營的過程中往往缺乏資金,尤其表現在可移動資金方面,如果采取銀行貸款的方式,就必須要承擔銀行逐層審核流程的手續費,再加上銀行的審核流程多,大多數中小企業不得不選擇民間集資的方式獲得資金。
中小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的信用等級較低,資金長期無法回流,影響了企業的發展,再加上大多數擔保公司都不愿意為中小企業作擔保,導致企業運行再次受阻。如果不能夠解決融資難的問題,那么中小企業就會面臨倒閉的風險。
2.互聯網金融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優勢
在眾多中小企業領導因融資困難而一籌莫展之際,互聯網金融模式已經在現實情況中得到了貫徹落實,由于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金融平臺得以建立,其能夠充分地為商家、客戶提供各類信息資源,同時互聯網金融平臺也能夠根據商家的實際情況對其信用度進行判斷,通過這種方式中小企業就可以通過互聯網申請貸款。互聯網金融平臺利用大數據統計企業的經營情況,具有較強的合理性,當二者的合作形成良性循環,就能夠較好地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通過互聯網金融平臺申請貸款,中小企業不需要提供抵押物,事實上處于發展初期的中小企業原本就資金不足,如果再向貸款機構提供抵押物,那么就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運營,企業沒有價值較高的物品進行抵押,除此之外中小型企業的銷售費用較為缺乏,所以適合通過互聯網金融平臺進行貸款。借助互聯網金融后不僅可免去抵押物,同時還能夠直接對貸款進行申請,為中小企業長期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傳統的銀行貸款流程較為繁瑣,審批時間也相對于較長,從申請貸款到發放貸款至少需要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在中小型企業的運營過程中不具備較強的適用性。中小企業之所以要進行融資,主要就是為了能夠保證經營資金的充足,及時彌補資金的漏洞,如果采取銀行貸款融資的方式,也就相當于失去了融資的意義。而互聯網金融則可以幫助中小企業解決問題,中小企業在互聯網金融平臺提交申請后,過一周左右的時間就基本可以獲得資金,除此之外,由于中小企業需要借助互聯網金融平臺進行操作,因此很多繁瑣的申請步驟在現實情況中都得以避免,能為企業節省成本,提升融資效率。
二、中小企業在互聯網融資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被解決,但是正如前文所說,互聯網金融模式給中小企業帶來發展機遇,同時也存在一定的挑戰,很多中小企業抓住了現實中的機遇,逐漸發展成為大型企業,但也有一些中小企業在互聯網融資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從中小企業在互聯網融資中存在的問題來看,目前在互聯網金融領域我國缺乏法律規范的情況是不能不提的。由于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速度超出了相關部門的預期,所以其并沒能夠及時出臺完善的監管政策對互聯網金融風險進行控制,給互聯網金融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除此之外,互聯網金融存在著很多的金融風險因素,之所以會如此,主要是因為金融市場與互聯網都是具有高風險特征的體系,當二者結合在其中,風險因素只會變得更加明顯,尤其是在金融市場中,其波動性較大,很多風險都難以預測。在這些具體的風險中,信用體系風險具有研究的必要?;ヂ摼W金融可改善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但互聯網融資公司也很可能不得不面對融資主體違約的情況,目前,互聯網金融平臺除了對信用評級體系進行完善,根本沒有方法對信用體系風險進行避免。再從其他風險的角度來看,由于互聯網的信息具備海量特征,所以工作人員必須具備較強的操作能力,在對信息進行整理的過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融資主體的信息偏差,如果無法真正地受到融資主體的認可,就會產生問題,所以互聯網融資平臺工作人員如果不能夠避免人為錯誤的發生,也就無法真正發揮互聯網金融平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效果。
三、互聯網金融模式下中小企業合理融資的措施
1.對交易共享數據庫進行建立
