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物資儲備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物資基礎。站在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戰略高度進行戰略物資儲備管理體制創新,構建以供應鏈與應急管理為基礎、以大數據與智慧技術為手段的新時代新型國家戰略物資儲備運行機制,進一步強化和提升戰略物資儲備應急保障能力,對保障國家安全具有重大意義。
從戰略物資儲備管理體制上看,以“條塊結合”的行政管理為基礎,存在多部門交叉管理,中央與地方責權關系、層次界限劃分不清晰,戰略物資儲備市場化程度低、管理低效的現象。
從戰略物資儲備結構上看,以應對突發事件的應急物資為主,與新形勢相適應的戰略物資儲備有限。
從戰略物資儲備規模上看,政府儲備占主導地位,以靜態儲備和全元素儲備為主,造成超期儲存和產能過?,F象;物資儲備的市場機制有待激活,需要從靜態儲備向產地儲備和產能儲備轉變、從物資全元素儲備向關鍵元素儲備轉變。
從戰略物資儲備布局上看,軍地儲備二元結構明顯,自成體系。政府儲備布局以東、中部發達地區為主,災害較多的西部分布較少;以國家、省級儲備為主,市縣級儲備弱。物資儲備的網絡結構有待完善,應急保障的輻射能力不足。
從戰略物資儲備運行機制上看,部門分散管理的行業特征明顯,缺乏協調與聯動,各類物資儲備資源難以統一優化配置;信息不共享現象突出,缺乏完善的物資儲備標準體系和專門的國家物資儲備法律,物資儲備的信息化、標準化、法制化體系有待建立。
一是優化戰略物資儲備的結構、規模及布局。以新時代國家安全新要求、新時期戰略物資新需求為導向,站在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戰略高度,立足實際謀劃我國戰略物資儲備的供應鏈體系,特別是重要領域緊缺、急需、關鍵的戰略物資,構建中國特色的戰略物資“大儲備”體系。
二是建立多元的戰略物資儲備投資體系。對于市場流通性較強的物資,可引入社會資本,完善和擴大企業代儲模式,縮小政府儲備量;對于涉及國家安全機密、通過市場方式難以解決的重要戰略物資,由政府負責儲備;對于有一定軍民通用性的物資、儲備功能大致相同的物資,以提高應戰應急轉換效率為目標,開展軍地相互代儲服務。
三是健全戰略物資的收儲、動用和輪換機制。按照保證儲備數量和質量的原則,統籌儲備物資的生產、存儲和流通等整個供應鏈環節,探索和推廣“動態儲備”和“虛擬儲備”,做到“常儲常新”。建立戰略物資儲備運營績效評估體系,發揮指標導向作用,促進運營管理效率與效益的提高。
四是建設網絡化的戰略物資儲備基地。在突出項目基礎性、公益性和戰略性的前提下,以PPP、代建制等方式,新建、擴建和重建一批物資儲備基地,形成節點布局合理、儲備相對集中、網絡化和一體化程度高的戰略物資儲備倉庫體系,實現戰略物資儲備基礎設施向規?;?、專業化和現代化方向發展。
五是建立統一的戰略物資儲備信息平臺?;趦湮镔Y供應鏈流程的各環節進行數據采集、存儲、處理及傳輸的操作和管理,將分散在各行業部門和地方政府中有關戰略物資的生產、存儲、流通及國內外市場信息整合到統一的信息平臺上,實現與國家公共安全網、應急管理部門的互聯互通,為突發事件應對、宏觀市場調控和社會公共服務提供物資保障支撐。
六是建立快速的戰略物資儲備物流體系。整合現有物流資源并充分利用各類社會物流資源,構建由國家戰略物資儲備庫、社會商品物流中心和多式聯運系統組成的多區多倉調度、多運單整合的戰略物資儲備物流體系,形成聯合物資儲備和應急運力儲備,保障在應對突發事件時,儲備物資能夠及時有效運送到位。
七是完善戰略物資儲備的預警與應急管理。強調風險關口前移,事先構建應急指揮組織與協調聯動機制,編制應急對策預案并組織演練,從制度層、數據層、決策層和操作層四個層面構建統一的戰略物資儲備預警與應急管理體系。
八是建立科學的戰略物資儲備理論體系和完備的法律體系。加強儲備基礎理論研究和學科建設,推動戰略物資儲備科技創新發展,培養物資儲備專業通用人才。提高戰略物資儲備立法層次,研究制定具有基本法性質的國家戰略物資儲備法律,增強儲備工作的科學性、規范性、聯動性和責權劃分。對于一些涉及國計民生和重大國家安全的重要戰略物資,還需專門立法進行針對性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