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濤,武二偉,李 浩,郭照靜,楊俊玲
惡性腫瘤作為全球公共安全問題之一,也已成為我國健康問題的頭號殺手,因化療、放療、出血、機體惡病質等多種原因,導致機體免疫力低下,常并發肺部感染,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后和生存質量[1,2]。為針對性的抗感染治療,提高抗生素臨床應用水平,遏制細菌耐藥,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筆者對所在醫院腫瘤并肺部感染標本668例病原菌進行鑒定及藥敏分析。以便為臨床醫師合理使用抗菌藥提供幫助。
1.1 標本來源 回顧性收集河南省某三甲醫院檢驗科2016年7月—2019年3月腫瘤病區患者送檢的合格痰標本(剔除重復菌株)。
1.2 儀器試劑 采用美國BD公司Phoenix100細菌鑒定/藥敏檢測儀,各種培養基購于鄭州安圖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1.3 方 法
1.3.1 細菌的分離與鑒定 標本的采集和檢驗方法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規定執行。 合格痰標本判斷標準:上皮細胞≤10個/低倍視野,WBC≥25個/低倍視野[3]。對于分離出的病原菌,采用美國BD公司Phoenix100全自動細菌鑒定儀進行鑒定,并確定鑒定結果。
1.3.2 藥敏試驗 參照CLSI M100[4]推薦的藥敏試驗方法進行,同時采用BD phoenix100儀器法聯合紙片法進行藥敏試驗。質控菌株采用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提供的大腸埃希菌ATCC25922、銅綠假單胞菌ATCC 27853以及大腸埃希菌ATCC35218、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9213、流感嗜血桿菌49247做質控。
1.3.3 統計學分析 藥敏數據采用Whonet 5.6軟件進行統計。
2.1 患者年齡分布 抽取的668例痰標本當中,腫瘤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男360例 (53.9%),女308例(46.1%),可能于男性抽煙及更多的不良生活習慣有關。平均年齡65歲,<50歲者49例 (7.3%),50~60歲者 151例 (22.6%),60~70歲者 252例(37.7%),70~80歲者 179例(26.8%)>80歲者 37例(5.6%),主要集中60~80歲齡老年。
2.2 病原菌分布 668例痰標本中,共分離出685株病原菌,以革蘭陰性菌為主,其次為革蘭陽性菌和真菌。病原菌分離率見表1。革蘭陰性菌占比61.61%,主要為肺炎克雷伯菌、大腸埃希氏菌、銅綠假單胞菌等。 革蘭陽性菌占比20.43%,主要為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屬等。真菌占比17.96%,主要為白色假絲酵母菌、熱帶假絲酵母菌、曲霉菌、近平滑假絲酵母菌。

表1 685株病原菌分布
2.3 革蘭陰性菌藥物敏感試驗結果 大腸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陰溝腸桿菌藥敏顯示對碳青霉烯類藥物、阿米卡星、頭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70%。其中,以肺炎克雷伯菌對上述藥物敏感性最低,可能與肺炎克雷伯菌極強的生物膜形成能力有關[5]。頭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慶大霉素、環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對銅綠假單胞菌有較好的抗菌活性,鮑曼不動桿菌頭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性為62%、阿米卡星46.8%,復方新諾明56.7%,對碳青霉烯類藥物顯示敏感性<40%(亞胺培南32.5%、美羅培南32.7%)。嗜麥芽窄食單胞菌對米諾環素的敏感性為98.9%、復方新諾明93.6%,顯示出較好的敏感性。流感嗜血桿菌對阿莫西林/克拉維酸 (85.6%)、頭孢曲松(96.8%)、氯霉素(92.1%)、左氧氟沙星(98.6%)、美羅培南(98.8%)有較好的敏感性。對復方新諾明的敏感性較低(38.1%)。見表2。
2.4 革蘭陽性菌藥物敏感試驗結果 金黃色葡萄球菌對萬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寧敏感性均為100%,復方新諾明(92.6%)、對利福平(91.4%)也有很好的敏感性。鏈球菌除克林霉素、紅霉素敏感性差(均<30%)外。對β-內酰胺類藥物具有很好的敏感性,對萬古霉素、利奈唑胺、氯霉素敏感性均為100%。見表3。
腫瘤患者由于年齡大、機體抵抗力差、住院時間長,手術和侵入性醫療操作多,極易發生醫院病原菌感染。該研究結果顯示,肺部感染以醫院常見病原菌為主,其中革蘭陰性菌占61.61%,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腸埃希氏菌、銅綠假單胞菌及鮑曼不動桿菌為主。與張美蓮的報道一致[6],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肺部感染率逐年上升,已躍升至第一位,耐藥率亦逐年上升,碳青霉烯類藥物具抗菌譜廣,抗菌活性較強,毒性低等特點,以往為治療腸桿菌科細菌的最后防線,筆者所在醫院肺炎克雷伯菌對碳青霉烯類耐藥率是11.5%,明顯高于王璐等的報道[7]。可能與地域差異及腫瘤患者長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有關。克雷伯菌屬細菌對碳青霉烯類抗生素耐藥主要是產生碳青霉烯酶,如產A類KPC酶和B類金屬酶(MBL)導致,菌株可同時具有或不具有ESBL、Ampc酶,膜孔蛋白突變、外排泵等耐藥機制,呈現廣泛耐藥現象[8,9]。銅綠假單胞菌和鮑曼不動桿菌是環境中的常見菌群,可通過空氣、各種診療操作、接觸傳播,藥敏結果顯示對多種抗菌藥具有較高的耐藥率,而且耐藥機制復雜,常常出現多重耐藥(MDR)或泛耐藥(XDR)菌株,已成為目前臨床治療上的一個難題,藥敏結果顯示鮑曼不動桿菌對頭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性為62%、復方新諾明56.7%,對其他抗菌藥物敏感性均<50%,提示要加強醫院感染管理,規范操作流程,增強醫院感染意識,嚴格按照無菌原則進行操作,減少或避免醫源性感染。革蘭陽性菌分離株中,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菌株占比47.9%,與陳曙明等的報道一致[10]。萬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寧敏感性均為100%,可依據患者病情及藥敏結果選擇性用藥。由于腫瘤患者基礎體質差,放化療藥物的使用,及抗生素的長期、大量、反復使用,人體正常菌群受到破壞,易引起真菌感染[11],該組資料中以酵母菌感染為主,其次是曲霉菌和毛霉菌引起的感染,酵母菌對常見抗真菌藥物有較好的敏感性,氟康唑在痰液中藥物濃度與血漿濃度相近,且有抗菌譜廣,半衰期長,毒性低等特點,更適合酵母菌引起的肺部感染,曲霉菌和毛霉菌以兩性霉素B的敏感性最高。

表2 422株革蘭陰性菌藥物敏感試驗結果

表3 140株革蘭陽性菌藥物敏感試驗結果
綜上所述,腫瘤患者發生肺部感染比例較高,臨床醫師要重視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增強對細菌真菌感染的抵抗力,同時要加強醫院感染管理,避免診療操作造成的交叉感染,在治療時應根據當地病原菌臨床分離趨勢和耐藥現狀,結合微生物藥敏結果合理選用抗生素,控制多重耐藥菌的感染及流行,提高腫瘤患者的預后及晚期生活質量。