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想要促進中小企業合理融資,互聯網金融平臺就必須對交易共享數據庫進行建立。具體地說,很多中小企業都會選擇通過互聯網平臺進行融資,在操作的過程中,互聯網會留下具體交易的信息,但是這些信息都較為分散,同時還不夠完整,無論是企業的經營業績還是企業的信用信息往往都沒有包括在其中,針對這種情況,建立共享數據庫具有必要性。
在建立的過程中,互聯網企業需要先對平臺聯盟進行建立,完成信息共享數據庫的基礎,此外,互聯網金融企業應加強與傳統金融機構的聯系,目的在于共享信息,保證數據庫信息的全面性。最后,應根據實際情況對大數據系統進行構建,在構建系統后,互聯網金融企業就能夠效率更高地搜集到中小企業的信息,為其提供融資服務。
2.對互聯網融資監管法規進行完善
正如前文所說,由于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速度超出了相關部門的預期,所以其并沒能夠及時出臺完善的監管政策對互聯網金融風險進行控制,為了在現實情況中保證融資活動的順利進行,政府部門須要在參考國外規定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國情以及互聯網金融平臺的發展情況制定具有可行性與實際意義的法律法規,最大程度避免非法集資、騙貸等情況的發生。另外,應通過加強監管力度的方式震懾不法分子,可采取設置獨立部門、完善行業自律監管模式等方式,一旦有互聯網企業違反規定,就要對其進行懲罰。
3.提升互聯網融資風險管理水平
風險管理在各行各業都十分重要,尤其是在互聯網融資行業中,其風險極大,只有提升風險管理水平,加強風險控制,才能夠為現實中的發展提供基礎。而想要真正地做到這一點,金融機構就必須無條件對相關規定進行遵守,另外投資人也需要對互聯網金融的相關知識進行掌握,提升安全認知意識。
互聯網金融企業需要引入創新式的互聯網技術,同時合理地對系統進行升級、維護,保證數據的安全性。最后,應該對能力較強的人才進行引進,完善風控團隊,讓工作人員在具備職業水平的基礎上提升其職業道德。
4.中小企業增加電商營銷規模,完善互聯網評級
互聯網金融模式下,中小企業想要合理地進行融資,其自身也必須做出努力,不能僅僅依靠外界環境來促進自身的發展,而是應該在新時代創新意識,積極地增加電商營銷規模,并對互聯網評級進行完善。具體地說,中小企業的發展需要資金,日常運營需要資金,所以其選擇通過互聯網融資平臺上獲得融資資金較為明智,而為了保證融資效率,就須要持續增加網上交易記錄,因為網上交易記錄能夠為信用評判提供依據,有助于對審核通過率進行提升。針對這個情況,對于線下傳統的實體產業來說,其需要與企業進行積極的合作,同時還應該聘請專門的技術人員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對互聯網銷售平臺進行建設,如果能夠做到將業務完全整合到合作商的活動主線下,就可以在提升銷售額的基礎上增加客戶量,客戶量的增加又能進一步帶動組合消費,形成良性循環。
除此之外,中小企業需要對自身的互聯網評級進行不斷的完善,無論是用戶行為還是監管范圍都需要進行重視,通過積極地分析與研究,合理監督商家,警示商家。之所以要完善互聯網評級主要是其能夠對融資額度進行提升,另外,當客戶對企業存在良好的評價,企業就能夠更加清晰地了解客戶的具體信息與相關需求,這也有利于企業未來的發展。
四、結論
綜上所述,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其在發展過程中普遍存在著融資難的現象,為了能夠運營下去,中小企業往往會采取民間借貸的方式,長此以往會持續增加企業的成本,影響企業的發展。而互聯網金融則可以幫助中小企業解決問題,中小企業在互聯網金融平臺提交申請后,過一周左右的時間就基本可以獲得資金,能為企業節省成本,提升融資效率。
參考文獻:
[1]慈斌.基于“互聯網金融”背景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9,(08):72~73.
[2]劉儒.互聯網金融背景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8(02):81~83.
[3]張艷,張進,牛新月,等.淺談互聯網金融模式下的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J].納稅,2018,12(22):205~205.
[4]唐海成.互聯網金融模式下的中小企業融資模式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7,(36):70~71+136.
作者簡介:
劉倩,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在職人員高級課程研修班學員,朝鮮語學士;研究方向:互聯網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